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博弈论.docx
《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博弈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博弈论.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 2016 年 6 月 第 35 卷 第 6 期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Jun , 2016 Vol 35 No 6 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博弈论 潘天群 ( 南京大学 哲学系 , 江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 : 博弈论以广义的游戏为其研究对象 , 游戏的参与人被假定是理想的理性人 。 冯 诺依曼将博弈 确定成数学的研究对象 , 本质上讲博弈是一门数学 。 冯 诺依曼希望通过博弈论的构建与研究 , 希望自己成 为社会科学中的牛顿 。 博弈论自诞生后得到迅猛的发展 。 今天 , 博弈论被广泛并成功地运用于社会科学之
2、中 ,成了社会科学的通用方法论 。 关键词 : 博弈论 ; 社会科学 ; 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 : N03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 4970( 2016) 06 0001 06 DOI:10.16594/ki.41-1302/g4.2016.06.001 一 、 博弈论的研究对象 我们从如下的一个游戏来看什么是博弈 。 请从 0 100 中选出一个整数 。 若你选择的数 字是或最接近在座的所有人所选择的数字的平均数 的 2 /3, 你将是获胜者 。 你会选择什么 ? 这个游戏作为一道考试题出现在学生的试卷之 中 。 有近 200 个学生进行了这次游戏 。 如果你是参 加考试
3、的一个学生 , 你会做如何选择 ? 你会认为这样的考试不合理 , 因为考试的目的 应该是为了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 而任何的 考试题目都有客观的答案或客观的评判标准 。 尽管 任何所谓的客观答案或评判标准都在老师心中 , 学 生在考试时猜测老师心中认为的标准答案 , 对于任 何一次学习刻苦者能够通过认真复习而获得或接近 这个所谓的标准答案 , 但游戏中的这个题目没有客 观的答案 , 预先的学习也不能保证得到这个答案 ; 答案在参与考试的学生群体的心中 。 但是 , 没有一 个学生对本人出这样的题目进行投诉 ; 相反 , 考试 结束后学生们对这个游戏的讨论很热烈 。 这个游戏的一个显著特
4、征 是 , 你所做出的选择 影响到他 人 , 而他 人 的选择也影响到你的选 择 。 这 就是一 个 “ 博 弈 ”。 这个博弈有 “ 标准答案 ” 吗 ? 有 。 这个标准答案 是 0( 或 1) 。 因为若所有人考虑到任何一组选择下 的最优选择是平均数的 2 /3, 那么通过一步步的推 理 , 最优选择 是 0 ( 或 1 ) 。 相信有读者能够得到这 个 标准答 案 。 但 是 , 是不是在实际的博弈中选择这 个标准答案就一定会赢 呢 ? 不一 定 。 因为这个标 准 答案成为现实 的 博弈结果取决于每个人都 是 “ 理 想 的数学 家 ”, 且这一点是大家都知 道 , 大 家都知 道
5、大 家都知 道 在这个博弈 中 , 0 ( 或 1 ) 是理想 的 答 案 ,但是 答 出这个答案的人未必是真正的赢 家 。 事实上有许多学生给出这个答 案 。 狭义的博弈即 游戏是为了娱乐而 设计 的 “ 人 工 物 ”。 我们参与过不少游 戏 , 大人所玩的扑克 牌 、 麻 将 , 儿时玩的攻 防 、 “斗 鸡 ” 等 。 我记得儿时将人分 成两拨进行攻防游戏的划分 方 法 : 有两个实力较强 的人 进 行锤 子 剪 刀 布而分割其他实力较弱 的 人 , 这种分割方式本身也是 一个很有学术意义的分 配方 式 , 这个方式 能 够迅速解决分配问 题 , 且是 相 对公平 的 。 游戏是一个有
6、古老历史 的社会现 象 , 无法考 证 人类是何时 发 明游戏 的 。 围 棋 , 即 弈 , 据说是尧 舜 时代发明 的 ; 今天 成 为人类的共同财 富 。 游戏活 动 是运用智力或体力 进行娱乐的过 程 , 可以推测 的 是 , 随着人类的 产 生以 及 和 “ 智力和体力的剩 余 ”, 便有了游戏的需 求 。 根据对考试结果的统计 , 这次游戏的胜出数字在 10 20 之间 。 但你选取这里的胜出数字不能保证你进行相同的游戏仍会胜 出 。 收稿日期 : 2015 09 10 作者简介 : 潘天群 ( 1965 ) , 教授 , 博士 , 博士生导师 。 2 洛阳师范学院学 报 2016
7、 年 第 6 期 考察游戏的历史 、 比较不同游戏的含义及分析 游戏的社会文化意义 , 是有价值的事情 。 游戏是一 个重要的社会现象 , 但可能是由于游戏不能登大雅 之堂 , 很少有严肃的学者关注它 。 维特根斯坦是一 个例外 , 他认为人类的语言活动就是游戏 , 语言游 戏论是他后期的哲学思想 。 他的一个著名观点是 : 语言的意义在于其用法 。 在 哲学研究 中 , 维特根 斯坦给出了游戏所涉及的要素 : 选择 、 规则及竞 争 。 当然 , 他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定义 。 不过 , 这 也符合维特根斯坦的 “ 家族类似 ” 思想 。 维特根斯坦 这样将语言看成游戏 , 颠覆了哲学家与语言
8、学家的 传统观点 。 人类为什么需要游戏 ,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 。 我 们知道的是益智类游戏可以锻炼我们的智力 , 体育 类游戏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 但不仅仅如此 , 更重 要的是 , 任何游戏的过程是一个使人心灵得到净化 的过程 , 或者是使人心灵得到修炼的过程 。 如果我 们细细分析 , 游戏的作用在精神层面有思考 、 计 划 、 决策 、 专注 、 培育心灵 、 获得知识 , 等等 ; 在社 会层面上 , 其作用有学会遵循规则 ( 法律 ) 、 学会与 他人合作 、 学会面对失败 、 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 、 锻炼想象力和创造力 、 锻炼行动技能 , 等等 。 游戏没有本质 , 只有家族
9、类似 , 因而无法定 义 。 但我们能够确定游戏的一些特点 : 游戏的目的 在于娱乐 , 任何游戏都有行动规则 , 任何游戏都是 对抗性的且规定了输赢方式 。 如果我们把规则作广 义的理解 , 任何游戏均由规则构成 , 这里的规则不 仅包括游戏中行动的规定 , 而且包括各种行动下的 结果规定 。 博弈论专家在研究博弈之初 , 进入他们视野的 便是狭义的游戏 , 但今天其研究对象已经突破了狭 义的游戏含义框架 。 它包括由多人参与的狭义的游 戏及理智因素占重要成分的交互性行动 。 从字面上看 , 博弈论 ( game theory) , 即游戏论 。 学者们在创建该学科时将游戏概念一般化了 。
10、博弈 论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狭义的游戏 ; 并且博弈论关 心更多的是多人在游戏中的互动与得失 , 而不是游 戏中的娱乐 。 在 翻译成中文 时 , 中国 学者们将博弈论的研究 对 象 “ game” 译 成 “ 博 弈 ”, 将 “ game theory” 译 成 “ 博 弈 论 ”。 在 中文 中 , “博 ” 和 “ 弈 ” 本义为两种游 戏 。 前者指的 是 “ 六博 棋 ”, 这种棋起于 夏 , 盛于 唐 , 衰 于 宋 , 今天则已失 传 。 李白曾有这样的诗 句 : “六 博 争雄好 彩 来 , 金盘一掷万人 开 。 ”而 弈 , 指的是 围 棋 。 围棋的历 史可追溯到先 秦 ,
11、 一直延续至 今 。 最 早 将 “ 博 ” 和 “ 弈 ” 两者连在一起 使用的似乎是孔 子 。 孔 子 说 : “饱食终 日 , 无所用 心 , 难矣 哉 ! 不有博 弈 者 乎 ? 为之犹贤乎 已 。 ”( 论语 阳 货 ) 孔 子的 意 思 是 , 玩 玩 “ 博 ” 和 “ 弈 ”, 可以 动动脑 子 , 总比整 天 饱食终 日 、 闲着要 好 。 今 天 , 用 “ 博弈 ” 泛指人们 之 间 的 “ 游 戏 ”。 当 然 , 孔子随意 将 “ 博 ” 和 “ 弈 ” 连 在 一 起使 用 , 他不可能赋予博 弈今天我们所赋予的含 义 。 但是孔 子 也看 到 了 , 进行博弈的人
12、 要 “ 用 心 ”。 这 也是进行博弈的要 义 : 博 弈中的参与人是要进行 推理或计算 的 。 理想地 , 像数学家所进行的上面的那个游戏便 是博弈论所研究的对象 , 这个理想的人便是所谓的 理性人 。 即博弈论是研究理性人的互动 , 或者说研 究在相互作用中理性人是如何决策的 。 博弈论 被 认为是决策论 的分 支 。 B 迈尔 森 是这样理 解 博弈论 的 : “博弈论可以被定义为 是 对 智能的理性决策者之间冲突与合作的数学模型的研 究 。 博弈论为分析那些涉及 两个或更多参与者且其 决策会影响相互间的福利的局势提供了一般的数学 方 法 。 就此而 论 , 博 弈论便为社会学各分支的
13、学者 和实际的决策者提供了非常 重要的视 角 。 博弈论 所 研究的局 势 , 不仅仅 是 游 戏 一词所不幸表示的消 遣活 动 , 冲突分 析 或 相互影响的决策理 论 或 许是描述博弈论更为 精 确的术 语 。 ” 1 1 即在迈尔 森 看 来 , “冲 突分 析 ” 或 “ 相互影响的决策理 论 ” 更 能 够反映博弈论这个学科的本 质 。 吉本斯 在 博 弈论基 础 中 说 : “博弈 论是研 究 多人决策问题的理 论 。 ”而 奥 曼 ( J Aumann) 则 说 : “博弈论是 关于互动决策的理 论 ( interactive decision theory) 。 ”( 1987
14、) 著 名 的 斯坦福哲学百科 全 书 这样定义博弈 论 : “博弈论是研究经济主体如 何在策 略互 动 ( strategic interactions) 中形成相对 于 他们偏 好 ( 或效 用 ) 的结 果 , 而这些结果可能是这些 主体所不能事先预料 的 。 ” 在我国 , 崔之元的 博弈论与社会科学 ( 1988) 是国内比较早地介绍博弈论并将博弈论看成分析社 会科学的通用工具的著作 。 崔之元这样说 , 博弈论 是 “ 关于利益冲突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构架 ” 2 3 。 根据他们的定义 , 博弈论可以理解成决策论的 分支 , 只不过这样的决策理论是关于相互决策者的 决策存在相互影响的
15、决策 ; 或者说博弈论是研究互 3 洛阳师范学院学 报 2016 年 第 6 期 动理性的 “ 规范性的 ” 的决策理论 。 要注意的是 ,博弈论是数学的 ; 逻辑演绎是博 弈论专家所运用的唯一方 法 。 这也就是说博弈论是 一门如 概 率论那样的理 论 ( theory) , 而不 是 ( 狭 义 的 ) 科 学 。 物理 学 、 生物学等科学的研究 方法是 归 纳 的 , 其特征 是 “ 描述性 的 ”。 博弈论与这些科学存 在显著不 同 。 二 、 博弈论的简短历史 人类历史充满不同类型的博弈 , 但有博弈不等 于有博弈论这门学科 , 正如经济活动古已有之不代 表古代就有经济学一样 。
16、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与该门学科中的伟大 人物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 博弈论也一样 。 博弈论 的产生与发展源于一些伟大的理论家的创造与社会 需求的互动 。 策 默 罗 ( E F F Zermelo, 1871 1953 ) 是德 国 数学 家 , 为公理集 合 论的主要开创者之 一 。 策默 罗 1913 年发表了一篇用德文写的论 文 , 他研究了二 人 对 抗 性 “ 游 戏 ”。 他证明 了 , 在 任何一个完美信息的 二人博弈 中 , 如果 博 弈不以一个平局结 束 , 则其 中 一个人必 定 有一个必胜策 略 ( 当 然 , 另外一个 人 也 就存在一 个 必输路 径 ) 。 该论
17、文发表后在学术 界 没 有引起多大的反 响 。 但随着博弈论的逐渐兴 盛 , 人 们 开始关注他的工 作 , 将他 证明的结论与博弈论中 库恩所做的关于动态博弈的研究工作一道称为策默 罗 库恩定 理 。 冯 诺依 曼 ( John von Neumann, 1903 1957 ) 是 匈牙利裔美国数学 家 。 他 在许多学科都有重要贡 献 , 如数 学 、 物理 学 、 经 济 学 ( 博弈论 ) 和计算机 科 学 。 他被普 遍 认为是现代历史中伟大数学家之 一 。 数学家 让 迪厄多 内 ( Jean Dieudonn) 称他 为 “ 最 后 的 伟 大 数 学 家 ( the last
18、of the great mathemati- cians) ”。 冯 诺依 曼将博弈论创立成一个数学分 支 。 冯 诺依曼受数 学家希尔伯特等证明论的 影 响 , 他将社会中的 个 体看成抽象数学 家 , 研究互 动 环境中这些抽象个 体 ( 理性 人 ) 是如何演算 的 。 牛 顿 将物体抽象成一个 带有质量的 点 , 即质 点 , 并用 数 学方法来研究抽象后的物理 模 型 , 将他的研究论著 称 为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 理 。 冯 诺依曼希望通过 类 似的做法发展社会科 学 , 他的宏大企图是希望自 己成为社会科学中的牛顿 。 然而 , 牛顿力学理论中 包含经验定律 ( 如万有引力定律
19、) , 而博弈论中则没 有这样的经验定律 。 冯 诺 依 曼 的主要贡献 是 : 在 1928 年他证 明 了具有完全信息的零 和 博弈中 的 “ 极小极大定 理 ”; 与 摩 根 斯 坦 ( O Morganstern, 1902 1977 ) 合 作 的 博弈论与经济行为 ( 1944 ) 奠定了博弈论的学科 地位以及在社会科学 ( 经济学 ) 中的应用可能性 。 对于冯 诺依曼的创造性工作 , 人们推测 , 是 象棋给了冯 诺依曼创立博弈论的灵感 ; 象棋对 冯 诺依曼的影响如同苹果对牛顿的影响 。 这个想 法是很自然的 , 因为冯 诺依曼最初所研究的正是 象棋这类二人零和博弈 。 日本
20、著名博弈论专家金子 守 ( Mamoru Kaneko) 认为 , 影响了冯 诺依曼创立 了博弈论 , 是证明论 ( proof theory) 而不是象棋 。 金 子 守 说 : “我要强 调 , 希尔伯特的证明论 与 冯 诺 依曼的博弈理论之间的思维 相互呼 应 。 希尔伯特 的 证明论 是 数学学者理性的数学行 为的理 论 , 而 冯 诺依曼的博弈 理论 是 社会人之 社会行为的 数 学理 论 。 ”金 子守曾经大胆猜 测 : “冯 诺依曼 受 到希尔伯特的证明论的影响 而得到灵 感 , 从而开 启 博 弈理论的研 究 。 ”但他 说 , 很遗 憾 , 他没有找到 文 字线索可以证明他的
21、猜 想 。 3 如果是象棋引发了冯 诺依曼的灵 感 , 那么 这 么普遍的且历史这么悠久的象棋为什么没有引发其 他人建立一个关于游戏的理论 ? 象棋即使是一个触 发因素 , 仅仅这个因素也是不足够的 。 当然 , 在构 建博弈论的过程中 , 象棋应该是影响冯 诺依曼构 建其理论的一个因素 , 因为象棋是一个很好的博弈 现实模型 。 金子守的观点值得重视 , 他虽然没有强 力证 据证明他的观 点 , 但 他 的 观 点 是 合 理 的 。 冯 诺依曼是一个数学家 , 作为同时代的伟大数学 家希尔伯特思想影响了冯 诺依曼并不奇怪 。 摩根斯坦是经济学家 , 但他兴趣广泛 。 他与哲 学家 、 维也
22、纳小组的成员卡尔纳普等人熟悉 , 也与 著名哲学家波普尔相识 。 1939 年 , 摩根斯坦遇到 冯 诺依曼 , 从此开始了两人长期的合作 , 直到 冯 诺依曼逝世 ( 1957 ) 。 这构成学术界的一段佳 话 。 冯 诺依曼逝世后 , 摩根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 继续从事并推动博弈论研究 , 培养了大批博弈论专 家 。 夏 普里 、 舒比克 、 奥曼等人都是摩根斯坦的 学生 。 纳 什 ( J Nash) 是 博弈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 的人 物 。 纳什的开创性论 文 n 人博弈的均衡 点 ( 1950) 与 非合作博弈 ( 1951 ) , 给出了被其他人 4 洛阳师范学院学 报 2016
23、年 第 6 期 称为纳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 存在定 理 。 该均衡概 念 作为非合作博弈的解被博弈 论专家所接 受 , 纳什 的 工作突破了 冯 诺依曼的二 人零和博弈的框 架 , 从 而使得博弈论的发展进入了 快车 道 。 纳什与塞尔 屯 ( Selten) 、 哈桑 尼 ( J Harsanyi) 在 1994 年获 得 诺 贝尔经济学 奖 。 许多 人 的一生都贡献给了 博弈论研 究 , 罗 伯 特 奥 曼便是其中之 一 。 奥 曼拥有以色列和美国双 重 国 籍 ; 奥曼 从 70 年代开始致力于博弈论研 究 , 发 表 了大量博弈论 的论文和著 作 。 托马 斯 谢 林( T Schel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为 社会科学 方法论 博弈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