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梳理(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梳理(苏教版).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 除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内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P15)【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2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进行笔算。3初步学会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教学重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或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及算理。【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知 识 点】1在进行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时,先用百位上的数除以一位数,再在所得的商后面加两个0. 2. 估算,被除数的首位大于等于除数,商是三位数;小于除数,商是两位数。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每求出一位商,余数必须比除数小。4在
2、除的过程中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的数合并起来继续除。5. 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就要用它的前两位数去除。6.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不是三位数就是两位数。【易 错 点】1商的最高位的位置。2余下的数没有与下一位数合起来再除。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内容】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 (P610)【教学目标】 1. 懂得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2. 经历探索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此类笔算除法的书写格式。 3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以及类推的思维方式。 4. 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及书写格式。【教学难点】被除数的
3、某一位不够除或不够商1时,商0的算理。【知 识 点】 1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的要商0,0除以一个不是零的数商0。3. 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在用0去乘除数的这一步可以省略,但商中间的0不能忘记写。4. 被除数的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不一定有0.【易 错 点】1漏写商中间或末尾的0。避免错误的方法:(1)加深对0占位的认识。(2)计算前先估一估商大约是多少。(3)设计一些改错练习,让学生找出错误,分析原因并改正。2商的末尾写0时,忘了把余数写下来。3把计算结果写在横试上时,漏写余数。 用连
4、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P1116)【教学目标】1掌握连除运算的方法。2.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两步连除运算转化为一步乘法和一步除法运算。【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知 识 点】1.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用总数连续除以要等分的份数。连除,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算。2.先用乘法求出总份数,再用总数除以总份数得出每份是多少。乘除运算,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3. 22424224(42)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两个数的积。【易 错 点】1. 对题意不理解。2. 没有从例图中发现有用的信息。3. 题中的隐含条件没有找出来。
5、4. 根据相关的两个信息,求出什么不明白。二 年、月、日认识年、月、日【教学内容】 认识年、月、日(P1718)【教学目标】1通过年历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记住每个月的天数,知道2013年一年的天数是365天。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和系统掌握有关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教学难点】发现并归纳大月与小月的排列规律,准确记住大月和小月各是哪几个月。【知 识 点】 1一年有12个月,这12个月中有7个大月,它们是1、3、5、7、8、10、1
6、2月,每个月都是31天;有4个小月,它们是4、6、9、11月,每个月都是30天;2月是特殊月,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2大小月的记忆方法(选择你喜欢的方法) (1)左拳记忆法。 (2)口诀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腊指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冬指十一月)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日加。 (3)歌诀记忆法:要找大月你记住,七、八两月挨着数,七月以前找单数,八月以后找双数。 3计算2013年全年的天数。 方法一:把一年12个月的天数相加在一起。 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答:2013年全年有365天。 方法二:7个大月
7、的天数加4个小月的天数,再加2月的天数即全年的天数。 317+304+28=365(天) 答:2013年全年有365天。【易 错 点】1 每年有7个大月,5个小月。 ( )2 单数月是大月,双数月是小月。 ( )3每月至少有4个星期日,最多有5个星期日。 ( )平年和闰年【教学内容】平年和闰年(P1921)【教学目标】 1知道平年、闰年及季度;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能正确判断平年、闰年。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年、闰年的概念。【教学难点】掌握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正确计算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知 识 点
8、】 1认识平年和闰年。二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二月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2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的是平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3.季度。一年有4个季度,1月、2月、3月为第一季度;4月、5月、6月为第二季度;7月、8月、9月为第三季度;10月、11月、12月是第四季度。 第一季度的天数: 平年:31+28+31=90(天) 闰年:31+29+31=91(天)。 第二季度的天数:30+31+30=91(天)。 第三季度的天数:31+31+30=
9、92(天)。 第四季度的天数:31+30+31=92(天)。 平年一年的天数:90+91+92+92=365(天)。 闰年一年的天数:91+91+92+92=366(天)。【易 错 点】判断: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这一年一定是闰年。 ( )正确答案: 温馨提示: 有时会因为没有掌握闰年、平年的判断方法而产生错误,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应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三 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教学内容】平移和旋转(P2426)【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2 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点,培
10、养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正确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知 识 点】 一、认识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1.平移:是物体沿直线运动,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 2.旋转:是物体绕某一点或轴运动,本身方向发生改变。即:平移沿直线运动,方向不改变;旋转绕一点或轴运动,方向在改变。二、 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 图形平移方向依箭头指向用上、下、左、右来叙述。 2.确定平移的距离要先找好一组对应点或对应线段,对应点或对应线段之间的距离就是图形平移的距离。三、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 1.把要平移的图形的各个顶点按指定的方向和格子数平移到新位置,描出各点。 2.
11、把各点按原图的顺序连接起来,得到平移后的新图形。即:若要平移图,先把箭头看。描出对应点,再把线来连。【易 错 点】 1、判断:教室门的打开和关上时门的运动是平移。( ) 正确答案: 。 由于没有掌握平移与旋转的特征,而导致错误。 2、平移与旋转有共同的地方:都是在位置上发生变化,物体(或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发生变化。 3、图形平移的距离实质上是图形中每一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学生容易错误理解为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空格数。四 乘 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教学内容】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P2829页)【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整数的口算方法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
12、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掌握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地算出结果。【知 识 点】 1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 2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 3口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进行优化。【易 错 点】1在计算乘数末尾带“0”的乘法算式时,会漏写计算中所得的“0”。如:4050200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P3031页)【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3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理解笔算算理及
13、各部分积的书写方法。【知 识 点】 1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乘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2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在相乘的过程中与哪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进位的几再与第一个乘数的前一位乘得的积相加。4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5两个数相乘,调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易 错 点】1 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错将所得的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如:42332522 计算乘法时,哪一位上相乘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前一位计算时忘记加进位的数。如:38451370正确解答:38451710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P3334)【
14、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将估算和笔算有机结合。2能正确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具体问题应用不同的估算方法。3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和快乐。【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应用正确的保息方法。【知 识 点】 1光把两乘法都都看作与它们相接近的较小的整十数,再口算出近似数。2先把两个乘数都看作与它们相接近的较大的整十数,再口算出近似数。3、先按“四舍五入”法把两个乘数都看作与它们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近似数。4先把两个乘数中的一个乘法的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和另一个乘数相乘。5、用竖式计算验证哪种估算方法误差较小。
15、【易 错 点】1 估算积大约是多少时,结果错用“”连接。例如:估算:36421600 5363300正解解答:36421600 536330002 估算带钱问题时,应估大不估小,以免带的钱不够,例如:一本字典44元,温馨书屋计划购进31本,大约需要多少钱?3130 4440 30401200(元)答:大约需要1200元。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没有根据生活实际作出正确估算。把44估成40,31估成30,估算钱数要小于实际钱数。正确解答:3130 4450 50301500元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内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P3637)【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并能正确进行计
16、算。2应用乘法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提高乘法口算速度。3理解口算、笔算之间的联系,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加深对乘法的认识。【教学重点】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教学难点】理解口算,笔算之间的联系。【知 识 点】 1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写竖式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2用0的前面的数去乘,再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3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加上几个0。【易 错 点】在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忘记把0移下来例如:4830144正确解答:48301440五 观察物体【教学内容】观察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P4143)【教学目标】1.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深化对
17、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2.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教学重点】1.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2.会辨认简单立体图形和相对位置。【教学难点】1.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2.能用语言或图形表示出观察的结果。【知 识 点】1.观察 练习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说说观察结果。 2.实践 1用四个小正方体拼搭各种立体图形,画出视图;2根据指定视图摆出物体。3.拓展用四个小正方体使从同一方向观察到的视图相同,有几种不同的摆法。4.归纳 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易 错 点】1P43第5题(图略),图2和图3都是两层的
18、,两层的视图要注意上面正方体的下面虽然看不到,但肯定是有的,一定要数进去。2P43思考题,让学生发现相对的面,如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在观察的时候,上面多的那一块的方向正好相反。六 千米和吨认识千米【教学内容】认识千米(P4455)【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2.熟练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3.能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教学重点】1.熟记长度单位间的进率。2.能够正确地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1.学会查找资料,学会与人合作交流。2.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知 识 点】1.定律1千米=1000米 (千米可用符号“km”表示)2.合作测量:在100米的跑道上
19、来回走5次,即1000米;感知形成清晰的长度观念。3.辨析相邻单位间和不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0 10 10 1000 1004.知道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易 错 点】1. 结合实际情况正确填写单位。2. 毫米,厘米,分米,米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米和千米的进率是1000.认识吨【教学内容】认识吨(P4749)【教学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吨。2.熟练掌握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3.能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教学重点】1.熟记质量单位间的进率。2.能够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1.学会查找资料,学会与人合作交流。2.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
20、的实际问题。【知 识 点】1.定律:1吨=1000千克 (吨可用符号“t”表示)2.合作测量: 10袋大米,每袋100千克,共1吨。感知形成清晰的质量观念。3.辨析相邻单位间和不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克千克吨 1000 1000 4.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是1000.【易 错 点】 结合实际情况正确填写单位。七 轴对称图形【教学内容】轴对称图形(P5663)【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
21、轴对称图形。3使学生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出简单的图形的对称轴。【教学难点】判断轴对称图形,做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知 识 点】 1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边三角形。 3. 字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B、C、D、E、H、I、K、M、O、T、V、U、W、X、Y。4.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它的另一半。(利用方格纸先确定另一半图形的顶点,再连点成线)【易 错 点】1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2平行四边形中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22、。3下面的英文字母,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S Z F G M八 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在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一份时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2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教学难点】用分数表示物品其中一部分时,如何避免整数表示的干扰【知 识 点】 依据已学知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认识 不管物体有多少数量,都把它们看做一个整体1,可以以要分的份数为分母,每一份就是几分之一。 小结:几分之一的认识,已经是学过的内容了,本节的目的,是巩固“单位”1和平均分成的份
23、数,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易 错 点】尽可能让学生形成分数观念,避免因为具体数目影响对分数的认识,一切以平均分的份数为出发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教学内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教学目标】1能运用生活与已学习的分数知识,借助图形或者实物,初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问题【知 识 点】1依据已学知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认识2运用除法,求出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就是: 总数应分份数=一个数的几分之一3小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就是把总数平均分成
24、几份,所以可以用除法来进行计算。【易 错 点】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学生往往直接想到运用除法,这是在所难免的,可以引导学生多尝试用分数的相关知识来表述,慢慢养成习惯。认识几分之几【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几【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理解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是几份时,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2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能正确写出用几分之几表示的分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教学难点】能根据题目要求,准确地用分数表示几分之几【知 识 点】 1依据几分之一,推导出几分之几的意义。 2不管物体有多少数量,都把它们看做一个整体1,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一份就是几分之一,取几份就
25、是几分之几。 3小结:通过学习,知道在分数中,并不是只能取其中的一份的,当你要表示其中的若干份时,就出现了几分之几。【易 错 点】必须使学生有比较牢固的分数观念,才能明白分数与除法既有密切的联系,但又不至于把两者混淆。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反复提到“平均分成”这个概念,同时,多强调一份就是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内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学目标】 1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相关的应用题。2能借助实物和各种图形,比较清楚地分析解题思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自主运用知识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进一步理
26、解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知 识 点】 1依据已学知识,加深对分数意义的认识。 2运用除法,求出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就是:总数应分份数=一个数的几分之一 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的几倍。公式:总数应分份数=一个数的几分之一一个数的几分之一X应求份数=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易 错 点】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由于部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认识不够,往往容易把应分份数和应求份数搞混淆,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来巩固。九 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面积的含义【教学内容】面积的含义(P7477)【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际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
27、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思考能力。【教学重点】掌握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知 识 点】 1物体的表面以及密封图形的大小,都指的是它们的面积。 2 .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有:(1)观察法(2)重叠法 (3)同一物体度量法(4)数方格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同一题中标准应统一。【易 错 点】1会认为乒乓球,足球是没有面积。2密封的图形和不密封的图形比较大小不知道是无法比较面积的。面积单位【教学内容】面积单位(P7881)【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2.建立常用的面积单位
28、实际大小的表象【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教学难点】能恰当选用面积单位计算不同物体的面积。【知 识 点】 1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用字母表示分别是:c、d 、。3.测量较小物体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测量稍大物体的面积用平方分米做单位,测量较大物体的面积用平方米做单位。4.这三个面积单位相比较: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易 错 点】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正确区分是求物体或图形的面积还是长度。2.对于比较大面积的不能正确选择用平方米做单位。 3.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以为可以比较。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面积的计
29、算(P8284)【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教学重点】会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知 识 点】 1.通过观察测量发现规律:每行摆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同长的数值相同,宽的数值与所摆的行数相同。得出:每行的个数(长方形长的数值) 行数(长方形宽的数值=小正方形的个数=长方形的面积2.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如果用S表示长方形的面积,用a和b分别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b。根据这公式也可以推导出a= Sb b= Sa。
30、3.根据以上的方法也可以推导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如果用S表示正方形的面积,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a。4.看哪两个相同的数相乘得面积的数值,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几。【易 错 点】1.长和宽的单位没有统一就直接进行计算面积。2.有些题目是给出周长,要求面积,有些就直接用周长周长。 3.要让学生懂得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周长也不一定相等。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内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P8586)【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推导过程,掌握单位间的进率。2.能运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换算。【教学重点】掌握面
31、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推导过程【知 识 点】 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三个面积单位,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先想好进率是多少,再看看有几个高级单位,换算时就有几个进率;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也要先想好进率,再看低级单位的数里含有几个进率,换算的结果就是几【易 错 点】1.在判断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时,以为都是100,要先判断是不是相邻的两个单位,再考虑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学生很容易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和长度单位间的进率相混淆。 我们的试
32、验田【教学内容】我们的试验田(P9091)【教学目标】1.运用有关面积计算、分数和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运用有关面积计算、分数和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运用有关面积计算、分数和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知 识 点】1 麦地面积2 花房中的学问3 菜地、玉米地4 综合提问【易 错 点】1不能很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由于是三年级的学生,要自己提问题时不能很完整地提出问题。 十 统计【教学内容】统计求平均数(P9299)【教学目标】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
33、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点】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学难点】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 识 点】 1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是常用的统计量。2平均数在最大数和最小数的中间。3. 求平均数的方法:(1) 移多补少;(2) 总数人数(份数)平均数4. 看懂条形统计图。5. 用平均数进行比较、描述、分析一组数据的状况和特征。6. 联系平均数的实际应用介绍演唱比赛时是怎样计算平均分的。【易 错 点】1游泳池的平均水
34、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2工程队修一条公路,前3天平均每天修60米,后5天共修140米,平均每天修了多少米?十一 认识小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和读写(p10010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2.经历探索小数含义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3. 使学生能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知 识 点】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1)借助分数的知识来
35、理解小数的意义。十分之几写成小数就是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5分米=米=0.5米,0.5读作零点五,4分米=米=0.4米 ,0.4读作零点四。(2)把元转化成角。1元2角=1元+2角=1元+元=1元+0.2元=1.2元, 1.2读作一点二。3元5角=3元+元=3元+0.5元=3.5元, 3.5读作三点五。2.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小数中间的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3.表示物体个数的12、3、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易 错 点】对小数点的书写不够规范,会出现圆点没点圆,点得太长。小数大小的比较【教学内容】小数大小的比较(P102103)【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比较
36、一位小数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一位小数大小的方法。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3.通过经历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辩一辩的过程,发现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理解难点】探索比较一位小数大小的方法【知 识 点】一、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1.折纸法学生在一张纸上折出它的,再在同样大小的纸上,折出它的,观察分析得,所以0.80.5 。2.转化法把0.8元转化成8角,0.5元转化成5角,8角大于5角,所以0.80.5二、归纳总结、当整数部分相同时,小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当整数部分不相同时,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易 错 点】当整数部分
37、不相同的时候,学生会容易错,会出现只比较小数部分的大小,而忽略了整数部分的大小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内容】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P104105)【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教学重点】会用竖式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理解难点】理解用竖式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知 识 点】一、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把元改写成角,把小数加减法转化成整数加法。0.5元+0.7元=5角+7角=12角=10角+2角=1元+0.2元=1.2元2.4元1.8元=24角18角=6角=0.6元(2)用竖式计算 小数点对齐: 0.5+0.7=1.2 2.41.8=0.6元 角 元 角0 .5 2 . 4+0 .7 1 8 1 .2 0 6二、归纳总结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把小数点对齐移下来。【易 错 点】1.计算结果忘记点小数点或点错小数点。2.计算结果的整数部分是0的时候,会忘记写0 。2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