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电大食品安全与营养全套复习题 .pdf





《2022年秋电大食品安全与营养全套复习题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秋电大食品安全与营养全套复习题 .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 23 食品安全与营养一、名词解释1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微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患。2 碱性食品 :碱性食品的划分不是根据口感,而是根据食物在人体内最终的代谢产物来划分的。如果代谢产物内含钙、镁、钾、钠等阳离子,即为碱性食物;3 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的总称。4 食品: 指各种供人食用的成品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有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一治疗为目的的物品5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
2、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者天然物质。6 食品污染:是指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资进入食品的过程。7 氨基酸 :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8 营养素 :营养素是指食物中对机体有生理功效且为机体正常代谢所需的成分。9 营养学 :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10 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多羟基或多羟基酮类化合物,绝大多数碳水化合物分子中的氢原子是氧原子的两倍,与水分子的组成相似,所以被称为碳水化合物。11 酸乳: 酸乳是由产生乳酸的细菌使牛乳或其制品发酸的液体乳制品。12 膳食指南:膳食指南是营养工作者根据营养学原理,向人们合理配餐进食提出的建议
3、性陈述,以指导人们合理选择与搭配食物。13 矿物质 :在人体内的各种元素中,除碳、氢、氧、氮主要以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余的各种元素均称为矿物质或无机盐。14 食品安全性:食品安全性是指食品中无任何对人体可能造成危害的微生物、化学污染物及其放射性元素。15化学性食物中素:由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食物中毒,如弄些金属或类金属化合物、农药及亚硝酸盐等引起的中毒。16 焦糖化反应:碳水化合物在无氨基化合物存在时,加热到150 摄氏度 200 摄氏度,生成焦糖等黑褐色物质,此过程称为焦糖化反应17 HACCP :直译为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一种食品安全保证体系,食品行业用它来分析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找
4、出具体的安全卫生危害,品且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各个关键点实施严格的监控,从而实现对食品卫生的有效监控18 氮平衡 :如果人体摄入氮和排出氮的量相等,就称为氮平衡。19. 营养: 是指人体从外界摄取各种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新陈代谢,以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功能的生物学过程。20. 营养素: 是指食物当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水6 类21. 必需氨基酸: 是指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22. 限制性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相对含量较低,导致其它的必需氨基
5、酸在体内不能被充分利用而浪费,造成蛋白质营养价值降低,这些含量相对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为限制氨基酸。23. 氨基酸模式: 就是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24.PER(蛋白质功效比值):是用于处在生长阶段中的幼年动物(一般用刚断奶的雄性大白鼠),在实验期内其体重增加和摄入蛋白质的量的比值来反映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指标。25. 参考蛋白质: 是指可用来测定其它蛋白质质量的标准蛋白。26. 条件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变而成,如果膳食中能直接提供这两种氨基酸,则人体对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需要可分别减少30%和 50%。所以半胱氨酸和酪氨酸这类可减少人体对某些必需氨
6、基酸需要量的氨基酸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27. 氨基酸评分:也叫蛋白质的化学评分,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一种评分方法。该方法是用被测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评分模式和推荐的理想的模式或参考蛋白的模式进行比较,因此反映蛋白质构成和利用的关系。28. 必需脂肪酸 (EFA) :是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29. 营养学: 就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科学。营养学是一门范围很广的自然科学,它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以及农牧业和食品工业有密切的关系。30.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人体在摄食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
7、高和散发能量。这种因摄食而引起能量的额外消耗称食物热效应。31. 优质蛋白 :当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越接近时,必需氨基酸被机体利用的程度就越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相对越高,如动物性蛋白质中蛋、奶、肉、鱼等,以及大豆蛋白均被称为优质蛋白。32. 蛋白质净利用率(NPU) :蛋白质净利用率是反映食物中蛋白质被利用的程度,即机体利用的蛋白质占食物中的蛋白质的百分比,它包含了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和利用两个方面,因此更为全面。33. 膳食纤维: 存在于食物中的不被人体消化酶所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统称为膳食纤维。34. 生物价: 是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用被机体利
8、用的蛋白质量与消化吸收的食物蛋白质量的比值的100 倍表示。生物价越高表明其被机体利用程度越高. 35. 必要的氮损失(ONL ): 机体每天由于皮肤、毛发和粘膜的脱落,妇女月经期的失血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等损失约20g 以上的蛋白质,这种氮排出是机体不可避免的氮消耗,称为必要的氮损失。36. 蛋白质互补作用: 为了提高植物性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混合食用,以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叫蛋白质互补作用。37. 维生素负荷实验: 给受试者一大剂量的水溶性维生素口服,当体内此种维生素缺乏或不足时,将首先满足机体的需要,从尿中排出的数量相对较少;反之,当体内充足时,从尿中排出
9、的数量相对较多,根据排出量的多少可对机体水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状况作出评价。38. 视黄醇当量: 具有视黄醇活全部物质的总称。膳食视黄醇当量(ugRE)=视黄醇( ug)+1/6-胡萝卜素 +1/12 其它维生素A 原39. 食品的营养价值:某种食品所含营养素和能量能满足人体营养需要的程度。40. INQ(营养质量指数):是评价食品营养价值的指标,即营养素密度(待测食品中某营养素占供给量的比)与能量密度 (待测食品所含能量占供给量的比)之比。41. 美拉德反应: 高温过程中,食物蛋白质、氨基酸等的氨基和糖以及脂肪氧化的醛、酮等羰基所发生的反应,使食品发生褐变。42 人工喂养: 指由于各种原因母亲不
10、能亲自喂哺婴儿时,可采用其他动物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哺婴儿。43. 混合喂养 :是指除了对新初乳:产后第一周分泌,富含免疫物质,易消化,为新生儿理想的天然食物。生儿进行母乳喂养外,在母乳不足的情况下,外加其它糖水和牛奶、奶粉等辅助食物的方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3 页2 / 23 44. 初乳: 产后第一周分泌,富含免疫物质,易消化,为新生儿理想的天然食物。45 单纯性肥胖:主要指排除由遗传、代谢性疾病、外伤或其它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病理性肥胖,而单纯由于营养过剩所造成的全身性脂肪过量积累。46 血糖指数( GI
11、 ): GI 指分别摄入某种食物与等量葡萄糖2 小时后血浆葡萄糖曲线下面积之比,反映不同种类含等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人体内引起血糖值的不同。47 骨质疏松症:指骨结构变得稀疏,重量减轻,脆性增加,容易骨折的一种疾患48 肥胖: 是指人体脂肪的过量储存,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和(或)细胞体积增大,即全身脂肪组织块增大,与其它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49 BMI :体质指数, BMI= 体重( kg)/身高( m)2,单位为 kg/m2。主要用于衡量肥胖程度。50 社区营养: 是密切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以人类社会中某一限定区域内各种人群作为总体,从宏观上研究其合理营养与膳食。51 膳食营养供给量也称
12、膳食营养供给量建议(RDA) :由各国行政当局或营养权威学术团体根据营养科学的发展,结合各自具体情况提出的对社会各人群一日膳食中应含有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种类、数量的建议。52 营养生理需要量:个体对某种营养素的需要量是机体为维持“适宜营养状况”,并处于继续维持其良好的健康状态,在一定时期内必须平均每天吸收该营养素的最低量。53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 是在 RDAs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 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 )、适宜摄入量(AI )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UL )54 营养调查: 运用各种手段准确了解某一人群(以至
13、个体 )各种营养指标的水平,用来判定其当前营养状况,这称为营养调查。55 营养监测: 搜集分析对居民营养状况有制约作用的因素和条件,预测居民营养状况在可预见的将来可能发生的动态变化,并及时采取补充措施,引导这种变化向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这称为营养监测。56 收入弹性 (income elasticity):食物购买力增长()收入增长 ()。57 食品强化: 就是调整 (添加 )食品中营养素,使之适合人类营养需要的一种食品深加工。58. 适宜摄入量 (AI) :系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59. 可耐受的高限摄入水平(UL) :是指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量,即这个
14、量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用和危险。60.Engel指数: 食物支出占家庭全部生活费的比重称作Engel 指数( Engel 指数用于食品的开支/家庭总收入 100%)。61. 无公害食品: 是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通过应用无公害技术进行生产,有毒有害物质含量限制在安全允许范围之内,符合通用卫生标准,并经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全食品。62. 食品污染: 食品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烹调直至餐桌的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出现某些有害因素,降低了食品卫生质量或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称为食品污染。63. 食品的细菌菌相:共存于食品中的细菌种类及其相对数量的构成称为食品的细菌菌相
15、。64. 菌落总数: 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质量(g)、容积 (ml) 或表面积 (cm2)内,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培养基及其pH 值、培育温度与时间、计数方法等)培养所生成的细菌菌落总数,以菌落形成单位表示。65. 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 :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采用相当于100g 或 100ml 食品的最近似数来表示,简称为大肠菌群最近似数。66. 水分活性aw:食品中能被微生物利用的一部分水分,用awP/P0(P 为食品中水分的蒸气压,P0 为同样条件下纯水的蒸气压)。食品的aw 值越小,表明食品保持水分的能力越强,越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67. 食品腐败变质:泛指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
16、素作用下,食品降低或失去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或食品腐败变质就是食品失去商品价值。68.T.T.T:食品保存期限 (time)、保存温度 (temperature)和保存耐受量 (tolerance),它反映一定温度下和一定时间后食品质量变化的程度。69. 巴氏杀菌: 是指通过加热以达到杀灭所有致病菌和破坏及降低一些食品中腐败微生物数量为目的的一种杀菌方式。70. 高温杀菌: 是指以杀灭所有通过平板或其它计数方法可以测出的活菌为目的的一种杀菌方式。71. 热力致死时间 (TDT) :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杀死一定数量的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72.D值: 是指在某一温度和条件下,微生物指数递减时间,或指
17、杀灭90%微生物所需的时间(min)。73.F值: 指所有温度下的热力杀菌效果相当于121条件下等效杀菌的时间,以min 表示。 F 值用以表示杀灭某种微生物孢子的能力。74.Z值: 是指使在热力致死时间曲线上,经过一个对数周期的加热时间,所对应的加热温度变化值。75. 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 :指食品水浸液在碱性条件下能与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的总氮量。76. 食品农药残留:由于使用农药而对食品造成的污染(包括农药本体物及其有毒衍生物的污染)称之为食品农药残留。77. 食品容器、包装材料污染: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在与食品接触中,某些材料的成分有可能迁移于食品中,造成食品的化学性污染,称为食品容
18、器、包装材料污染。78. 食品的掺杂掺假:一种人为故意向食品中加入杂物的过程,其掺杂的主要目的是非法获得更大利润。79.K值: 指 ATP分解的低级产物肌苷(HxR) 和次黄嘌呤 (Hx)占 ATP 系列分解产物 (ATP+ADP+AMP+IMP+HxR+Hx)的百分比。80. 冷链 (cold chain):对不耐保藏的食品进行冷冻保藏时,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商业网应一直处于适宜的低温下,称为冷链。81.食品添加剂: 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82.酸度调节剂: 是指食品加工和烹调时,添加于其中的呈酸味物质,主要是用于改善食品的风味,同时
19、又可以提高食品的防腐和抗氧化能力。83.漂白剂: 是指能抑制食品色变或使色素消减的物质,又称为脱色剂。84.着色剂: 是通过使食品着色后改善其感官性状,增进食欲的一类物质,又称色素。85.护色剂: 又称为发色剂,是在食品加工中添加于食品原料中,可使制品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86.酶制剂: 从生物 (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中提取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物质。87.增味剂: 为补充、增进、改善食品中的原有口味或滋味及提高食品风味的物质,也被称为鲜味剂或品味剂。88.防腐剂: 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并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的物质。89.抗氧化增效剂:某些化合物单独使用时没有抗氧化性,但可以和
20、抗氧化剂并用起协同效应而使其抗氧化作用提高,这类物质称为抗氧化增效剂,如柠檬酸、酒石酸等。90 良质肉: 指健康、食用不受限制的畜肉。91 羰基价( CGV ): 油脂酸败时可产生含有醛基和酮基的脂肪酸或甘油酯及其聚合物,其总量称羰基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3 页3 / 23 92 方便食品: 那些不需要或稍需加工或烹调就可以食用,并且包装完好、便于携带的预制或冷冻食品。93 油脂酸败: 油脂由于含有杂质或在不适宜条件下久藏而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和感官性状恶化,称为油脂酸败。94 平酸腐败: 是罐头食品常见的
21、一种腐败变质,表现为罐头内容物酸度增加而外观完全正常,由可分解碳水化合物产酸不产气的平酸菌引起95 转基因食品:系指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而生产的食品。96 保健食品: 是一类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97 食源性疾病:是指由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98 食物中毒: 系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不同于传染病)的急性、亚急性疾病。99 细菌性食物中毒: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
22、中毒。100 有毒动植物中毒:指一些动植物本身含有某种天然有毒成分或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形成某种有毒物质,被人食用后所引起的中毒。101 真菌毒素食物中毒:食用被产毒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102 “神奈川实验”阳性:能使红细胞溶血,使血琼脂培养基上出现? 溶血带称为“神奈川实验”阳性。103.食品卫生监督: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为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根据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实施强制性卫生行政管理,督促检查食品生产经营者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并对其违法行为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过程。104.食品卫生标准:是对食品中与人类健康相关的质量要素及其评价方法所作出的规
23、定。105.动物最大无作用剂量(MNL):是指某一物质在实验时间内,对受试动物不显示毒性损害的剂量水平。106.ADI:是指人类终生每日摄入该物质后而对机体不产生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剂量,以人体每公斤体重的该物质摄入量mg/ (kgbw) 表示。107. GMP :是为保障食品安全、质量而制订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108.食品卫生管理:是指政府的食品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和食品生产经营者根据食品卫生法的规定,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即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全过程。109.食品法典( Codex): CAC 自各成员国推荐的有关标准、最大残留限量、操作规
24、范和指南等统称为食品法典(Codex)。110.食品卫生法律规范:是指国家制定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和行政管理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系列规范的总称。1、寄生虫在自然界里,有些虫体不能独立生活,一定要暂时地或永久性地寄居在其他动物或人的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以维持生活,并对人体或动物引起危害,这些虫体称为寄生虫. 2、必要的氮损失机体每天由于皮肤、毛发和粘膜的脱落,排尿,妇女月经期的失血及肠道菌体死亡排出等损失约20g 以上的蛋白质,这种氮排出是机体不可避免的氮消耗,称为必要的氮损失。3、完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又称优质蛋白质,可以作为唯一蛋白质来源。如乳
25、、蛋、肉、鱼、及大豆等。4、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 色、香、味 )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者天然物质。5、动脉粥样硬化由于一系列的原因引起动脉内膜脂类(主要是胆固醇及其酯)和其他成分的灶性堆积,肉眼观察常呈灰白色的隆起,形如粥状,故称动脉粥样硬化。1、参考蛋白质鸡蛋和人奶的氨基酸构成很接近人体的需要量,故将这类蛋白质称为参考蛋白质。2、护色剂又称发色剂是指硝酸盐或亚硝酸盐,通过化学反应使食品保持本色。3、半完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但比例不适当,若作为唯一蛋白质来源,则只能维持生命,不能促进发育。如谷类、麦类4、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秋电大食品安全与营养全套复习题 2022 电大 食品安全 营养 全套 复习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