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础学习知识原理多选课后学习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基础学习知识原理多选课后学习材料.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马原理多选作业题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BDA黑格尔B马克思C费尔巴哈D恩格斯E亚当斯密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BD)A、实用性B阶级性C科学性D实践性E革命性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ADE)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E科学社会主义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DE)A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B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C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 D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E德国古典哲学5、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两个理论贡献是(AC)A创立唯物史观 B创立阶级斗争学说C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D创立社会主义学说 E创立科学是生产力的
2、学说6、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A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 E马克思主义的表达方式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B)A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 B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C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E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是(ADE)A、生物进化论 B相对论C量子力学 D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E细胞学说绪论部分答案1、 BD2、BD3、ADE4、CDE5、AC6、ABCD7、AB8、ADE第一章1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关系的有(ABEA.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C.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D.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E.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2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有(ABD)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C、世界观是方法论的总和D、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E、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完全相同的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其内容有思维和存在(AE )A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 B谁是本质谁是现象的问题C谁是必然的谁是偶然的问题D谁是真实的谁是虚假的问题E有无同一性的问题4,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D)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的本原是
4、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E运动是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5,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主义历史形态的有(ACD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E.自然唯物主义6,下列选项中,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的有(BDC )A.否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C.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D.不能把事物理解为运动发展的过程E.主张世界是不可认识的7,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BCDE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C.未有天地之先,
5、毕竟是先有理D.存在就是被感知E.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8.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有( CDE)A.客观辩证法 B.主观辩证法 C.朴素辩证法 D.唯心辩证法 E.唯物辩证法9,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CD)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普遍和特殊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E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0. 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ABE)A.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 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C. 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 批判了唯心主义时空观的错误E. 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划清了界限11 二元论的错误在于(CD) A. 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B. 否认运动和静止
6、是相互包含的C.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D. 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E. 主张时间和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12. 在下列选项中,属于一元论观点的有(ABCDE)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C. 朴素唯物主义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 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13,下列各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相对静止的有(BCD)A.事物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B.物质没有发生位置移动C.事物运动处于某种特殊状态 D.事物没有发生根本质变E.事物没有发生显著变化14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ABDE)A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C. 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 D. 时
7、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E. 时间、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15,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内容的有(ABDE)A.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 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D. 时间和空间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E.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16,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BD)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C.人的头脑中固有的 D.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E.人脑的分泌物17,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ABCDE )A、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E、意识的
8、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18,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ACE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19.规律的特点有(ABCD )A.客观性 B.普遍性C.稳定性 D.重复性E.偶然性20.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人的活动与客观规律的关系的有(AD )A.人能认识客观规律 B.人能消灭客观规律C.人能创造客观规律 D.人能利用客观规律E.人能改变客观规律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21下列选项中,否认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有(ABCD)A.物是感觉的复合B.存在就是被感知C.世界是
9、绝对精神的产物 D.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E.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22实践的特点是(ACD)A客观性B有用性C创造性D社会历史性E主观性23下列属于基本实践形式的有(ACD)A,渔民出海捕鱼 B医生看病 C,农民进行农作物杂交试验D,医生观察病毒对药物的反应 E,旅游24,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AB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E.辩证否定的观点25,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ABD)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发展规律D否定之定规律 E因果作用规律26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C
10、DE)A、是否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C、是否承认世界是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是否承认世界是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27 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ABDE)A. 有无相生,长短相形 B. 利害同门,祸福同邻C.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 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 E.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28 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CDE )A. 矛盾双方直接等同B. 矛盾双方相互区别C.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D.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E.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29 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表现的有(ABCDE)A.
11、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B. 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 C. 好事和坏事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 总结教训,转败为胜 E. 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30,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ABE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E.有无相生,难易相成31,下列选项中,表述矛盾同一性思想的有(ABC )A高下相倾,长短相形 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C祸福相因,难易相成 D绳锯木断,水滴石穿E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32.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有(ABCE )A.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贫生于富,弱生于强C.有无相生,
12、难易相成 D.量体裁衣,对症下药E.物极必反,相反相成33,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ABC)A.保持事物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C.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D.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E.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实现事物的质变34,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斗争性表现的有(ABCD )A.敌对阶级之间的对立 B.生物界的生存竞争C.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交换 D.两岸同胞与“台独”势力的对立E.各个行业之间的相互依存35下列表述中,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ABD)A、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B、对症下药,量体裁
13、衣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E、千里之堤,溃于蚁穴36,下列选项中,体现坚持适度原则的有(ABCE)A.注意分寸 B.掌握火候 C.适可而止 D.因噎废食 E.过犹不及37,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ABC)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E因祸得福,转败为胜38,下列命题中,属于量变引起质变表现的有(ABCD )A.积羽沉舟,积腋成裘 B.绳锯木断,水滴石穿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E.不入虎穴,焉得虎子39 下列选项中,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有(BD)A.黄河之水天上来,
14、奔流到海不复回 B.芳林新叶摧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E.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一章 答案1、ABE2、ABD3、AE4、AD5、ACD6、BCD7、BCDE8、CDE9、ACD10、ABE11、CD12、ABCDE13、BCD14、ABDE15、ABDE16、BD17、ABCDE18、ACE19、ABCD20、AD21、ABCD22、ACD23、ACD24、AB25、ABD26、CDE27、ABDE28、CDE29、ABCDE30、ABE31、ABC32、ABCE33ABC34、ABCD35、ABD36、ABCE3
15、7、ABC38、ABCD39、BD第二章1,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1、ABCDE)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E.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2、ABCE)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E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3、ABCD )A、 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E、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
16、质生活需要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4、DE)A. 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 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C. 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 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E.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5,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共同具有的观点有 (5、ABE)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发展过程 D.认识是主动的创造过程E.世界是可以认识的6,在射电望远镜发明之前,许多星球就客观存在着,但它们没有成为认识的客体。射电远镜发明之后,它们就成了认识的客体。这说明(6、CEA.
17、认识的客体具有整体性 B. 认识的客体具有能动性 C. 认识的客体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 D. 认识的客体具有社会历史性E. 认识的客体的范围是不断扩大的认识辩证运动7,爱迪生试制白炽灯泡,失败了1200次。有人讽刺他一事无成。爱迪生则说:我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证明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后来他终于试制成功了白炽灯泡。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7、CDE)A.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D.失败中包含着成功的因素E.失败和成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8,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8、ABDE)A.经验论的错误 B.唯理
18、论的错误C.庸俗进化论的错误 D.工作中的经验主义错误E.工作中的教条主义错误9,感觉和概念的区别在于(9、ABCE )A.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形式B.感觉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C.感觉具有直接性,概念具有间接性D.感觉不可靠,概念真实可靠E.感觉具有形象性,概念具有抽象性10,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人们的认识(10、ABCE)A.受到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B.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C.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D.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达到终极真理E.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1
19、1,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关系的有(11、ABE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D.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真实可靠E.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12,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真理与谬误关系的有(12、ABCE )A.在一定范围内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 B.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C.真理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 D.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E.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13,在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13、ABCDE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C.有权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 D.与
20、已有的理论相符合的就是真理E.能够满足需要的就是真理14,下列选项中,属于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有(14、ABCD)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E、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二章 答案1、ABCDE2、ABCE3、ABCD4、DE5、ABE6、CE7、CDE8、ABDE9、ABCE10、ABCE11、ABE12、ABCE13、ABCDE14、ABCD第三章1,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1、CD)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E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2, 历史唯物
21、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认为(2、ABE) 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B.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各个细节 D.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具体形式E. 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3,上层建筑由诸多要素构成,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要素的有(3、ABCE)A.军队、警察、法院等设施 B.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C.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 D.逻辑学、语言学、自然科学E.文艺、道德、宗教阶级斗争4,下列各项属于阶级产生的前提的有(4、CDE)A.投机商人通过贱买贵卖聚敛钱财 B.一些人利用暴力手段掠夺他人财产C.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D.社会
22、分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E.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5,下列各项属于人类历史上典型的社会革命的类型的有( 5、ABCA.新兴封建主阶级推翻没落奴隶主阶级的革命B.新兴资产阶级推翻没落封建主阶级的革命C.无产阶级推翻反动资产阶级的革命D.20世纪中期以来的新技术革命 E.改变产业结构的产业革命人民群众6,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其包括的内容是不完全相同的。下列各项属于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范畴的有(ABCDEA.工人阶级 B.广大农民 C.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 D.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E.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第三章答案1、CD2、ABE3、AB
23、CE4、CDE5、ABC6、ABCDE第四章1、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途径是(1、AD)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B通过海外贸易创造财富C通过劳动创造财富 D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E通过商业途径创造财富2、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是(2、AB)A社会分工的出现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C剩余产品的出现D阶级的形成E国家的形成3、商品的二重性是指(3、AE)A使用价值 B可以交换 C可以出售 D可以购买 E价值4、劳动的二重性是指(4、AB)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 E重复劳动5、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5、BD)A社会劳动力缺乏,劳动力奇货可居B劳动者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的物质条件,没有任何商品出以出卖C劳动者的人身彻底依附资本家D劳动者是自由人,能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自己的商品来支配E大量农民无地可耕第四章答案1、AD2、AB3、AE4、AB5、BD第五章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1、ABCE)A生产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C金融全球化D货币全球化E企业经营全球化2、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主要原因有(2、ABCE)A科学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B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C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D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发生根本变化E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第五章答案1、ABCE2、ABCE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