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计划测评评价规范标准.doc

收藏

编号:265569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70.02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19
8
金币
关 键 词:
安徽 地区 中小学教师 信息技术 应用 利用 运用 能力 发展计划 测评 评价 规范 标准
资源描述:
.* 附件一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发展测评评价标准(试行)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为全面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制定《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评价标准》)。 一、制定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构建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体系,以评促学、以评促用。 二、基本内容 本标准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等级要求。测评标准的内容涵盖技术素养类、综合类、专题类和教师专业发展类等四个方面。立足应用、突出专题,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依据等级标准,实行分级测评。初级测评以教师能够初步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环节为主;中级测评以教师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片段为主;高级测评以教师能够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和掌握一种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方法为主。 三个等级评价标准详见下表: 表一 初级标准 1.技术素养类 1.1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 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及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1.2多媒体教学环境认知与常用设备使用 1.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常用教学功能; 2.初步掌握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常用设备的操作方法,如多媒体计算机、电子白板、投影机、实物展台、触控电视、数码设备等的操作与使用。 1.3学科资源检索与获取 1.了解利用教育资源类网站获取资源的方法; 2.初步掌握搜索引擎检索、筛选资源的方法; 3. 举例说明某个教育资源网站的简单使用。 1.4素材的处理与加工 能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简单处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如教学文档、图片素材、音视频素材的简单编辑或制作。 1.5多媒体课件制作 1.知道多媒体课件的类型和制作的一般要求; 2.会用演示文稿、电子白板软件等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 1.6学科软件的使用 1.了解常用学科软件的功能; 2.会用一种学科软件开展教学。 1.7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 1.了解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 2.知道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失范的主要行为表现及危害。 1.8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与管理 1.了解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社会化平台的类型和作用; 2.会利用平台初步构建网络学习空间并进行简单的管理。 1.9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了解常用网络教学平台的类型与功能。 1.10适用于移动设备的教学软件应用 了解适用于移动设备的教学软件类型与功能。 2.综合类 2.1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学科教学 1.了解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的功能; 2.能初步使用教育资源和软件。 2.2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学科教学 了解交互式电子白板内置资源的教学应用功能。 2.3 学科教学资源支持下的课程教学 1.了解学科教学资源的类型和内容; 2.能够利用互联网获取学科教学资源。 2.4 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了解网络教学环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步骤。 2.5 移动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了解移动教学环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步骤。 3.专题类 3.1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1.知道技术资源在课堂导入中的作用; 2.列举技术资源支持的课堂导入类型; 3.能够初步使用技术资源设计课堂导入环节。 3.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1.知道技术资源在课堂讲授中的作用; 2.能够初步使用技术资源开展课堂讲授。 3.3 技术支持的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 1.知道适用于学生技能训练的技术资源类型; 2.列举适用于学生技能训练的技术资源的作用; 3.能够初步使用技术资源开展学生技能训练。 3.4技术支持的总结与复习 1.知道技术资源在总结与复习中的作用; 2.能够初步使用技术资源开展单课的总结与复习。 3.5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 1.列举适用于教学评价的技术资源的类型; 2.知道适用于教学评价的技术资源的作用; 3.能够初步使用技术资源开展教学评价。 3.6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任务设计 知道探究性学习所需的技术资源类型。 3.7技术支持的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 了解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组建学习小组的方法。 3.8技术支持的学习过程监控 了解支持学习过程监控的技术资源类型。 3.9技术支持的学习评价 了解学习评价方式所需的技术资源类型。 4.教师专业发展类 4.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 熟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内容和意义。 4.2教师工作坊与教师专业发展 1.了解教师工作坊在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支持教师常态化培训中的功能与作用; 2.会加入一个教师工作坊,会初步使用交流研讨工具、问答工具、资源下载工具、问卷工具等,参与坊内交流互动。 4.3 网络研修社区与教师专业发展 1.知道个人空间在学习、研讨、互动、评价及个人成长中的作用; 2.在个人空间中能较熟练进行自主选学、课程学习计划制定及资源分享评价,参与视频答疑、网上讨论等课程主题研讨; 3.在个人空间中能熟练找到各类网络研修社区入口(班级、学科、学校、区域等)并加入其中参与活动,初步掌握研修日志发布、优秀成果推送等操作方法。 表二 中级标准 1.技术素养类 1.1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 1.理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及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2.能举例说明新技术在当前教育领域的主要应用。 1.2多媒体教学环境认知与常用设备使用 1.熟悉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常用教学功能; 2.熟悉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常用设备的操作方法,如多媒体计算机、电子白板、投影机、实物展台、触控电视、数码设备等的操作与使用。 1.3学科资源检索与获取 1.能够利用教育资源类网站获取资源; 2.能够利用搜索引擎检索、筛选资源; 3.能够下载、存储并管理资源。 1.4素材的处理与加工 1.能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 2.能选择图像处理软件,处理与制作图像素材; 3.能选择音频处理软件,处理与制作音频素材。 1.5多媒体课件制作 1.熟悉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一般要求与流程; 2.会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制作教学课件。 1.6学科软件的使用 1.熟悉常用学科软件的功能; 2.会用一种学科软件开展教学。 1.7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 1.列举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失范的行为表现及危害; 2.列举常见的信息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 1.8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与管理 1.能够利用国家与地方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社会化平台,构建网络学习空间; 2.能够对网络学习空间进行管理和使用。 1.9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1.熟悉常用网络教学平台的类型与功能; 2.初步掌握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 1.10适用于移动设备的教学软件应用 1.熟悉适用于移动设备的教学软件类型与功能; 2.熟悉适用于移动设备的教学软件操作方法。 2.综合类 2.1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学科教学 1.熟悉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和电子书的功能; 2.能使用办公软件、音频软件和即时交流工具; 3.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使用教育资源和软件。 2.2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学科教学 1.能够在教学中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内外部资源和学科软件; 2.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 2.3 学科教学资源支持下的课程教学 1.能够通过卫星和互联网设备获取学科教学资源并进行管理; 2.能够说明学科教学资源的类型和内容; 3.能够使用学科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2.4 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认识技术资源在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中的作用; 2.知道网络教学环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流程、组织管理方法和学生学习指导策略。 2.5 移动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认识移动学习设备和技术资源在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中的作用; 2.掌握移动教学环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流程、组织管理方法和学生学习指导策略。 3.专题类 3.1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1.掌握各类技术资源在不同课堂导入中的类型和作用; 2.能够使用技术资源设计课堂导入环节。 3.掌握技术资源支持课堂导入的选择策略。 3.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1.理解各类技术资源在课堂讲授中的作用; 2.能够使用技术资源开展课堂讲授; 3.掌握技术资源支持课堂讲授的选择策略。 3.3 技术支持的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 1.理解适用于学生技能训练的技术资源类型与作用; 2.能够使用技术资源开展学生技能训练; 3.掌握技术资源在学生技能训练中的应用策略。 3.4技术支持的总结与复习 1.理解技术资源在总结与复习中的作用; 2.能够使用技术资源开展单课的总结与复习; 3.掌握技术资源在总结与复习中的应用策略。 3.5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 1.理解适用于教学评价的技术资源的类型和作用; 2.能够使用技术资源开展教学评价; 3.设计并制作适用于信息化教学的评价量规。 3.6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任务设计 1.理解探究学习任务的类型和所需的技术资源; 2.能够基本利用技术资源进行探究学习任务设计。 3.7技术支持的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 1.理解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合理组建学习小组的策略和方法; 2.能够基本指导学生在网络或移动学习环境中沟通与合作。 3.8技术支持的学习过程监控 1.理解支持学习过程监控的技术资源类型和功能; 2.能够简单使用技术资源开展学习过程监控。 3.9技术支持的学习评价 1.理解学习评价方式及所需的技术资源; 2.能够简单使用技术支持的评价工具; 3.基本会搜集、整理与分析技术支持的评价数据。 4.教师专业发展类 4.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 准确理解《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内容和意义,具备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自我反思与发展的意识。 4.2教师工作坊与教师专业发展 1.掌握利用教师工作坊开展教师常态化研修、同伴互助研修的策略与方法; 2.会创建个人教师工作坊,会策划、制定工作坊活动计划,对工作坊学习小组和成员进行管理; 3.会使用教师工作坊提供的交流研讨工具、问答工具、资源下载工具、磨课工具、视频工具、问卷工具等,组织开展研修活动。 4.3 网络研修社区与教师专业发展 1.了解学校社区、区域社区等网络研修社区作为网络校本研修和跨校合作研修手段的作用和功能; 2.掌握参与学校社区、区域社区等网络研修社区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策略与方法; 3.掌握交流研讨工具、问答工具、资源下载工具、磨课工具、视频工具、问卷工具等协同研修工具的功能和作用,并利用这些工具开展在线研讨、集体备课、评课等网络研修活动; 4.具有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主动利用网络研修社区互助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表三 高级标准 1.技术素养类 1.1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教学变革 1.掌握新技术在当前教育领域的主要应用; 2.把握教育领域中新技术应用趋势。 1.2多媒体教学环境认知与常用设备使用 1.掌握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教学功能; 2.掌握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常用设备的操作方法; 3.能处理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设备的常见问题。 1.3学科资源检索与获取 1.掌握利用教育资源类网站获取资源的方法; 2.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检索、筛选资源的方法; 3.掌握资源下载、存储与管理方法。 1.4素材的处理与加工 1.能选择恰当的图像处理软件,处理与制作图像素材; 2.能选择恰当的音频处理软件,处理与制作音频素材; 3.能选择恰当的视频处理软件,处理与制作视频素材; 4.能选择恰当的动画处理软件,处理与制作动画素材。 1.5多媒体课件制作 1.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要求与流程; 2.能根据教学需要恰当选择并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制作教学课件。 1.6学科软件的使用 1.掌握常用学科软件的功能; 2.熟练运用多种学科软件。 1.7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 1.能剖析常见的信息安全问题并掌握应对策略; 2.掌握培养学生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的策略与方法。 1.8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与管理 1.能有效使用国家与地方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社会化平台,构建网络学习空间; 2.掌握网络学习空间的管理与使用方法。 1.9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1.掌握常用网络教学平台的类型与功能; 2.掌握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策略与方法。 1.10适用于移动设备的教学软件应用 1.掌握适用于移动设备的教学软件类型与功能; 2.掌握适用于移动设备的教学软件操作方法与应用策略。 2.综合类 2.1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学科教学 1.分析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电子书和专题网站的功能; 2.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视音频软件、即时交流工具和学科软件; 3.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应用教育资源和软件; 4.能够处理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常见问题。 2.2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学科教学 1.能够在教学中熟练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内外部资源和学科软件; 2.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 3.能够处理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常见问题。 2.3 学科教学资源支持下的课程教学 1.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设备获取学科教学资源并进行管理; 2.掌握学科教学资源的类型和内容; 3.能够有效使用学科教学资源开展教学; 4.总结学科教学资源的教学应用策略与方法。 2.4 网络教学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能够有效利用技术资源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2.熟悉网络教学环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流程、组织管理方法和学生学习指导策略; 3.总结在网络教学环境中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4.能够处理网络教学环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常见问题。 2.5 移动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能够有效利用移动学习设备和技术资源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2.熟悉移动教学环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流程和组织管理方法和学生学习指导策略; 3.总结在移动教学环境中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4.能够处理移动教学环境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常见问题。 3.专题类 3.1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1.分析各类技术资源在不同课堂导入中的类型和作用; 2.能够针对科学教学内容需求,合理、恰当使用技术资源设计课堂导入环节; 3.反思、总结技术资源支持的课堂导入的策略与方法。 3.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1.分析各类技术资源在课堂讲授中的作用; 2. 能够针对科学教学内容需求,合理、恰当使用技术资源开展课堂讲授; 3.反思、总结技术资源支持的课堂讲授的策略与方法。 3.3 技术支持的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 1.分析适用于学生技能训练的技术资源类型与作用; 2. 能够针对科学教学内容需求,合理、恰当使用技术资源开展学生技能训练; 3.反思、总结技术资源在学生技能训练中的应用策略与方法。 3.4技术支持的总结与复习 1.分析技术资源在总结与复习中的作用; 2. 能够针对科学教学内容需求,合理、恰当使用技术资源开展单课的总结与复习; 3.反思、总结技术资源在总结与复习中的应用策略与方法。 3.5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 1.分析适用于教学评价的技术资源的类型和作用; 2. 能够针对科学教学内容需求,合理、恰当使用技术资源开展教学评价; 3.设计与制作适用于信息化教学的评价量规; 4.能够有效使用技术工具支持评价信息收集、统计与分析。 3.6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任务设计 1.掌握探究学习任务的类型和所需的技术资源; 2.能够使用技术资源进行探究学习任务设计; 3.掌握技术资源支持的探究学习任务的设计策略与方法。 3.7技术支持的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 1.掌握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合理组建学习小组的策略和方法; 2.能够指导学生在网络或移动学习环境中有效沟通与合作; 3.能够处理技术支持的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3.8技术支持的学习过程监控 1.掌握支持学习过程监控的技术资源类型和功能; 2.能够使用技术资源开展学习过程监控; 3.掌握技术资源支持下的学习干预的策略与方法。 3.9技术支持的学习评价 1.掌握学习评价方式及所需的技术资源; 2.能够使用技术支持的评价工具; 3.会搜集、整理与分析技术支持的评价数据; 4.掌握技术支持的过程评价的组织与管理策略。 4.教师专业发展类 4.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解读 1.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为指导,主动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各环节,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2.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发展。 4.2教师工作坊与教师专业发展 1.熟练掌握利用教师工作坊开展教师常态化研修、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研修的策略与方法; 2.熟练使用交流研讨工具、问答工具、在线课程制作工具、资源下载工具、磨课工具、视频工具、问卷工具等协同研修工具,开展资源汇聚与推送、备课、磨课、评课等合作学习与协同教研活动; 3.能及时有效地应对和解决教师工作坊组织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4.主动利用教师工作坊与专家和同行建立并保持业务联系,依托共同体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4.3 网络研修社区与教师专业发展 1.熟练掌握利用学校研修社区、区域研修社区进行团队研修、专业引领、教学反思、经验分享的校本研修策略与方法; 2.以某学科教研组长的身份,制定一份以网络研修社区为支撑的校本研修活动实施方案; 3.熟练掌握交流研讨工具、问答工具、在线课程制作工具、资源下载工具、磨课工具、视频工具、问卷工具等协同研修工具,并利用这些工具开展在线研讨、集体备课、评课、资源推送、成员行为统计、信息反馈及监测评价等网络研修活动,较熟练地进行社区间、区域间信息互联和共享; 4.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与专家和同行建立并保持业务联系,依托网络研修社区,促进自身和同伴专业成长。 三、实施要求 1.《评价标准》是规范与引领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准则,是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和测评等工作的基本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参照执行。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评价标准》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评价标准》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教师全员培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建立并完善推动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机制,为实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有关高等学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将《评价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养培训课程,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建设,开展相关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中小学幼儿园要将《评价标准》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整合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开展校本研修,为教师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有效支持。要完善教师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制度,推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日常工作中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5.广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要将《评价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依据。要主动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挑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更新观念、补充知识、提升技能,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养成良好的应用习惯,积极反思,勇于探索,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和师生交流等各个环节,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个性化发展。 附件二 情境作品和教学设计上传要求 一、时间要求 开始时间见安徽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选学平台(http://xxpt.ahedu.gov.cn)通知,参训教师须在活动开始后,30天内完成情境作品和教学设计提交。 二、内容要求 根据自身诊断测评等级,提交相应内容的作品,具体要求见发展测评实施细则正文。 三、格式要求 发展测评情境作品一律以视频形式上传,统一为flv格式,大小不超过100M。教学设计以DOC、DOCX、PDF形式上传,不超过10M。 附件三 词 语 解 释 1.教学环节:指《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中所列举的课堂导入、课堂讲授、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总结与复习和教学评价环节。 2.教学片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教学环节。 3.多媒体教学环境:包括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与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电视机等构成,以呈现数字教育资源为主。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主要由多媒体计算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构成,在支持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同时还能实现人机交互。 4.网络教学环境:是指由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简易或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以及其他学生终端(为每个学生或小组配备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信息化终端设备)构成的,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学科软件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与学活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5.移动学习环境:是指由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学习终端设备构成的,能使师生获得数字教育资源、学科软件与网络教学平台的支持,进行不受时空限制的教与学活动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6.通用软件:是指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通用性软件,例如办公软件、即时交流软件、音频、视频编辑软件等。 7.学科软件:是指特别适用于某些学科的软件,如几何画板、在线地图、听力训练软件、拟真实验等。 8.数字教育资源:是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等各类与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字资源统称。 9.信息化教学:泛指以信息技术支持为显著特征的教学形态。 10.技术资源:是通用软件、学科软件、数字教育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资源的统称。 11.网络教学平台:是能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支持的网络平台的统称,如网络资源平台、网络互动平台、课程管理平台、在线测评系统、在线教学与学习空间等。 12.移动设备:是便携式计算通讯设备的统称,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13.评价工具:是指开展评价所使用的各种支持工具,如试卷、调查问卷、测试量表、评价量规、观察记录表、成长记录或电子档案袋等。 14.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是指支持教师进行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的网络平台,一般具备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等功能,支持建立不同类型的学习共同体,汇聚与生成研修资源,保障教师开展常态化研修。 附件四 安徽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 发展测评证书 培 训 证 书 编 号:NLTS34YYXX030Y00000X 发展测评证书编号:NLTSAHYY0X0Y00000X ******同志参加****学年度安徽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发展测评,达到 水平,特发此证。 安徽省教育厅师资处 2015年 月 日 教育部监制 证书编号说明 1.发展测评证书中培训证书编号应与培训证书中一致。 2.发展测评编号为“NLTSAHYYXX0Y00000X”。其中, “NLTS”指能力提升工程;“AH”为安徽省;“YY”指年度,2014的为14,2015的为15;“XX”为地市代号,合肥市为HF,淮南市为HN,淮北市为HB,芜湖市为WH,铜陵市为TL,蚌埠市为BB,马鞍山市为MA,安庆市为AQ,宿松县为SS,黄山市为HS,滁州市为CZ,阜阳市为FY,宿州市为SZ,宣城市为XC,广德县为GD,池州市为CH,六安市为LA,亳州市为BZ;“0Y”为培训方式,远程培训为01,集中培训为02;“00000X”为学员序号,分年度按顺序编排。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安徽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计划测评评价规范标准.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655699.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