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案.doc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教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单元 身边的材料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新版本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一课题。基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材料有了基本的认知,本课将继续从三个层面来丰富学生对材料及现代科技的感性认识。第一阶段:感性认识阶段。通过调动各种感官器官去观察、触摸发现身边的材料,并尝试用生活经验来分类。第二阶:理性认识阶段。能根据材料的不同用途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分类。第三阶段:对比总结。分析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不同,并能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许多物品,并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常识,认识物品用什么材料
2、制作而成的。但是并不具备对物品进行分类的思想,至于各种材料所具有的特性,就更不能明白了。因此,本节课将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生活物品的探究兴趣,并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描述的能力。以期树立学生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生活中材料的简单分类。2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比较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科学态度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树立保护天然资源,禁止滥用人工材料的环保节约意识。【教学重点】探究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异同之处。【教学难点】
3、了解身边物品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多寡的原因。【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棉花,腈纶,烧杯,镊子,酒精灯,火柴,石棉网、水。【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展示几件物品塑料直尺、剪刀、桌子、窗帘等。请问: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2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材料在我们生活中的普及度。二、调查造房子需要的材料以及分别是什么材料。1展示:一座房子的图片。师:请问这座房子都是用什么材料建造而成的?2生:独立观察并进行思考两分钟,回答问题。3师:你能用表格将这些材料的名称记录下来么?这些材料哪些是天然的,哪些
4、是人造的?4学生记录。并尝试进行分类。5学生活动:汇报记录结果。其他小组聆听汇报,并对他人的结果进行点评或者补充。教师汇总意见,并进行评价。6小结:常见的材料中,有的直接来自大自然,如木材、石材、棉花、羊毛等,它们属于天然材料;有的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如纸、玻璃、塑料等,它们属于人造材料。7学生活动:根据上面的学习,请调查一下你同桌的书包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哪些是人造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请记录在表格里。物品名称可能使用的材料是否天然材料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并能初步对材料进行分类。三、
5、研讨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特点1展示:翻开教材X页上罗列的木材、沙粒、石油、纸、玻璃、塑料的图片。问:你们能不能区分这些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制作的?那些是人造材料?哪些是天然材料?2生:思考并举手回答。3师:评价并进行引导分析。(1)木材:由木质纤维构成。可以加工成纸。(2)沙粒:可以加工成玻璃。(3)石油:可以加工出塑料。4小结: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依据是有没有人工合成材料的出现。(过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衣食住行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材料。接下来,让我们从实验中,对比观察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不同。四、探究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异同之处1师:这里有棉花和腈纶棉,怎么比较它们?2学生:思考并回答
6、。其他学生补充。再用“头脑风暴”的形式,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由组长负责记录,讨论完毕后由组长代表小组发言,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提出的方案设计最具有操作性。3引导:用浸一浸的方法研究棉花与腈纶棉吸水本领。(暗含着条件的控制,教师要加以指导。)当然,研究方法还可以把同样大小的 棉花与腈纶棉的一端放在水里,过一段时间观察另一端是否有水流出,水量的多少是否不同。4师:烧一烧的方法研究棉花与腈纶棉燃烧时的火焰、烟、时间长短、灰烬、气味等作观察,并让学生认识到肉眼难以鉴别是何种纤维时,用火烧是比较简单可靠的方法。棉花是植物纤维,易燃,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灰烬。腈纶棉燃烧时成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的灰烬
7、呈黑色固体物质。如果燃烧后既有黏胶状熔化物又有烧头发的气味,这就是丝毛与合成纤维的混纺衣料。5学生观看演示实验。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理性感知,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重要特征。五应用1师:为什么用天然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少,而用人造材料做的物品越来越多?2学生思考并回答。3启发引导:资源的消耗、人们的浪费、人造材料的性能改进等等方面。六调查活动回家调查家中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教学后记】纸【教材分析】纸位于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是本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紧接一级主题的第一课。它首次展开对二级主题的研究,为其他的三个次级主题的研究做出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能的铺垫,是研究纸、
8、金属、塑料的引领课。纸是学生常见常用的材料,学生对纸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容易引发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科学探究活动,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学情分析】纸这种材料,学生常见常用,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容易引发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科学探究活动,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研究。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等多种方式表达探究结果,并进行交流。3. 知道纸的一般特性和用途,能把纸的性质和用途联系起来。4. 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了解纸的一些特性和特点。【教学难点】能用多种感官和工具对纸进行探究。【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学生材料各种纸
9、制品(宣纸、卫生纸、餐巾纸、报纸、打印纸、牛皮纸等)滴管、有颜色的水、蜡笔、水盆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讨论纸的用途,导入新课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是什么1. 师:看看谜语,猜猜谜底是什么?2. 生:是纸。继续提问1师: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周围的物品是由各种各样的材料做成的。例如书是由纸做成的。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纸?它们都有什么用途?2师:为什么要用不同的纸来做这些物品呢?(从身边的纸制品选择一件物品进行讨论、汇报)指导学生在汇报时这样描述:XX纸有什么样的特性,所以可以用来做成XX。3师:随着科技的进步,纸的品种越来越多,用途也越来越广。设计意图: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材料,通
10、过讨论纸的用途,让学生了解到纸的用途的多样性。二、介绍纸的发明史1师:考考大家,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是?又是谁发明了新型的造纸术呢?2师: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播放视频:蔡伦和纸的发明)3师:蔡伦纸原材料易得、价廉,便于大量生产、携带、保存,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意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在发明新的材料。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增强民族自豪感。三、探究纸的特性1师:发展到现在,纸的种类已经非常多,大约有400多个品种,作用也非常大。今天我想跟大家做一些比较结实、在水里不会湿的小纸船。在众多种类的纸中,你会选择哪一种纸呢?说说你的理由。2师
11、:刚才大家推荐了很多种纸,我们就来做一个“纸张能力大比拼”的游戏,测一测不同纸的吸水性究竟怎样。(指导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关注细节:纸上滴多少水?需要用什么滴?滴管如何使用?滴的顺序如何?滴完之后等多久?)实验一:比一比,哪种纸的吸水能力强?4人小组分工如下:材料员领取、保管实验材料;操作员在每种纸的中间、滴1滴蓝色墨水;稍等一会小组成员一同观察、比较实验结果;记录员将小组意见贴在实验报告单上;汇报员准备与其他小组交流本小组实验结果。3师:除了吸水性,我们还需要考虑纸张的结实程度,你们还有办法帮助我吗? 实验二:比一比,哪种纸的结实程度强?注意:纸条对折后互相钩住,指定一位同学协助操作员,拉一拉,
12、注意比较用力的大小。4师:通过大家的努力,帮我找出了防水性能比较好的书写纸、蜡光纸,但蜡光纸的结实程度不太好。我用书写纸折成纸船放在水里,发现船底还是会湿。要如何克服这个困难呢? 实验三:纸张能力大改造。选择两张大小相同的白纸,用蜡笔把一张正反两面涂满颜色,叠成一样的纸船。把两只纸船同时放入水盆中,一段时间,比较船底的干湿程度。设计意图:通过方法的指导,暗含着实验时条件的控制,引导学生对常见的事物不止做表面性的研究,去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特点。四、研讨节约用纸的好办法1师:现代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一张普通的贺卡纸要消耗10克优质纸张,每10万张为1吨,合4.85.2立方米木材,相当于5棵20年
13、生的树。如果生产1000万张贺卡,将要砍掉500棵这样的树。如果全国每人每天节约1张纸,一年就节约4745亿张纸,就可少砍伐158万棵树。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张纸,全国就要浪费2700吨纸、27万吨水。2为了保护树木资源,我们要节约用纸。3师:你能想到哪些节约用纸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计算,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节约用纸就是在保护资源。五、拓展给学生介绍纸的生产过程【教学后记】金属【教材分析】金属这一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带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的第三课内容。在二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材料一单元中,已经对材料进行了初步的辨别和分类,对不同的材料也进行了简单地观察和研究。以之前学习的经验作为基础,本课对金属这一材料
14、进行更深入的观察研究。本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分成三个部分,首先发现生活中金属材料的应用;探究金属的共性;探究金属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的用途。【学情分析】本课面对的主体是三年级下册的学生。知识储备方面,生活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先前的学习也帮助学生储备了一些关于材料的知识,为本节课学习打下基础。探究能力方面,观察记录的本领在低年段的课堂上已经基本掌握,也有一定的归纳总结的能力。而本节课难点综合考虑金属各方面特性,即对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方面的目标,学生能力较为薄弱,需要教师格外关注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金属的共性,如具有金属光泽、导热性、延展性等。2知道不同金属具有不同的特性,如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身边的材料 小学 科学 苏教版 三年级 下册 第四 单元 身边 材料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