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案--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外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教案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通过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和早期国家的讲述,从时空角度,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从部落到国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2、认识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特点,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3、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学生能分析中华文明的特点,了解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时代特征,能掌握原始社会的三个阶段和私有制、阶级分化的出现;4、通过各种文献资料的记载,学生能够整体上认识到夏商周的演变过程,了解各朝代的基本情况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石器时代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与时代特征2、夏商周的
2、演变3、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以及社会发展难点: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课程导入】这节课我们讲中华文明的起源,那大家知道什么是文明吗?文明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物质资料生产不断发展,精神生活不断丰富,社会分工和分化加剧,由社会分工和阶层分化发展成为不同阶级,出现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国家。在这节课的讲解中,大家可以清楚地了解文明的起源和国家的诞生。【课时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一、旧石器时代 图一图二1、旧石器时代的定义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片,它们有什么不同?很明显,图二中的石头棱角分明,不再是图一中那种自然光滑的样子,它们是经过人为磨制而成的。从图一到图二的转变
3、即为石头向石器的转变。石器是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我们将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2、旧石器时代的代表性遗址中国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点遗址有数百处,具有代表性的是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和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思考题:观察课本第2页的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思考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他们的分布既分散于全国各处,又集中于黄河、长江流域。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适合人类生存。3、旧石器时代的生活状况旧石器时代的北京人和元谋人除了学会用打制的方法制作石器之外,还学会了用火。他们用火来驱赶野兽、照明、取暖等等。他们还从事渔猎和采集
4、活动,过着群居生活。4、总结: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存的特点文化遗存主要集中分布于黄河、长江流域一带;在生产生活领域,旧石器时代古人类可以用打制的方法制作石器,并将这些工具用于采集和渔猎,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和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二、新石器时代1、新石器时代的含义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存在明显的区别,根据图片下面的对比表格:生产工具形状用途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锋利、粗糙采集、渔猎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精细、尖锐农作生活2、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分布广泛。从课本第3页中国新石器
5、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中可以看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在国内各个地方,这也是课本上所说的“多元一体”的分布特点。3、新石器时代代表性文化遗存阅读课本3-4页新石器时代部分内容,根据书中所讲进行总结,完善表格。代表性文化遗存特征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7000-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典型器物为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物黄河下游地区: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黄河流域:龙山文化(代替了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代表器物为黑陶,胎壁薄如蛋壳又称为“蛋壳陶”北方辽河上游:红山文化精美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长江下游:良渚文
6、化4、新石器时代生产生活的发展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黄河流域主要种植粟为主,长江流域的人们以种植水稻为主,而且还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5、由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观察课本第3页的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以及材料。姜寨聚落是新时代早期仰韶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它反映了由五个大家族组成的一个氏族公社。材料中对其氏族公共墓地以及随葬品的描述,反映出新石器时代早期母系氏族公社的状况尚未产生贫富分化,氏族社会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父系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出土了精美玉器这说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剩余产品积累;良渚
7、文化中还出现了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社会组织扩大,氏族组合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贵族墓葬随葬玉器等贵重物品社会分化加大,部落出现权贵阶层。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阶段性特征。中国原始社会经历了两百万年的历史。在这两百万年里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过渡,经历了原始人群到氏族社会的转变,父系氏族社会中阶级分化的加大,部落中权贵阶层的出现,表明中国即将进入阶级社会。三、课堂总结3、原始人群到氏族社会【课时二】三皇五帝与夏商周一、三皇五帝时代1、三皇五帝分别指什么(1)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之名号。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增补伏羲
8、等人作为“三皇”。阅读课本第5页的史料韩非子五蠹,了解燧人氏(钻木取火)和有巢氏(教会族人建造房屋)。(2)五帝:黄帝五帝之首,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华夏始祖;颛顼、帝喾尧、舜中原地区的联盟首领;禅让制万邦时代: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如陶寺遗址中有宫股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2、禅让制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做法称为“禅让”。即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二、夏朝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
9、的奴隶制国家夏朝。思考:夏朝为什么由部落转变为国家?答:首先,我们要明确部落和国家的区别。部落一般指原始社会民众由若干血缘相近的宗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夏朝社会虽然依旧是聚族而居,但除了对本部族生活的地区进行统治,还对其他地方的非本部族地区实行间接统治,对区域的统治不再只依靠血缘关系来维持。因此夏朝为国家而非部落。2、发展(1)禅让制到世袭制的转变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夏朝国家管理机制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和职官;地方上,对夏部族生活地区进行直接统治;对其他地方通过控制一些部族进行间接统治。
10、(3)文化成就:夏朝历法夏小正夏小正中记载了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农事等内容。3、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族在汤的率领下,发兵讨桀,打败夏兵,将夏桀放逐至南方,夏朝灭亡。灭亡原因:夏朝最后一个王桀,暴虐无道,百姓不断反抗。4、夏朝真的存在吗?(1)存在。夏的核心区域就在豫西和晋东南部。首先,在文献资料方面,尚书诗经和夏本纪里均有记载。与此同时,在考古方面,河南二里头遗址也很有可能被证明是夏文化遗存。(2)不存在。至今尚未发现像商周那样用甲骨文、金文来记录当时史实的材料。苏联学者刘克甫则认为,一个民族的“ 自我认证 ” ,需要有文献做证明。同时“这些文献必须是书写而非口传的,是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657279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