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地理必修二完整编辑学案(超好).doc

收藏

编号:265913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91M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6
8
金币
关 键 词:
高级中学 地理 地舆 必修 完整 完全 编辑 编纂
资源描述:
-* 走进地理之门,踏上成功之路 高一 班 姓名 学号 一、思考三句话 1、人生就如搭火车一样,经过大学训练就等于取得进入火车的月台票。拿了月台票并不能保证你就成功了,最后上哪一班车,往哪一个方向,今后的发展还是要靠自己做决定。但是你如果没有一个大学的教育,你连上车的机会都没有。(关于上大学的重要性) 2、凡要成就事业者,必先“博其学”,方可“见其远”。高中生正处学习佳季,应当学好各门功课,以备将来之用,即所谓“艺多不压身”。(北大学生的话) 3、是你操控时间,而不是时间操控你。借口越多,就永远不会成功。(老师的话) 二、学习地理的自我要求: 本人第一学期的成绩是 ;第二学期要达到的目标是 。 为达到自己的目标,我要做到: 三、本人收集到学好地理的方法: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学习目标 ①知道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和类型。 ②根据资料分析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率的数值特征。 ③理解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相互关系。 ④根据资料分析当今世界主要的人口增长模式。 ⑤了解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 ⑥运用图表说明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演变过程。 重点 三种人口增长模式 难点 人口增长的计算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填空 1、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 人口变化过程呈 曲线。P1 时 期 人口变化特点 原 因 农业革命之前 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 生产力水平 ,死亡率 农业革命期间 人口数量增 ,增长速度较 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始后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 人口增长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 2、人口增长模式 P1-P7 A.“高—高—低”模式: 以前 特点: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死亡率有较大差别。) B.“高—低—高”模式: 以后, 特点: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分布:从20世纪50年代起主要分布在 洲、 洲、 洲的部分发展中国家。 问题:人口多,人口增长快。剩余劳动力多, 就业压力大,产生一系列人口问题。 C.“低—低—低”模式: 特点: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分布: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 问题: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导致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社会保障和养老压力大。 举例: 、匈牙利、德国等出现负增长, 、波兰、奥地利等国人口呈零增长。 二、补充人口增长的基础知识:(人口增长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的迁移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分迁出地区和迁入地区)。 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育生育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4.人口年龄构成比例与人口增长率的关系:女性人口比重高,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高,将使人口的出生率升高;青壮年人口比重大,出生率比较高,人口增长率高。 判断:甲图是 型,乙图是 型,丙图是 型,丁图是 型。 5.我国人口分布: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平原人口稠密,山区人口稀少。 6.人口统计图:柱状图、曲线图、扇形图、金字塔图、三角坐标图等 7.人口数量和世界人口现状: ⑴“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2005/1/6)。 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11个(亚洲有6个):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印尼,巴西,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日利亚和墨西哥。 ⑵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现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 ⑶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情况及原因分析: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口增长比较快;欧洲、北美洲、大洋州经济比较发达,人口增长比较慢。 8.中国人口的增长情况及人口政策: 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剧增(原因分析:新中国政治上获得独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解放后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地发展,死亡率大大降低。此外受到人多力量大和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导致人口出生率很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人口增长大大放慢。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仍然净增800余万。(低增长率,高增长量)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正由“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式过渡。 三、生生互动讨论:说出自己了解的知识,提出疑问,讨论课本活动思考题。 四、师生互动讨论: 1、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检查导学填空的情况; 2、讨论课本活动题;P2 五、小结: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右图中“*”表示 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60% C.13% D.23% 巩固练习 读人口增长转变示意图,分析回答1~5题。 1.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2.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1)阶段 B.(2)阶段 C.(3)阶段 D.(4)阶段 3.第(4)种人口增长模式,其死亡率又略有上升的原因是( ) A.频繁的战争,医疗卫生条件差B.人口的老龄化 C.出生率的下降 D.生活质量的下降 4.有关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阶段的正确说法是( ) A.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处于第(1)、(2)阶段 B.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处于第(2)、(3)阶段 C.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仍属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阶段 D.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步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阶段 5.下列各大洲中,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 A.亚洲 B.北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 2005年年末佛山全市常住人口为580.03万人,出生率9.78‰,死亡率4.11‰。回答6~7题: 6.2005年佛山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 A. 4.67‰ B. 5.67‰ C. 5.57‰ D. 4.57‰ 7.按2005年的自然增长率计算,2006年佛山市约增加多少人( ) A. 3.19万 B. 3.29万 C. 3.39万 D. 3.49万 8.读下图“A、B两国中的人口金字塔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儿童占有较高的人口百分比的是______国。 如该图人口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速度, 20年后,该国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 ⑵B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____型,若干年后 该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 ⑶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接近______。 ⑷请你为两国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A国:       ,       。 B国:       ,       。 (1)A 就业困难,人均资源减少;影响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安定 (2)现代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社会负担加重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现代型 (4)A:实行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B:鼓励生育、移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 ①理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和区别。 ②认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 ③根据一些统计数据、现象,分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关系。 重点 人口的合理容量 难点 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人口爆炸”是社会学家用来描述 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 情况的词汇,它十分形象地反映出 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从1830年到1999年世界每增长10亿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世界人口的“J”型增长被称为人口的 增长。P10 2、环境的限制性P11~P13 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 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 ,一方面人类的需求量越来越 ,另一方面由于不合理利用及愈演愈烈的 ,导致 短缺问题。森林不仅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还是环境资源。大面积的森林被毁坏后,引起 加剧, 下降, 速度加快, 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等问题。 3、人口的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P13~P15 人口合理容量是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 、 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 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首要因素是资源(成 比)、其次是科技发展水平(成 比)、还有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 比)。】 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 所能容纳的 规模和 规模的大小。 人口容量特点有三: 性、 性、 性。如果某地的人口数量与 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 ,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 二、补充知识 1.保持合理容量的措施: ⑴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⑵保护环境、资源 ⑶ 提高科技水平。 人口的合理容量尽管是个“虚数”,但它对指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它只能定性说明。 2.世界人口问题: 人口 、 资源 、 环境是人类目前面临的三大问题。这些问题当中尤其以人口问题最为突出。因此,人类必须要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规模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就各国、各地区来说,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人口红利期: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变化,在从过渡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中,出生率下降速度快于人口老龄化速度,从而使得有一段时期劳动人口对少儿抚养与对老年的抚养都比较低,从而形成人口机会窗口。 对社会的影响:在这段时间内,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机会窗口”开启期间,其人口有如下三个特征为发展提供机遇:一是劳动力人口供给充分,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比较轻,且价格比较便宜,如果就业充分,会创造出较多的社会财富;二是由于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较轻,使得储蓄率较高,如果资本市场健全,能将储蓄转化为投资,会加速经济增长;三是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轻,财富积累速度比较快。 对于中国来说,应借鉴外国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充分利用有利时机,促进经济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二是开发更多劳动密集产业,创造就业机会;三是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民族素质;四是加快开放步伐,促进经济发展;五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养老保险制度。 三、生生互动讨论:说出自己了解的知识,提出疑问,讨论课本活动思考题。 四、师生互动讨论: 1、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检查导学填空的情况; 2. P14活动,你认为地球的人口容量在 亿左右。 3. P15活动,根据有关部门计算,我国最多可承载 亿人。 4.请同学们结合日常生活实例和教材分析说明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任务的艰巨性?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出现? 现实中的人口问题(如 过快增长、人口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等)引发了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 ① 国家的人均消耗资源量很大,索取资源和转嫁有害生产的地域超出了本国的范围。 ② 国家不仅人口数量多,人均消费水平低,而且一些国家的人口仍在快速增长。 若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上,把发展中国家人均生活质量提高到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所引发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将会相当严重,解决的难度也很大。 解决办法: ⑴就整个世界来说:①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尤其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⑵就各国、各地区来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五、小结: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巩固练习 1、人口爆炸形象地反映了下列哪段时间的人口增长状况( ) A.近100多年 B.近50年 C.近10年 D.近250年 2、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 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 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 3、有关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无限的 B.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环境空间大小 C.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D.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不大。 4、由于中国人口增长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因此中国必须坚定不移执行的两项基本国策是( ) A.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 B.计划生育和控制城市发展 C.环境保护和合理珍惜每一寸土地 D.保护环境和各民族平等 5、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合理容量就是指环境承载力 B.合理容量就是指某地区的社会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C.合理容量就是指某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最适宜人口数 D.合理容量是比较确定的,可定量估计 6、下列现象可能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是 ( ) A.人口出生率上升 B.人口死亡率上升 C.人口总数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7、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密度低下,不少地区甚至低于1人/平方千米,东部地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大于600人/平方千米,造成上述人口分布如此悬殊的条件是因为西部地区 ( ) A.地域广大 B.水资源严重不足 C.缺乏资金、技术,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 D.交通闭塞、联络不便 8、关于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类的生产、生活资料都来源于自然资源 B.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进步不受资源的限制 C.人类社会进步、人口急剧增长,自然资源也急剧增加 D.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均资源消耗也与日俱增 9.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1:尽管从1973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已累计少生人口3亿以上,但按照中国目前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出生率,预计到2010年人口将达到14亿,到2050年将达到16亿,这时才有可能实现零增长。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人口增长趋势,无疑对我国的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和压力。 材料2:下面是新中国人口增长图 ⑴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是    ⑵提倡晚婚、晚育的主要目的是 。 ⑶我国各种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 ,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你认为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处理解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⑴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⑵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⑶很少 人口总数多 ⑷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相适应,同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三节 人口迁移 学习目标 ①掌握人口迁移的含义和分类。 ②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 ③通过具体实例或数据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④了解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人口迁移的特征和原因。 重点难点 引起人口迁移因素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人口的增长包括人口 增长和人口 增长。P16 2、人口迁移的判断:①是否发生了 上的移动(行政区域的改变);②是否有 的改变;③ 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3、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 和 。P16 特点及流向 19世纪前 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流向:旧大陆( 洲,非洲、 )→新大陆( 洲,大洋洲等) 二战后 特点:人口从 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流向: 欧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人口 地区;拉丁美洲由人口 地区变为 地区,大量人口流向美国、加拿大和西欧。 4、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5、人口迁移是 力(或排斥力)(消极因素)和 力(或吸引力)(积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协调的人地关系从根本上导致了人口的迁移。P17 6、自然生态环境因素: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的地域差异常常会引起人口迁移。人类总是希望移居到自然环境比较 ,自然资源比较 的地区。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口的迁移都会有一定的影响。P18 7、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主要的和经常的。各国及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通常,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口 率较高,经济落后的地区 率高。深圳就是一个移民城市。近几百年来交通运输的发展使人口的迁移的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P18 8、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人口迁移有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 、 等。P20 9、社会文化因素:如 、 、 等。家庭和婚姻是影响青年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文化教育的地区差异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P21 影响人口 迁移的 主要因素 政治 因素 政策 政治中心变更 战争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气候 土壤 淡水 矿产资源 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 经济 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 城市化 家庭婚姻 文化教育 宗教信仰 社会文化 因素 10、图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二、补充知识 1、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 迁出地人口密度、 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人才、劳动力的 。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 发展; 不好的影响→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 的压力增加。 2、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时间 迁移原因 特点 迁移方向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 1.计划经济体制 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 、有 地进行 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 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 改革开放政策 迁移 1. 到 2.山区到平原 3.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 三、生生互动讨论:说出自己了解的知识,提出疑问,讨论问题。 四、师生互动讨论: 1、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检查导学填空的情况; 2. 你的祖籍在哪里?如果你的家庭有跨省界(国界)移动的历史,请说一说每一次移动给家庭带来的影响。 五、小结: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巩固练习 学海导航P19 基础演练1~7;P23 基础演练1~16。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学习目标 ①知道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含义。 ②根据材料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 财富和 财富的总和。 地域文化则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 文化现象。P22 2、结合书本知识,填写下表(发展中国家和和发达国家婚俗文化对比) P22 影响 文化差异 现象 对出生率影响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婚 俗 初婚年龄大小 婚,生育时间延 婚 育,甚至 婚 育 出生率 出生率 婚姻稳定程度 出生率 出生率 宗教影响 为扩大势力,一般 人口增长 出生率 3、结合书本知识,填写下表(中国文化与人口) P23 变化 人口文化 逐渐革除的陋习(过去) 发扬光大的文化 (现在) 积极意义 婚俗制度 早婚早育 推迟生育年龄,缩短生育时间,降低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 生育 只生一个 降低人口出生率 职业选择 重仕轻民 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人口流动 婚姻地域范围扩大 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口身体文化素质 二、互动讨论: 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为什么能够提高人口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 三、小结: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巩固练习 学海导航P27基础演练1~17。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 ①了解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和区位因素。 ②根据资料分析地理环境对城市地域形态的影响。 ③了解城市内部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主要特征和分布规律。 ④了解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结合实例了解中心地理论的实际应用。 重点难点 学会分析城市区位因素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城市是 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 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P26 2、区位是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 关系。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 的、 的 和 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 关系。P26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一般有自然区位(地形、气候、河流);社会经济区位(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 3、城市用地可划分为: 用地、 用地、 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交通用地、绿化用地、建筑用地、农业用地。城市土地利用可以反映出城市布局的基本形态和城市功能的地域差异。P29 4、中心商务区(CBD):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其 业、 、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 十分发达。地租最 。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交汇处,通达程度高。P31 5、西方城市结构学说: 模式、 模式、 模式。P32 6、中心地理论:1933年由德国地理学家W.克里斯泰勒(W.Christaller)率先提出。该理论探讨了一定区域内 等级、 、 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P34-35 ⑴中心地: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 和 的地方。 ⑵服务范围:中心地提供 和 的作用的范围。 ⑶门槛人口: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 或服务 。服务人数低于门槛,中心地难以正常运行;服务人数高于门槛,中心地就能获得一定的经营利润。 ⑷理论观点: ①根据中心地理论,城镇是 的中心地。城镇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 比。 ②城镇级别越高,服务范围越广,彼此相距远,高级商品越多;城镇级别越低,服务范围越小,高级商品越少。 二、补充知识 1、城市分布与地形、地质条件关系密切,如我国的 大城市多分布在__________地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流为城市提供的功能: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城市大多数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区。 2、自然资源为基础形成的城市 ①以煤炭为基础的——英国的 ,美国的匹兹堡,我国 、 、抚顺等。 ②以石油为基础的——英国的 ,我国的 、玉门、克拉玛依等。 ③以铁矿为基础的——我国的 、包头、攀枝花等。 ④以金矿开采为基础的——南非的 等。 3、政治文化科技等因素形成的城市 ⑤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 、 、 、 等。 ⑥宗教城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 、 、拉萨等。 ⑦科技城市—— 、牛津、剑桥、 ; ⑧旅游城市—— 、黄山、张家界。 4、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关系: 类型 状!团块 状! 条带 状!组团 分布地区 地区 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沿此延伸 地形的崎岖不平的 举例 我国的北京、成都、合肥, 美国的华盛顿 兰州、洛阳、西宁、 宜昌等。 重庆 图示 成都城市形态图 兰州城市形态图 重庆城市形态图 5、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⑴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直接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I.交通便捷程度。一般来说,交通便捷程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地理位置 交通通达度 地租 功能区 市中心 最贵 商业中心用地 城市环线与公路干线交汇处 较贵 外围商业用地 城市外环路与公路干线两侧 较低 住宅用地 城市边缘 低 工业用地 II.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如下面表格及相应的坐标图示,并请在右图中标注) A B C 商业 住宅 工业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与市中心的距离 地租水平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商业用地 住宅用地 工业用地 用地要求 占地 ,要求最大程度的接近消费群体 占地 ,要求方便上下班,又要方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地较大,地租占成本的比例很 受距市中心距离的影响 最 。因而位于距市中心最近的A区,在A区商业支付的租金最高 较 。因而位于距市中心较近的B区,介于商业区和住宅区之间 较 。在距市中心最远C区只有工业出的租金最高 主要特征 多位于 、交通干线的两侧。大城市一般存在中心商务区(CBD),建筑高大密集 在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功能用地,约占城市用地的 %到 %。 靠近 、 、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⑵其他因素 I.收入——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 有能力支付昂贵租金和选择最佳居住环境的人,其居住地往往形成高级住宅区。 II.知名度——城市内某些地区在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具有很高的声誉,这往往会吸引更多新的住宅或商场建在该处,以提高其知名度。 III.种族聚居区的形成 ——在有些城市的某一区域内,如果某个种族或宗教团体占优势,就可能形成种族聚居区。如纽约市的唐人街、哈林区、小意大利区等。 IV.历史因素——城市的建筑物和街道设计可以维持久远,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6、城市的服务范围 城市等级 城市数目 城市距离 服务范围 服务设施、商品 交通便捷度 勒流、大良 佛山禅城 广州市 三、小结: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巩固练习 学海导航P31基础演练1~8;P34基础演练1~6; P37基础演练1~8;P40基础演练1~7。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学习目标 ①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内涵及主要标志。了解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②理解世界城市化进程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影响因素。 ③理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异同。 重点难点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对比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城市化又叫 ,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 上集聚、 地区转变为 地区的过程。P36 2、城市化标志: ⑴在城市化过程中, 的比重持续上升;⑵劳动力从 向 逐渐转移;⑶城市用地 不断扩大。其中, 城市化的最重要的标志是城市人口占 的比重。P36 3、城市化的意义:P36 ①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可以创造较多的 机会,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差距; ②城市是区域中心,城市化可以有效带动广大 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 4、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 ,反之就越低。城市发展与 进程的关系犹为密切,在多数城市, 是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柱。城市的兴起为第 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经济繁荣的城市, 业相对发达。P37 二、补充知识 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稍被拉平的“ ”形曲线。 2、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地区 起步时间 二战前速度 目前速度 发展水平 城市人口比重 与经济发展 所处阶段 原因 发达 国家 相适应 后期 工业化开始早;社会经济发达,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 不相 适应 中期 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城乡差距大 发达国家城市化:①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已经推进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城市化水平达到75%以上,(英国90%以上,德国85%以上,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均在70%以上)。 ②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的特大城市由于⑴城市中心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地价昂贵、住房紧张等因素;⑵郊区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等原因,先后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所以在城市周边出现了卫星城和工业园。一些城市如伦敦人口出现了“钟摆式”流动。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40%):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象 ①虚假城市化:即城市发展水平明显超过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在南美洲突出。 ②滞后城市化:即城市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如印度、孟加拉、印尼。 3、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特点 我国城市化起步较 ,目前城市化水平也不 ,但是城市化发展速度 。 我国现在的城市化水平约为43%,城市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必须要根据中国的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要求城市化必须与工业化相协调,必须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4、P40填空 三、小结: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巩固练习 学海导航P43基础演练1~6;P46基础演练1~6。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①根据资料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②了解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城市是人类对地理环境影响、改造最深刻的地方。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改变了如 、 、 、下垫面状况等。使原来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P41-42 2、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 用地逐步演化为 用地;改变了居民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级中学地理必修二完整编辑学案(超好).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659134.html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