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周测--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docx
《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周测--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周测--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 鲁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0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周测-高一上学期一、单选题图示意森林土壤剖面。据此完成问题。1图中表示腐殖质层的是()A甲层B乙层C丙层D丁层2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自然因素是()A成土母质B生物C气候D地貌3下列地区中,土壤的淋溶作用最强的是()A亚马孙平原B青藏高原C内蒙古高原D华北平原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广布。黑土,是目前世界上最肥沃、最适宜耕作的土壤,有着“一两土,二两油”的美称。下图为黑土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导致黑土腐殖质层逐渐变厚的原因有()成土母质生物气候时间ABCD5黏粒淀积层的主要作用是()A保水保肥B通气透水C调节土温D增加养分
2、古人对各地土壤的差异深有认识,如明代的广志绎:“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南土湿,北土燥。”清代的皇朝经世文:“江南水田冷,宜火粪(草木灰);江淮以北,宜苗粪(绿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南土湿,北土燥”说明,与“南土”比,“北土”()A透水性好、持水性好B透水性差、持水性差C透水性差、持水性好D透水性好、持水性差7造成“江南泥土,江北沙土”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气候B地貌C岩石D水文8“江南水田冷,宜火粪;江淮以北,宜苗粪”,从现代科学角度解释正确的是()A施放草木灰可以提高土壤的温度B施放草木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C种植绿肥使营养元素在地表富集D种植绿肥降低成土母质风化速
3、度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部分的重要组成成分,尽管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只占土壤总量很小一部分(一般情况耕作层土壤有机质约为5),但它对土壤的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森林土壤剖面及其被改造后的有机质含量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9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土层名称正确的是()A淋溶层B有机层C母质层D淀积层10针对该地不同深度土层有机质含量变化特点,农业生产宜采用的技术是()A引水灌溉B作物轮作C深耕土壤D铺设砾石重庆某科学家和其研究团队从植物中提取了一种纤维黏合剂,把这种黏合剂放到沙里,可实现“沙变土”,该土壤具有存储水分、养分和空气的属性,同时能滋生微生物。目前
4、该项技术已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进行实验,初步实验结果显示,该土壤栽种农作物可得到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沙变土”的过程实现了水循环的()A蒸发减少B下渗减少C降水增加D径流增加12该项目在西北地区能实现高产,主要是因为该技术改变了沙土的()A矿物养分B有机质含量C土壤结构D土壤颜色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关系。土壤有机质的多少、分布状况与植被密切相关,与乔木相比,草本植被根系寿命更短,但其有机质占比更高。下图示意甲、乙、丙三类土壤的局部剖面及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影响甲、乙、丙土壤发育的天然植被依次是()A森林、草原、荒漠B森林、荒漠、草原C荒漠、森林
5、、草原D草原、荒漠、森林14下列有关土壤剖面与有机质含量变化曲线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甲一B甲一C乙一D丙15关于三类土壤的利用,叙述正确的是()A甲宜加强植被保护B乙要增施有机肥C丙可大规模开发耕地D利用不当都会造成水土流失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由五色土组成,它们取自全国各地,而这青、红、黃、白、黑五种颜色土放置的方位恰好也对应了现今中国土壤分布的概况。据此及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6与黑色土相比,红色土()A耕作更困难B降水影响小C成土速度慢D淋溶作川弱17改良红色土壤以满足耕作需要的合理措施是()A农田排灌B平整土地C引水灌溉D增施绿肥18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精品资料 新高考地理精品专题 高中地理课件 高中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试卷 高考地理解题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