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作品鉴赏题目类型答题技巧窍门.doc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答题技巧(一)人物形象1、常见题型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某一次要人物的作用2、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然后找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生活的环境及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3、答题格式: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某一次要人物的作用:这一人物的性格烘托或者反衬主要人物的性格,是人物性格更加鲜明。通过两个形象的对比,表达小说的主题(主题内容概述)。本文描写了的情节,这一形象安排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附: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对话/独白)、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某一细节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典型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营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二)环境描写1、常见题型(1)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2)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起到的作用;(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2、解题思路: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3、答题格式:手法+景物特点(概括性短语)+作用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或深化主旨。附: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或者心理;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借景抒情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揭示或深化主旨。(三)故事情节1、常见题型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2、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来龙去脉。(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深化主题,突显主题)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3、答题格式:概括情节:分四个部分概括内容: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括性的语句表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如有必要,可再加上该事情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某一情节的作用:(与上下文情节、人物性格、主题等有关)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以上一般在开头)承上启下,承上文的情节,开启下文的情节(位置在中间部分)照应前文的情节。总结全文、卒章显志,点明题意,深化主题、升华感情、呼应开头、启发读者思考等作用(位置在结尾部分)起到了线索作用或推动情节发展。通过这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或发展了人物性格。8通过的情节,表现主旨或点题或深化主题(概括主题内容)某一情节或者结尾合理性的探究:明确是否合理,分析理由(从表现人物性格、情节、主题等方面来回答。)(如删去了就情节不完整了,不能很好表达主题了等话语。)(四)主题探究1、常见题型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2、解题思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3、答题格式:小说通过描绘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五)分析写作技巧1.常见题型: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2.解题思路在解答这类题目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术语附:表达方式描写的角度(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景物描写:梳理描写的层次,如远近、动静、高低或者视觉、听觉、嗅觉等作用:从的角度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不同顺序的作用(顺叙、倒叙、插叙)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4)语言辞格:描绘类(生动形象)比喻、比拟、夸张,结构类(强调突出)对偶、排比、反复,语气类(增强语气)反问、设问。3、答题格式:小说用了方法,表达了内容,有效果或作用(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此种写作技巧的一般表达效果)(六)品味语言特色1.常见题型: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解题思路:从三方面入手: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3、答题格式: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附:常用术语: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语言风格,如幽默风趣、辛辣、自然、简明、典雅庄重、含蓄凝练(七)开头、结尾、题目常用的开头方法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2、写景法。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常用的结局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好处: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附:评价小说结尾常用术语卒章显志、斗转直下、深化主题、拓深内涵、余音绕梁等小说标题的作用1、题型: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小说以“”为标题的原因或以“”为标题(题目)的深层意蕴。2、解题思路:要从“情节、人物、主题”这三个方面来结合文本具体分析3、答题模式: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XX)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4、常见的作用有:.设置了悬念。.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突出主题,一语双关(解说其含义),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收藏
编号:266042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7.79KB
格式:DOC
上传时间:2020-04-27
8
金币
- 关 键 词:
-
高考
文学作品
鉴赏
题目
类型
答题
技巧
技能
窍门
诀窍
- 资源描述:
-
-*
高考小说阅读鉴赏答题技巧
(一)人物形象
1、常见题型
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②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③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④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⑤分析某一次要人物的作用
2、解题思路:
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自身的性格特点,与另一个人物烘托、映衬、反衬)→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首先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然后找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生活的环境及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
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3、答题格式:
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某一次要人物的作用:
①这一人物的……性格烘托或者反衬主要人物…的性格,是人物性格更加鲜明。
②通过两个形象的……对比,表达小说的主题……(主题内容概述)。
③本文描写了……的情节,这一形象安排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附: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对话/独白)、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
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
某一细节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
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典型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营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二)环境描写
1、常见题型
(1)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2)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起到的作用;(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2、解题思路: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3、答题格式:手法+景物特点(概括性短语)+作用
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或深化主旨。
附: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或者心理;
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借景抒情
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⑥揭示或深化主旨……。
(三)故事情节
1、常见题型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②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③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
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
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⑥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2、解题思路:
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①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来龙去脉。
(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
②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
③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深化…主题,突显…主题)
④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3、答题格式:
◇概括情节:
①分四个部分概括内容: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②概括性的语句表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
如有必要,可再加上该事情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
◇某一情节的作用:(与上下文情节、人物性格、主题等有关)
⑴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⑶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以上一般在开头)
⑷承上启下,承上文的……情节,开启下文的……情节(位置在中间部分)
⑸照应前文……的情节。总结全文、卒章显志,点明题意,深化主题、
升华感情、呼应开头、启发读者思考等作用(位置在结尾部分)
⑹起到了线索作用或推动情节发展。
⑺通过这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或发展了人物……性格。
〔8〕通过……的情节,表现……主旨或点题或深化主题……(概括主题内容)
◇某一情节或者结尾合理性的探究:
明确是否合理,分析理由(从表现人物性格、情节、主题等方面来回答。)
(如删去了就情节不完整了,不能很好表达主题了等话语。)
(四)主题探究
1、常见题型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解题思路:
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3、答题格式:
小说通过描绘……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
(五)分析写作技巧
1.常见题型:
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2.解题思路在解答这类题目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术语
附:
⑴表达方式
①描写的角度(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②人称运用(第一、第二人称的妙处)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③明确各种描写的特点和作用(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
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景物描写:梳理描写的层次,如远近、动静、高低或者视觉、听觉、嗅觉等
作用:从…的角度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④不同顺序的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⑵结构方式(前后照应、创造悬念、埋下伏笔、总结上文、点题)
⑶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衬托、对比、铺垫、欲抑先扬、先抑后扬……)
(4)语言辞格:描绘类(生动形象)——比喻、比拟、夸张,
结构类(强调突出)——对偶、排比、反复,
语气类(增强语气)——反问、设问。
3、答题格式:
小说用了……方法,表达了……内容,有……效果或作用(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此种写作技巧的一般表达效果)
(六)品味语言特色
1.常见题型:
⑴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⑵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解题思路:从三方面入手:
①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②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
③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3、答题格式:
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附:常用术语:
语言特点,如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语言风格,如幽默风趣、辛辣、自然、简明、典雅庄重、含蓄凝练
(七)开头、结尾、题目
常用的开头方法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①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②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
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常用的结局
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好处:
①内容上,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如《项链》。
②结构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是假的,但前面以作了埋伏。如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华老栓)的愚昧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的死,引起读者思考死的原因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附:评价小说结尾常用术语
卒章显志、斗转直下、深化主题、拓深内涵、余音绕梁等
小说标题的作用
1、题型: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小说以“”为标题的原因或以“”为标题(题目)的深层意蕴。
2、解题思路:要从“情节、人物、主题”这三个方面来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3、答题模式: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XX)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
4、常见的作用有:
①.设置了悬念。
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
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解说其含义),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