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docx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居住区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 1、邻里单位 1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 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邻里单位约30004000人。 4、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使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 6、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
2、和公共活动中心。 2、居住综合体 :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 居住综合区: 居住和工作环境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组织形式。它有居住与无害工业结合的综合区,有居住与文化、商业服务、行政办公等结合的综合区。 3、居住区用地构成: 4、居住区: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所或自然分界线围合,并与相应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8 居住小区: 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一定的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公共服务设施
3、的居民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 指小区级或居住区级道路分隔,并与一定的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5、结构等级: 二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 三级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独立组团结构 6、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 “中心式”布局形态:将居住空间围绕占主导地位的特定空间要素组合排列,表现了强烈的向心性,并以自然顺畅的环状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 “围合式”布局形态: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 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 “轴线式”布局形态:轴线设计手法作为控制城市空间的重要方法,空间轴线 常为线性的道路
4、、绿地、水体等,具有强烈的的聚集性和导向性。 “隐喻式”布局形态: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提炼、抽象或建筑与环境的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里上的某种联想与领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意在像外”的升华境界。 “片块式”布局形态:住宅建筑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遵循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形成紧密联系的群体。 “集约式”布局形态:集约式布局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依靠科技进步,尽力开发地下空间,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室外空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布局空间。 7、套型的功能空间设计: 套型功能:满足不同户型住户的生活居住需要,功能空间可归纳划分为
5、居住、厨卫、交通及其他三大部分。 套型构成:睡眠、起居、工作、学习、进餐、炊事、便溺、洗浴储藏及户外活动等功能空间 8、 幼儿园: 远离各种污染源,避免交通干扰,日照充足,场地干燥,功能分区合理,创造符合幼儿生理、心理转折的环境空间。 托儿所、幼儿园的服务半径以500m左右为宜 应该有集中绿化园地,并禁止种植有毒、带刺植物 分区明确,避免相互干扰,杂物应与幼儿活动场地隔开,并设专用入口 活动室容纳人数为30人左右,面积为5060平方米,净高2.83.1地面材料宜用保暖,弹性地面,墙面所有转角做成圆角,门窗坚固耐用 除必须设置各班专用活动场地外,还应该有全园公用的室外游戏场地中小学:小学以122
6、4班为宜,中心以1824班规模为宜。 学校服务半径大于500m,中学不大于1000m 建筑面积小学每人5.68.0平方米,中学每人8.19.6平方米 设计要求 平面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满足教学要求 很好的解决朝向、采光、通风、隔声等问题。日照要求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2h;教室边长相对和教室与运动场的距离,不应小于25m。 学校主入口不宜开向城镇干道 建筑容积率:小学不大于0.8 中学不大于0.9 存在适当的运动场地:a、课间操:小学每人2.3平方米,中学生 3.3平方米b、篮排球场至少6个班一个c、有条件时,可分设活动场地 d、布置适当田径场地 9、在凯文林奇城市意
7、象一书的观点中指出,道路、边缘、区域、节点、地标等要素有意或无意地构成空间形式的可识别图像。场地、交通、绿化和建筑是空间设计的基本要素。设计过程包含了这四个要素在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内的排列和重组。 10、空间类型 按空间的开敞指向区分:单向开敞空间、线性开敞空间、带性开敞空间 按空间使用特征区分:静态空间、动态空间 按空间界定的质态区分:刚性空间、柔性空间 按空间的领域层次区分: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 开敞空间建筑物围集在周围形成的空间。这种空间具有内向性,式人们聚集和活动的场所单向开敞空间建筑群围合而一面开放的空间。这种空间便于利用风景。由于定向开放空间具有极强的方向性,布
8、置植物配置或地形等景物也必须保持空间的开放性线形开敞空间直线型空间呈长条、狭窄状,在一端或两端开口,人在此空间可见其尽头。这种空间可能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地面标志上,或引向小区标志性建筑物 带状开敞空间由建筑物构成的袋装空间。这种空间在拐角处转入另一小空 间,各个空间时隐时现,空间的方向、大小、景物、视野等随路径变化11、 空间围合 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的比例为2:1或3:1的空间要素限定的外部间是 最舒服的。当分隔空间的墙高低于0.6m时,在视觉上不构成封闭空间的 要素。当墙高达1.8m以上,视线就完全被阻挡,此时的空间会产生封闭 感。两个相邻的建筑物互为90度角时,空间的视线和围合感从敞开的角
9、 落溢出;如果建筑为拐角式,就会增强空间围合感,弯曲的拐角会使视 线滞留在空间内。人的视距与建筑物高度比为2:1,构成半封闭状态空 间。视距与建筑物高度比3:1,构成封闭感最小的空间。当比例为4:1 时,封闭感将完全消失。空间围合根据其平面上围合的程度可分为强围 合、部分围合和弱围合。根据其围合空间比例则也可分为全围合、界限 围合和最小围合。 12、住宅群体空间组合基本形式和特点 行列式:条式单元住宅或联排式住宅楼按一定朝向和间距成排布 置。 构图强烈,规律性强,线性布局有利于服务设施的高效分 布,线路 的连续性可以减少出行距离,并有利于采用高能效的交通 模式。形式单调,识别性差,重复布局导致
10、摄取缺乏区域感和识别性;易产生过高速度的穿越交通,使组团缺乏安全感;在“背对背”行列式住宅之间,会产生视线干扰和阴 影遮蔽的问题。 周边式:住宅沿街坊道路的周边布置,有单周边和双周边两种布 置形式而变化。 容易形成较好的街景且内部较安静;具有内向集中空间,便于围合出 适合多种辅助用途的大空间,但东西向比例较大, 转角单元空间较差,有漩涡风,噪声及干扰较大,对地形的适应性 差等缺点 点群式:低层独院式住宅、多层点式住宅的布局均可称为点群式 住宅布置。日照和通风条件较好,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可利用边角 地,但外墙面积大,太阳辐射热较大,视线干扰较大,识别性较差 院落式:将住宅单元围合成封闭的或半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居住区 规划 原理 设计 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