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三笑”切入点解读庄子《逍遥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住“三笑”切入点解读庄子《逍遥游》.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ll 大 语 文 论 坛 文 本 解 读 作者对熟语的运用自然、恰切、生动。如 “ 生死有命,富 贵 在天 ”“ 天翻地覆 ”“ 虎视眈眈 ”“ 言三语四 ”“ 一无所 有 ”“ 惊师动众 ”“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等。 情真意切释猜嫌一文虽然短小,却独立成篇,闺 中金 兰,情真意切,冰释前嫌,让我们从人物的对话中 看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看到了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 技巧。 因此,我认为,小说的教学,必须围绕一个中心的 内容, 行之有效的展开文本,才能切实地提高课堂效 率,让学生 真正有所收获。 作者单位:大连市一四中学。 抓住 “ 三笑 ” 切入点解读庄子逍遥游 -逍遥游教学案例 國 陈 英
2、全 周 明 佳 【 摘 要 】 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应讲究方法,选择一个好的切入点。这样,既可以使课堂教学纲举目张,层次 清 晰,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宄愿望。本文以庄子的 逍遥游 为案例进行解析,指出教学切入点要紧紧围绕 教学目标; 切入点要贯穿文本始终;切入点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 三 笑 解 读 逍 遥 游 本 质 文本解读是指阅读主体通过对文本材料的感知 (看到 文字,读出字音 ) 理解(把单词转化为意义) 反应 (领会作者说的是什么) 一综合(与实际联 系的应用), 进而产生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形成对文本 材料的价值取 向的一个过程。从授课的角度来谈,主要 指课堂上在教
3、师 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 文本的过程。在这 一过程中,师生通过观照文本与作者 及作者笔下的人、事、 景、物进行心灵对话,实施 “ 静态 文本解读 ” 确立的教学 过程预设,实现三维目标。 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高低,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 败。 孙子曰: “ 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 认 势。 ” 意思是说,善于打仗的人,总是能根据客观形势 制 定出相应的作战策略,而不是怨天尤人。语文教师在 解读 文本时也应如此,讲宄方法,讲宄策略,选择一个 好的切 入点。这样,既可以使课堂教学纲举目张,层次 清晰,又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宄愿望。那么如何 找到解读文 章的切入点呢?下
4、面将以庄子的逍遥游 为案例进行解 析。 教学预设 逍遥游是庄子 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 作, 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6 逍遥游 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 万物都是 “ 有 所待 ” 的,而自己追求的是 “ 无所待 ” 的最 高境界。第二 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 “ 至人 无己 ”“ 神人无 功 ”“ 圣人无名 ” 的境界,以及通过 “ 无为 ” 达到这一境 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 一个重要方面, 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课文选的是第 一部分,共三段。 逍遥游 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庄子散文丰富的 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以及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
5、明 道理的特点。真可谓 “ 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鲁迅)。 因此,解读逍遥游有相当的难度,尤其是该找到 一 个好的切入点就更为重要。本课就从三个 “ 笑 ” 切入, 来 解读文本。 过程描述 在疏通了文章语句、积累了相关文言知识后,以 “ 三 笑 ” 切入开始文本解读。 首先,老师向学生抛出第一个问题:读全文,提醒 学 生思考 文中出现了几个 “ 笑 ” 字?各笑什么?问题 很 简单,但也有情趣。学生能较快地找到了答案,即 “ 蜩 与 学鸠笑之 ”“ 斥鹩笑之 ”“ 宋荣子犹然笑之 ” 。 接下来,要求学生解读文本内容。 1. 蜩与学鸠为什么要笑鲲鹏?蜩与学鸠笑鲲鹏,作 者 赞成还是反对呢?为什
6、么反对?因为大鹏 “ 图南 ” ,必 须 有 “ 风斯在下矣 ”“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 的条件。作 者 当然反对。大鹏、野马、尘埃,以及天地间的生物,都 是 靠大自然的气息 “ 相吹 ” 的。而蜩与学鸠同是属于 “ 生 物 之以息相吹 ” 之类。差别只在于 “ 适莽苍者,三餐而 反, 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 罢 了。事物的大小不一样,所适的远近不同,它们所凭 借的 条件(即所待)也是有区别的。所适越远,所要凭借 的条 件就越是充分,如将要 “ 图南 ” 的大鹏必须有 “ 风斯 在下 矣 ”“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 的条件;而 “ 决起而飞, 枪 榆枋 ” 的蜩
7、与学鸠所凭借的风(或其他条件)比起大 鹏就 小多了。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有所 待,因而 都不逍遥。 2. 作者对斥鸫的 “ 笑 ” 是什么态度呢?庄子是否赞成 “ 小大之辨 ” ? 由于有了对第一 “ 笑 ” 的解读经验,学生们较容易 地明了 : 作者对斥鹚的 “ 笑 ” 也是反对的。 “ 小知不及大 84 大 语 文 论 坛 文 本 解 读 | | 知,小年不及大年 ” 不是庄子的观点,相反,他认为这是 世 人的成见。因为他觉得 “ 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 之, 不亦悲乎! ” 意即像大年之彭祖,不知自己本性的 “ 众人 ” 却非要去 “ 匹之 ” ,这不是很可悲吗!这里,庄子
8、仍进一 步阐发要消除大小之见,对任何事物不要虚妄 分别的观点。 即使是 “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 羊角而上者九 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 冥也 ” 的大鹏, 在斥鹚看来,也不屑一顾,它并不像 “ 小 年 ” 的 “ 众人 ” 去匹 “ 大年 ” 的彭祖那样去做一些徒劳的 事,而是以 “ 我 腾越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 间,此亦飞之至也 ” 而满足了,因而它自得其乐地笑了。 3. 宋荣子为什么笑 “ 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 君, 而征一国者 ” 呢?作者对宋荣子的态度怎样? 通过语句的理解,在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们 明 确:因为这些人虽然 “ 知效一官,行比
9、一乡,德合一 君, 而征一国者 ” ,但是他们 “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 。由 “ 斯 已矣 ”“ 虽然,犹有未树也 ” 可知,作者对他也是否定 的 。 不仅如此,作者还通过否定比他自由得多的例子来 进一步 否定他。 这些问题的提出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老师的 引导 之下,学生主动地探讨问题。于是十分顺利地进入 下一环 节:文章的 “ 三笑 ” 是否一样?为什么? 学生们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明确: “ 三 笑 ” 表面不一样,但本质一样。作者对他们都不赞成。 于是,老师顺势而问:作者对他们都不赞成。也就 是 说,在他们笑的背后,还有一个人笑了,他就是庄子。 他 为什么笑万物呢?
10、此时的课堂气氛高涨,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争论 异 常激烈。最终明了 “ 逍遥游 ” 的本质:因为它(他)们都 “ 有 所待 ” ,都没有做到 “ 逍遥游 ” 。 4. 那么, 庄子所人为的 “ 逍遥游 ” 应该是怎样的状 态?哪种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通过文本的阅读,学生很容易理解 “ 逍遥游 ” 的状 态 即 “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 且 恶乎待哉? ” 只有任其自然,随变是适,无乎所待,以 游 无穷,这才是逍遥游的理论境界!能达到这种境界 的,也 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 “ 至人、神人、圣人 ” 了,因为 他们 “ 无 己、无功、无名 ” 。 完成了以上的解读,在老师的引
11、导之下,师生共同 探 究;怎样才能摆脱有待,达到无待呢?最后明确:庄子 强 调,根本的一点是要认识到,不是外在的客观条件或 必然 性束缚了人的自由,而是人们自己的主观认识、自 己的思 想束缚了自己,不知道 “ 以道观物 ”“ 道通为一 ” 的道理; 如果能从主观上齐同万物,忘却外在的一切差 别,也就无 所不适、无所对待了。庄子进而提出了最彻 底的 “ 无己 ” 的方法,即从精神上超脱一切自然和社会 的限制,泯灭物 我的对立,忘记一切,直到忘记自己,无 己而后无所待。 因此,通过 “ 三笑 ” ,把握了文章内容,理解了 “ 逍 游 ” 的本质。 完成了这些后,还可以深入探宄:宋荣子的 “ 笑 ”
12、 与 蜩 与学鸠的笑、斥鹩的笑有没有不同?为什么?庄子对宋 荣 子、蜩与学鸠、斥鹞的态度是否完全一样?这个问题有 一 定的难度,因为这涉及到了庄子的现实人生和理想人 生的 问题,可以留下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探讨。 反思与讨论 庄子的文章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 说 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 逍遥 游 ” 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 无所依 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在庄子的 眼里,客 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 身都是对立 而又相互依 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 就得无己。因 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 定人在社会生
13、活 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 的生存混为一体;提 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 由。因此,一般的高中 生很难理解其人、其文、其思想, 而尤其是逍遥游 这篇文章。本堂课由于抓住了一个 很好的切入点,使文本 得以解读轻松,主旨准确把握, 而且学生积极参与,双边 活动活跃,很好地完成了课堂 教学目标。看来,解读一篇 文章,倘能找到一个好的切 入点,就一定会事半功倍。著 名的特级教师钱梦龙说: “ 努力在每篇课文中找到合适的 问题 , 一 个情节,或一 个句子,甚至是一个词 作为分析 的口子,由此入 手,带动全篇。 ” 的确,找到了好的切入 点就能正确地引 导学生学习课文,研究课文,欣赏课文
14、。 课堂教学中,一 个好的切入点,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研宄的欲 望、思维的火花,能使教和学双方都心中有数、 目标明 确,使教学内容简明扼要,使教学活动变得更为顺 利。 教学中只有准确选择切入点,才能做到 “ 牵一发而动 全 身,明一点而悟全文。 ” 在轻松的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 的 效果,使课堂 实效性得到最大的显现与提升。在课堂 教学 中,该怎样寻得最佳的文本解读切入点呢? 笔者认为,抓住文本解读切入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切入点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当然教学目标 的 设计必须科学,一节课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切入点 应尽 可能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则有利于文章 的展开分 析,并且经
15、过层层深入的探宄,落实学习目 标,解决课文 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浅出地学习文本, 达成高效的课 堂。 本课时是教授逍遥游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就 是 探讨该文的 “ 逍遥游 ” 的本质,以 “ 三笑 ” 切入,目的就 是 解读 “ 逍遥游 ” 的思想。 第二、切入点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 过: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选点切入,就是要掌握学生 的心 理,选取切合学生需要的、学生感兴趣的点。只有 这样学 生思维才容易被激活,从而踊跃参与教学,才有 可能提高 课堂的学习效率。轻松愉悦的心情,轻松愉悦 的课堂离不 了笑声。本堂课从 “ 三笑 ” 切入极易抓住学 遥 85 ll 大 语 文
16、 论 坛 教 研 园 地 生的心理,从轻松愉快中解读庄子庄重而不羁的思想, 并 且体会庄子的别样人生。 第三、切入点要贯穿文本始终。切入点不同于教学 的 导入,大多是文本本身显现或非显现的一个元素,是 内容 或方法。它大多是属于文本的(也有的是帮助剖析 文本的 一些外在的方法、方式,如上述的学习方法、学习 活动)。 切入点在内容上是牵动全身的一个部位,在形式 上是搭建文本与学生己有知识结构之间的 “ 桥 ” 。一 个合 适 的切入点,要求有的放矢,直击要点,能以一当十。能 牵 一发而动全身,以达到管中窥豹的效果。切入的目的 是为 了落实全文的讲解,切入点不能灵活自如地联系全 文也就 失去了切入
17、的价值。逍遥游这篇文章正是在 “ 三笑 ” 的基础上庄子阐述了自己的 “ 逍遥游 ” 的思想。 作者单 位:湖北咸宁市咸安区青龙山高中。 高中诗歌教学如何激趣 _ 薛 红 心 【 摘 要 】 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诗歌考查在高考试题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然而大部分学生对学习 古典 诗词提不起兴趣。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激趣:赏读范文,感悟才情;吟咏古诗,涌动激情;创 设情境, 缘景明情;自主体验,激活诗情。 【关键词】 诗 歌 教 学 引 导 激 趣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非常 悠久, 一部中国文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诗歌发展史。 通过阅读 鉴赏古诗词,学生可以
18、感受其思想情感和艺 术魅力,发展 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对古代诗文语言的 感受力,体会中 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情 感,增进运用祖国 语言文字的能力。 可是我们的学生有这样的认识和体悟吗?在教学 过程 中我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 期望相去 甚远,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提不起太 大的兴趣。 鉴于此,我认为诗歌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继而是提尚学生的应考能力。 那么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触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 认为教 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赏读范文,感悟才情 教师精选近几年来引用古典诗句的高考满分作文 3 5
19、 篇,摘选其片断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读 文品文 中感悟到考生不俗的才情和深厚的文学底蕴。 现摘录几例如下: 1. 欣赏是一种平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 远,陶潜有其静,静中自见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 喧 ” , 静中自能 “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 。一个内 心浮 躁的读者,必然无法感受这份独有的静。( 2010 年 满分作 文) 2. 怎样才 能解决这 一难题? 怎样才能找 回青春失 落 的激情、豪气与壮志?青年们,看一看 “ 男儿不展风云 志, 空负天生八尺躯 ” ,学一学 “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 肝胆 两昆仑 ” ,品一品 “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
20、 州 ” , 悟一悟 “ 是七尺男生能舍己,做千秋雄鬼死不还 ” 。 (2010 年满分作文) 3. 我不喜欢蒋捷,因为他不喜欢难题一一含苞未放 的 兰草,而我喜欢兰草。只见他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 昏 罗帐 ”“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己星星也 ” ,便知有人生 中 未解之难题困扰着他,而他寻不到答案,只好 “ 一任 阶前 点滴到天明 ” 。( 2010 年满分作文) 4. “ 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 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张若虚的惆怅中,我们看到的 是 绵绵不绝的抗争和奋然前行的悲怆,无论时间如何 流逝, 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让自己在流逝中不断成 长。( 20
21、11 年满分作文) 5.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抵御不了意志的消沉。 “ 出 世 ” 有之, “ 入世 ” 亦有之,所以又有许多 “ 英豪 ” 浮出水 面,大隐于市。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终 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既使得诗歌课 堂 教学具有实效性, 又使语文教育富有生机与意气风发 的李 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 一展才 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场生活, 多年 的仗剑游历,让李白反思起来。他终于看清了从仕 之路的 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 脚,朝廷 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 “ 钟鼓馔玉 不足畏, 但愿长醉不复醒 ” ,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 山泉清洗 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 放眼世界自 然,跋涉大江南北。( 2012 年满分作文) 明确其文章魅力源于古典诗词的妙用,而这些诗 词正 是我们诗歌单元将要学习的内容。这一环节的设 置意在提 醒学生不必一味赞叹范文佳作,只要我们潜 心阅读积累也 必定会 “ 妙用诗句铸华章 ” 的 二、吟咏古诗,涌动激情 古代诗歌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所以有些诗句成为 传 达某种情思的经典之语。如: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一浓浓的乡情 8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