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物质运输、酶与ATP-三年(2018-2020)高考真题生物分项汇编(解析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专题02物质运输、酶与ATP-三年(2018-2020)高考真题生物分项汇编(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2物质运输、酶与ATP-三年(2018-2020)高考真题生物分项汇编(解析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02 物质运输、酶与ATP1(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5)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B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
2、甲组【答案】D【解析】【分析】渗透作用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半透膜;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浓度差是指单位体积溶质分子数量的差异,即物质的量浓度差异,由题干信息可知,甲糖和乙糖的质量分数相同,但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因此乙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甲糖溶液的2倍。【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叶细胞与溶液之间无溶质交换,而甲组的甲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可能是由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甲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引起了细胞吸水,A正确;B、若乙糖溶液浓度不变,说明乙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相等,叶细胞净吸水量为零,B正确;C、若乙糖溶液浓度降低,说明细胞失水,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C正确
3、;D、若乙糖溶液浓度升高,说明乙糖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低于叶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而乙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甲糖溶液的2倍,因此叶细胞的净吸水量应是乙组小于甲组,D错误。故选D。2(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5)图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方式不同BNa+主要以方式运出小肠上皮细胞C多肽以方式进入细胞,以方式离开细胞D口服维生素D通过方式被吸收【答案】A【解析】【分析】由图示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Na+逆浓度梯度运出小肠上皮细胞和K+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均需要载体和能量,则方式为主动运输;方式
4、葡萄糖运出小肠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协助,为协助扩散;水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多肽等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胞吞。【详解】A、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运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A正确;B、由图示可知,Na+主要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小肠上皮细胞,B错误;C、多肽以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以胞吐方式离开细胞,C错误;D、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D错误。故选A。3(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10)为研究酶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的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小室应保持在适宜水温的托盘中B加入各组反
5、应小室中含有酶的滤纸片的大小和数量应一致C将H2O2加到反应小室中的滤纸片上后需迅速加入pH缓冲液D比较各组量筒中收集的气体量可判断过氧化氢酶作用的适宜pH范围【答案】C【解析】【分析】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所处环境的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通过相同时间内过氧化氢酶催化反应释放的气体量反映,其他条件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详解】A、温度也会影响酶的活性,且该实验中温度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则反应小室应保持在适宜水温的托盘中,A正确;B、各组的滤纸片大小和数量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B正确;C、应将反应小室稍立起,使有滤纸片的一侧在上面,然
6、后依次小心加入pH缓冲液和H2O2溶液,此时混合液不能与滤纸片接触,C错误;D、比较各组量筒中收集的气体量,可以反映在不同pH条件下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大小,从而判断过氧化氢酶的适宜pH范围,D正确。故选C。4(2019全国卷II3)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
7、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答案】C【解析】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根据题意可知,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值明显下降,说明即H+含量增加,进而推知: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A正确;对比中两组实验可知,蓝光引起细胞内H+转运到细胞外需要通过H+-ATPase,且原先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即细胞
8、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因此该H+为逆浓度梯度转运,B正确;由题意可知H+ATPase具有ATP水解酶活性,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C错误;由中的实验可知,最初细胞内pH值高于细胞外,即细胞内H+浓度低于细胞外,但暗处理后溶液浓度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D正确。5(2019天津卷2)下列过程需ATP水解提供能量的是 A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光反应阶段中水在光下分解D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答案】B【解析】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形成麦芽糖,不消耗能量,A错误;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在幼嫩组
9、织中从形态学上端运到形态学下端,需要ATP提供能量,B正确;光反应阶段中水在光下分解,需要光能,不需要ATP功能,C错误;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变成乳酸,不需要ATP供能,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6(2019天津卷3)植物受病原菌感染后,特异的蛋白水解酶被激活,从而诱导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同时病原菌被消灭。激活蛋白水解酶有两条途径:由钙离子进入细胞后启动;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细胞呼吸的细胞色素c含量增加启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水解酶能使磷酸二酯键断开B钙离子通过自由扩散进入植物细胞C细胞色素c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有关D细胞编程性死亡避免了病原菌对邻近细胞的进一步感染【答案】D
10、【解析】蛋白水解酶能使蛋白质的肽键断开,生成氨基酸,A错误;钙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植物细胞,B错误;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促进H和O2结合,生成水,C错误;植物受病原菌感染后,特异的蛋白水解酶被激活,从而诱导植物细胞编程性死亡,同时病原菌被消灭,避免了病原菌对邻近细胞的进一步感染,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7(2019浙江4月选考9)哺乳动物细胞在09%NaCl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高于09%NaCl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B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02 物质 运输 ATP 三年 2018 2020 高考 生物 汇编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