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doc
《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一、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和最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方式。本文旨在运用理论的分析及丰富的事例探讨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如何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使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所必需具备的能力得到提高;一是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利用有关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学化学实验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类。从操作对象看主要分为教师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功能上分为概念形成实验、验证理论实验、激疑实验、引入实验、探索
2、实验等;从形式上分为个体实验和小组实验;从时间上分为课堂实验、课外实验。各种不同形式的实验对发展学生的能力各有侧重,但都是本文“化学实验”所指的范畴。如课堂实验能够高密度地围绕化学知识点展开,信息载有量大,效率高。缺点是不充分,不能够使每一个教育主体的化学素质都得到充分发展;课外实验的优点是时间充裕,能够充分发挥每一个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做出较高质量的实验,缺点是缺乏指导时会半途而废。例如,浓硫酸与铜的反应,除了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外,通常还得到黑色固体物质。通过实验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分显然是课堂实验无法完成的,采用课外实验的方式则会讨论得很深入。个人实验能够培养独创精神;小组实验则有利于协作精神
3、的发展。应针对不同的能力发展目标和实验内容采取不同的实验形式。二、如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能力,关键在教师。教师在教育观念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是解决该问题的首要条件,其次才是教育经验、教育技术、教育方法的问题。(一)教师应尊重学生,把学生当做教育的主体,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体教师的作用是如何帮助、引导每一位学生发展,与学生一起学习,而不是以榜样自居,更不是学生的救世主。只有教师在思想上把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教师才能够具体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体谅他们的难处,而不是规范、限制他们的发展,甚至一味地批评埋怨学生能力低。近几年来,我发现越来越多的高中学生不会划火柴。起初我以为是独生子女问题的表现。
4、后来经过走访才知道,学生划火柴的机会实在太少。大部分学生家里根本没有火柴,可以说不少学生只有在化学实验课上才有使用火柴的亲身体验。教师不但规范地言传身教,还要讲明道理,以理服人。新一代的年轻人是有理性的一代,他们的科学意识和民主意识较强。他们不盲从,因此命令只会使他们反感;他们更相信科学,自主意识较强,希望得到尊重。例如划火柴,不少学生点燃酒精灯要用三四根火柴,有的学生甚至不敢点酒精灯。究其原因,主要是怕烧着自己和方法不正确,有的是不敢用力划,有的是手握得太高,有的是往里划。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实验,课题就是如何保证每一次都能将火柴划着。学生结合物理的杠杆原理等知识,通过讨论、实验,迅速掌握要领。
5、教学生划火柴事情虽小,但是我认为值得。因为通过这个实验,不但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提高,而且让学生明白了理论联系实际,不只是联系工农业生产,其实对学生而言更应注意联系自己身边的具体事例。这样学以致用才能落到实处。(二)教师自身素质高,有较强的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素质左右了学生素质的发展。很难想像一个故步自封、能力低下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学生。要培养出有能力的学生,教师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谙熟教材。教师不但要科学完整地掌握中学化学教材的内容,熟悉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编排体系,还应该明确各部分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学生对各部分知识的难易反映。能够依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设计符合
6、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中学化学是化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很多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发展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循序渐进地螺旋式上升,对同一知识每一阶段发展到什么程度的把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应熟悉实验,能够把握课堂。通过实验发展学生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必须熟悉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并尽量掌握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现象,尽量做到实验的现象在教师的控制之中。例如,用铜、锌和稀硫酸揭示原电池的原理时,教师希望看到的是铜板上有气泡放出。但是通常铜板和锌板上都有气泡放出,学生往往会为此争论不休。此时教师不能让学生纠缠锌板上是否有气泡,也不应去解释锌板上产生气泡的问题,而应
7、强调铜板上有氢气泡,至于锌板上的气泡问题可以放在原电池的原理的运用中讨论。这样才能够删繁就简,抓住问题的关键。否则,纠缠不清,讲不明白原电池的原理,更谈不上突出教学重点。如果教师连实验的现象都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如何能够用实验来培养学生的能力?谙熟教材的另一层次的含义是尽可能地熟悉与中学化学相关学科的内容,尤其是物理、数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及进度。对实验有正确的心态。教师对实验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对实验的看法。以做氢气与氧气混合爆炸的实验为例,如果教师做此实验时哆嗦,点燃后跑得很远或做完后长出一口气等,那么无论教师怎样说该实验如何安全,毫无疑问学生在做检验氢气实验时也会胆战心惊。教师做实
8、验只是一味地“照方抓药”,学生实验时必然如此。自身能力较高。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科研。教师自身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能够不断摄取外界的新信息,并判断其价值,迅速将有用的信息内化为自身知识能力体系的一部分,并恰当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尤其要密切关注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生活中的新知识、新科技,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教学中只有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紧密的化学实际,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第一次讲铝热反应,联系实际讲野外焊接钢轨,尽管他们也知道该方法的优点,但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大。第二次再讲铝热反应时,我联系不久前电视中报道的定向爆破新闻。然后明确其原理是利用铝热反应的高温
9、来熔断大楼的沉重墙地基,从而实现定向爆破。不少学生对定向爆破十分感兴趣,恍然大悟,原来铝热反应还有如此的用途。紧接着再让学生讨论铝热剂还有哪些用途。不少学生能够从铝热反应的高温,联想到可以用来冶炼高熔点的金属、野外焊接钢轨等。可见知识离学生的远近(时间和空间距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该知识的兴趣。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与学生、家长、同事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尽管这些关系不是培养学生成功的决定因素,但是至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少事例证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喜欢某某教师,然后才喜欢该教师教的这门课。如果学生对教师厌倦,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厌倦的情绪迁移到教师讲授的课程中,更谈不上发
10、展能力了。(三)教师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重视知识的传授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过程中一定阶段上经验的总结,因此知识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会蒙上时间的灰尘,原来认为是正确的知识就不那么正确了。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传授探求知识、认识真理的能力。例如,能够复述氢气燃烧火焰的颜色是淡蓝色有多大意义?但是如果能仔细分析中学化学课本在介绍不少种气体、液体燃烧火焰的颜色时,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乙烯、乙炔、酒精、汽油、苯等,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在所有有关燃烧火焰的颜色叙述时,只强调玻璃中的钠离子能够干扰氢气燃烧火焰的颜色,而不强调钠离子对其他燃烧火焰颜色的干扰。钠离子
11、有如此好的选择性和专一性?只要凭着对这一实验的不同看法,就会引起对此问题的更深一步的思考。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燃烧的颜色都接近蓝色,为什么只干扰氢气燃烧火焰的颜色而不干扰其他气体燃烧火焰的颜色?如果说氢气燃烧火焰的颜色较浅,钠离子燃烧火焰的颜色较深,因而掩盖了氢气燃烧火焰的淡蓝色,那么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火焰的颜色也较浅,为什么钠离子燃烧火焰的颜色能够盖住氢气燃烧火焰的颜色而不能够盖住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火焰的颜色呢?不难想像上述解释有一定的片面性。影响氢气燃烧火焰颜色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通过设计实验,用不锈钢、镍管等代替玻璃做氢气燃烧实验,同样得不到蓝色火焰。也许学生会明白,除了玻璃中钠离子的干
12、扰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氢气燃烧火焰的颜色(不难发现至少燃烧火焰的温度是一个重要因素)。这样不断地从已有知识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实验证明解决方案正确性的能力远比记住知识本身重要得多。(四)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采用教师讲授化学知识,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其正确性,这种做法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当教师先讲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这个知识时,学生心里必然会怀疑这是否正确,于是教师需要一些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这就是典型的验证性实验。如果教师先演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这样,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实验 培养 学生 基本 操作 能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