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 .pdf





《2022年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 .pdf(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心整理欢迎下载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一、 考点解说(一)考点及解说 20XX年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就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所谓“浅易的文言文” ,是指基本词汇是常见词汇、基本文言句式是常见句式的纪传文。这就从原则上确定了文言文备考的基本方向一一其阅读语段并不是艰深难懂的,而是紧密切合中学阅读实际, 科学地选择、 全面地设计的。 那种认为阅读文段及试题越难越好的认识是错误的。 1理解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与文言虚词相比,它数量多,表意性强, 变化性大。“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
2、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地表示意义,而只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它是构成文言句子不可缺少的部分。“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中学生在古文学习中常见的,而不是生僻晦涩的;二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三是对于这些文言虚词用法的基本要求是了解,而不是识记。 20XX年考试说明把常见的文言虚
3、词,限定为18 个,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关于“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试说明 规定了五种,即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综合能力,其考查内容, 既涉及到语言形式的把握,又涉及到文段内容的理解。其考查形式, 一是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要正确理解文句,就要综合运用各种文言知识,对文句进行分析。首先要理解文段中的词义, 掌握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较长的文言语句,要通过主干梳理法
4、弄清楚句意;对于在课本上没有见到的文言实词,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它的意义。 2分析综合 (1)筛选文中信息。“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建立在对文句理解基础之上的,它要求站在对原文整体认知的高度,从若干个备选分项中排除干扰因素,选取与试题要求相适应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考查在理解文意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难点所在。这种归纳概括, 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的一个思维过程, 要求考生根据文中的信息,正确把握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某个观点成立的根据等。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在
5、文中的观点态度”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是不同的, 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6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在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段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明显, 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往往相对大一些,非得把功夫使在对文段的深入阅读理解、对有关信息作去伪存真的深刻思考上。3、鉴赏评价(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
6、考点通览1文言实词常见的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中用同音( 或近音 ) 代替的办法写成另一个字;古今异义词是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 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汉语是表义文字, 文言文一般一字一词,用语精练,多义性强,语境意义地位突出。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2文言虚词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等,其中最常用的文言虚词, 20XX年考试说明只限定了18 个。3文言句式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1) 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用“是 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一般地说, 它有以
7、下七种形式: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 者 表示提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 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的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形成“,也”的格式,如:夫战,勇气也。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不用“也”字, 形成“者, 的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主语后既没有“者”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下枭雄。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否定副词 “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非圣贤,孰能无惑? 在谓语前用“乃” 、 “即” 、 “则”、 “必” 、 “皆”、 “悉”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
8、楼之大观也。用“为”放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2)被动句所谓“被动句” 是就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两种关系, 一种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或称施事者;另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者,或称受事者。常见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表示方法:在谓语动词之后, 用介词“于”引进动为行为的主动者,前面的主语具有被动性, “于”相当于“被” ,如:而君幸于赵王。在谓语动词之前,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主语具有被动性质,“为”相当于“被” ,如:吾属今为之虏矣。在谓语动词前用助词“见”,构成“见 +动词”的格式,或“见于”的格式表示被动,如:欲予秦,秦城恐
9、不可得,徒见欺,见笑于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6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不用任何表示被动的标志,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如:子贡辩智而鲁削。 (3) 宾语前置现代汉语的一般语序为动词在前,宾语在后, 古汉语则有宾语前置现象。常见的宾语前置现象主要有以下四种: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词前置,如:大王来何操?在否定句中,一般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有时为了强调、突出宾语,把宾语置于动词之前,用助词“是”、“之”等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唯余马首是瞻。宋何罪之有?有时为了强调介词的宾语,也可以
10、把宾语置于介词“以”之前,而不用助词作前置的标志,如:夜以继日。(4) 成分省略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句子中某些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省略,只是省略的情况比现代汉语更多,更复杂。从省略情况看,它大致六种:主语省略主要有主语承前省略、蒙后省略和对话省略三种形式,如:a永州之野产异蛇,( 蛇) 黑质而白章,(蛇) 触草木, ( 草木 ) 皆死。 ( 主语承前省略 ) b沛公谓张良曰: “ ( 公)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 主语蒙后省略) c( 孟子 ) 日:“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 王) 曰: “不若与人。 ”( 主语对话省略) 谓语省略在并列的句子里,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
11、同样的动词就可以将其省略。常见省略谓语的句子有以下三种,如:a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为乐 ) 。 ( 谓语承前省略 ) b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 追之 ) ,又请扬子之竖追之。( 谓语蒙后省略 ) c后公改 ( 任 )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谓语动词省略 ) 文言文宾语省略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如:a权起更衣,肃追( 之) 于宇下。 ( 谓语宾语省略) b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 之 ) 较。 ( 介词宾语省略) 兼语省略 “ 使、命、 令”等动词作谓语时,它后面有一个主谓词组做宾语,这个主谓词组的主语有时省略,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 之) 归赵。 (兼语省略 )
12、介词省略介词 “于、以、自 ”等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词结构,在句子中作补语,有时省略,如:a荆州之民附操者,逼( 于) 兵势耳。 ( 介词 “ 于”省略 ) b又试之 ( 以 )鸡,果如成言。( 介词 以 省略 ) 量词省略古汉语量词不发达。一般情况下,数词直接与名词或动词连接。如:a蟹六 ( 条) 跪而二 ( 只) 螯。b寒署易节,始一( 次) 反焉。4词类活用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主要是指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在古代汉语中, 原属于甲类事物的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时可以临时用作乙类词,或词性未变,但临时具有一种新的语法功能,叫做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多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数词、代词有时
13、也可以活用,所以,词类活用又叫做“实词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 名词活用a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如: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b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6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c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如:邑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d名词作状语,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2) 动词活用a动词用如名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b动词用如使动词,如:项伯杀人,臣活之。c动词用如意动词,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 形容词活用a形容词用如名词,如:与苍梧太守吴
14、巨有旧。b形容词用如一般动词,如:山多石,少土。c形容词用如使动词,如: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d形容词用如意动词,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4) 数词的活用数词活用作动词,如:六王毕,四海一。5文言翻译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要做到以下四点:(1) 译文要信、达、雅。所谓“信”,就是要忠于原文,不误解,不遗漏,不牵强附会,不随意增删内容;所谓“达”,就是无语病,做到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所谓“雅”,就是译文的用词造句要讲究文采,做到文笔优美。(2)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在文言文翻译中,从词语到句子结构,能直接对译的,就直接翻译,对号入座,以体现原文的造句特点;直译有困难的地方,在忠
15、于原文的前提下,对词语或句子结构进行灵活的翻译。(3) 恰当补充与删减。文言文在一定的条件下常省略的一些成分,翻译的时候,这些成分要及时补充出来。文言语句中的一些语气词、助词以及偏义复词中的虚设部分,翻译时要不吝删掉。(4) 正确调整语言顺序。在翻译中,凡是原文语序与现代汉语一致的语句,其语序要遵循不变;凡是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的语序,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序来翻译,如倒装句的翻译。(三)备考指津1、 误答原因探寻文言文阅读题的误答原因很多,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1)平时文言文阅读量不足,文言语句背诵量少得可怜,文言底蕴薄弱。 有的考生平时学习古文满足于对照注释能看懂课文,不肯在背诵原文上下功夫
16、,更有甚者, 以背诵译文代替阅读古文,其结果,文言语感非常薄弱,基本词汇识记寥寥,以致在应试中不能读懂原文,找不到正确答案。(2)平时做题轻阅读,重做题,急功近利,摆不正阅读与做题的关系。阅读文言语段与做题本来是基础与目的的关系,阅读是基础, 没有深入细致的研读,就根本谈不上做题。可是有的考生认识不到这一点,把重心放在了做题上。由于阅读投入不足,理解浅薄, 做题中只是跟着感觉走,以致把题做错。(3)临场心态不佳, 不能正确发挥。 有的考生平时在做题中正答率不高,又不能找出失误的原因, 因而产生厌读的心态,失去了做题的自信心,影响了正常思维,自然潜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掘。(4)不能科学运用应试技巧。
17、近年来, 有些文言文阅读题除用语境法做外,还有一些辅助手法。如“代入法”、 “排除法”、 “互训法”、 “组词法”等,这此方法运用得好,可以帮助考生准确快捷地做出答案,提高答题效率。 可是有的考生把平时的训练与考试分割开来,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有关的应试技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6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2、 备考方法点拔文言文阅读理解水平的提高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长期的读书、 背诵与积累, 在夯实文言基础上狠上功夫。具体来说,应该抓好以下几个环节。(1)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掌握常见古今词义的
18、差别,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现象,识记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2)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20 个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要在具体的语境中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不要孤立地背诵文言虚词的字典意义。(3)掌握六种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和常见词类活用现象。要注意在具体文言语句的理解中学习文言句式和用法特点,不要死背定义和概念。(4)掌握翻译文言语句的基本要领。文言文和现代文的语言风格和语序有着很大差别,翻译时要有忠于原文的意识,注意语句通顺,语气贯通,语言连贯得体。(5)平时阅读古文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但要习其句,还要注意分析综合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整体的高度把握文言文。(6)背诵一
19、定数量的优秀文段落,充实文言仓库,加强文言语感建设。(7)经常翻查工具书,及时扫除阅读语言障碍,不轻易放过一处疑难问题。3、 临场应试技巧近年高考文言文的阅读文段,大都是浅易的纪传文,其得分,关键在于对原文的读懂与理解, 即通过阅读原文,把握原文中有哪些人物,这些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们做了什么事情,事情的始末如何,通过这些事情,看出人物有什么特点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为达到从宏观上把握原文之目的,就要培养良好的阅读心态,仔细品读原文, 做到字斟句酌,不可操之过急,以先入为主,仓猝应付,读不懂原文就急于做题。值得注意的是, 要加大阅读的投入,恰当地控制阅读与做题的时间比例。一般来说,阅读与做题
20、的时间比例以2:1 为宜。在善于借助试题中的已知题项,帮助对原文的理解。例如,阅读 1999 年、2000 年、20XX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题中的最后两个小题,就可以为文段内容的把握提供一定的帮助。考生要在把握了文段的内容之后再做题。做题时,可广泛采用再现法、组词法、代入法、互训法、排除法、语境法等,把题干中的语词与翻译放在原文的整体认知中深化理解,从而得到该题的正确答案。二、高考题例(一)李若水字清卿,沼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 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
21、,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 以行。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 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 令日: “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 或勉之日: 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 若水叹日: “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日:“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日: “吾不复顾家矣! 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 至郊坛下, 谓其仆谢宁日: “我为国死, 职耳,奈并
22、累若属何 ! ”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噗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注】 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至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躐跻:越级升宫。扈从:随从护驾。粘罕:金国贵族,官至都元帅,执掌国政。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46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次率军攻打北宋。噗血:含血喷出。 1998 年高考文言阅读试题【题目】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非所以靖公议也靖:平息 B 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曳:蜂拥 C 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觐:拜见 D 我为国死 ,职耳
23、职:职分2比较下列各句中“ 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俅以幸臣躐跻显位得全首领以没扈从以行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A 和相同,和相同 B和相同,和不同 C 和不同,和相同 D和不同,和不同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故事:指先例 B 得全首领以没全首领:指保持高位 C 而有司循常习故有司:指主管官吏 D 公父母春秋高春秋:指年龄以下 45 题的句子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4其罪当与童贯等帝殊有难色 ( ) A 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 B 他的罪责应当归于童贯等人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C 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
24、皇上有特殊的为难神色 D 他的罪责应当与童贯一样皇上有十分为难的神色5汝归勿遽言奈并累若属何 ( ) A 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 B 你回去后不要惊慌地说这件事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C 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可怎么办呢 D 你回去后不要匆忙地说这件事为什么又把你们一起牵累了呢6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旬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 A / / B / / C / / D / / /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25、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他生前官爵俸禄的等级,而不应循常习故, 用隆重的礼节为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 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46 页精心整理欢迎下载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 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对父母的牵挂,要仆人转告兄弟慢慢地禀告父母,不要惊吓了老人。 D 粘罕诱降李若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 2022 第三 部分 文言文 阅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