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课程设计策画.docx
《数据分析课程设计策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分析课程设计策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据分析课程设计策画 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 摘要 继20世纪80年代沿海发展战略、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成形成,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设计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人均GDP、人均第一产值、人均第二产值、人均第三产值、居民消费水平、人均财政收入、人均邮电总量、人均进出口总额。本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全国31个省市(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归类分析,得出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分类情况。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聚类分析 目录 一、背景介绍-3 二、指标体系的设计-
2、3 (一)指标体系的整体性-3 (二)指标的可比性-4 (三)指标的代表性-4 (四)指标的可得性-4 三、聚类分析-5 (一)样本间的相似度测量标准-6 (二)聚类方法-7 四、聚类结果-8 五、聚类结果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评价-12 参考文献-14 附录-15 一、背景介绍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着持续的快速增长, 19781998年GDP的年均增长率高达9. 7% , 19992022年GDP增长率均高于% ,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022 年GDP 高达103553. 6 亿元, 人均GDP则到达8184元。但我们还应看到,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根据调查数据得
3、到表1。 缩小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意义,而且也是我国整体经济步入新的台阶的客观需要。本文试图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分析我国31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差异类别,从中找出一些有用的信息,为我国经济如何协调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指标体系的整体性 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反映出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又要能反映地 区发展的潜力,也即是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指标的可比性 由于地域间存在空间大小、人口多少差别,在研究地区发展水平时,总量指标存在不可比性,故所采用指标应为具有可比性的平均指标。(三)指标的代表性
4、由于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很多,而分析时只能考 虑有限个指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情况,因此所选的指标不仅要有明确的社会和经济意义,而且能比较显著地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四)指标的可得性 有些指标虽然在评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时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 于一些原因使得指标数值不可得,因此,我们在指标选择时要么放弃, 要么用近似的指标进行代替。基于上面4个方面考虑,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选用中国统计年鉴中较能反映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综合部分,财政、金融和保险部分,人民生活部分,运输、邮电部分,对外经济与旅游等5 部分中的人均GDP、人均第一产值、人均第二产值、人均第三产值、居民消费水
5、平、人均财政收入、人均邮电业务总量、人均进出口总额等8项指标构建为本文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X1 :人均GDP,用其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水平。 X2 :人均第一产业产值,用其反映区域农业发展水平。 X3 :人均第二产业产值,用其反映区域工业化水平。 X4 :人均第三产业产值,用其反映区域服务业和城镇 化水平。 X5 :居民消费水平,用其反映区域内居民的生活水平 和购买能力。 X6 :人均财政收入,用其反映区域经济实力与公益设 施建设能力。 X7 :人均邮电业务总量,用其反映区域内信息产业和 高新产业发展水平。 X8 :人均进出口总额,用其反映区域对外贸易的发展 水平与商业竞争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据 分析 课程 计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