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论语》.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孔子与《论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与《论语》.ppt(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孔子与论语孔子轶事 论语解读儒家 “儒”,本义指“术士”,在周代专指为贵族子弟的教师等。孔子的学生几乎就没有什么贵族子弟,至少在论语中,也没有记载有人把孔子称为“儒”,更没有记载孔子以“儒”为荣,甚至把自己称为“儒“的语录也一条都没有。所谓“儒家”的出现,都拜子夏之流所赐。“儒家”之于孔子,只是约定俗成、将错就错。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孔子轶事父母年龄悬殊史记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武功高强孔子的思想源于易经,表达方式是诗经式(赋、比、兴)的,孔子思维方式受老子启发论语常识及孔子思想 汉七经:论语诗书礼易左传春秋 20篇492章,13000余字。
2、 论ln,论纂,编排。 孔子思想特点1、以“家”为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圈层扩展。道佛皆“出家”。2、以“仁”为核心,但不纠缠于死的概念,甚至刻意回避说教,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最高标准。3、是一套完整的体系,但很朴素,容易接受和推广。论语解读的尴尬 乍读论语,会觉得杂乱无章,既无头绪也无逻辑,会想:凭什么就成了经典? 2000多年前的文字,呈现给我们的是两个极端:一时浅近如白话文,一时又深奥如云里雾里。 面对古文,首先得知道惜字如金的文章,其文字在当时的含义,而不是用后起的意思去曲解、误解;断句必须重视;要按古代语法去解读。 论语是随意的组合还是有完整体系?思想是否有逻辑?表达是否连贯?
3、 论语是编纂的,编纂者有没有私心和偏见?孔子思想与弟子言论甄别,不要混为一谈。 孔子言论有经不起推敲、经不起时代考验的地方吗? 古典思想在当代是否有意义?能不能辨别后译者的可笑之处?“学而”解读(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三个不相干的问题吗?全部是说学吗?“亦”有言外之意吗?学很重要吗?谁学、学什么、为何学、如何学?何时学?何地学?学、习、时、说为什么是朋而不是其他?远方的朋与身边的朋有区别吗?为什么是朋来而不是我去?朋比其他人在学中更重要吗?是因为朋而乐,还是因为来而乐?后文有例证吗?朋,鹏也。“乘天地之正气而游六合”,喻道。与“习”呼应
4、。有,持。自,将。远,与“时”呼应。方,广大。尚书立政“方行天下,至于海表”。来,归顺。乐yu,盛世之象。知,通“智”。人不知,不智之人。愠yu郁结。孔子家语有“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不愠,使不智之人不愠,即政通人和。学而解读(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三句正解:君子学乾坤之道,把握时机,弘扬正道,不也是很有成就之愉悦吗?秉持乾坤大道,将六合、八方之人归顺,不也是世界大同的盛世气象吗?法度、教化没有智慧的人,从而达到政通人和、世界大同的境界,不也是君子的使命吗? 学道、弘道、担道、达道,是君子的责任,也是孔子自己的写照。 君子有学道、弘
5、道的成就感,有担道的责任感,有达道的幸福感。可见,君子是以精神境界为标准的。 这三句是20章的纲领,也是儒家的总纲。论语解读1 仁者,爱人。二,即“一生二”之二,阴阳,乾坤。效法乾坤(自强不息、承担)者,为仁。爱人,在天、地、人“三才”中,以人为主体,关心人自身。 朝闻道夕死,可矣朝闻夕死,除了说明道重要,人的生命有何价值?中午为什么不死?真搞笑!朝夕,不是单纯的早、晚,而是时位观。死,固守,即承担。犹死心塌地。只闻不死,是腐儒,是口头派。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为何为何“在川上在川上” ?川,源也。乾卦。逝,通“誓”。逝者,立志行道的君子。不舍,
6、生生不息。昼夜,犹朝夕。此句表达的是超越古今的情怀。论语解读2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使弘,使光大。光大。孔子的孔子的“道道”不是虚无缥缈的远景,孔子也不以不是虚无缥缈的远景,孔子也不以“道道”压压“人人”。更不以得道者自居。更不以得道者自居。没有人,道无意义。天地人中,无人,天地不独存。人是目的,道是手段。没有人,道无意义。天地人中,无人,天地不独存。人是目的,道是手段。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异端,指不知者。异端,指不知者。 害,损害孔子认为,弘扬道,不是攻击、消灭异己。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
7、不同,不相为谋:政见、观点不同的人无法共事,善恶正邪之间水火不容。(那么,道岂不是小道?道岂不是成了精英玩弄的把戏?)不同,异。君子不要求“一致”。不同,是谋的基础,对应“和而不同”。相xing,以相相之,选择。不相,是不同的前提,对应“有教无类”。不同、不相,是君子谋道的最高原则。 子曰: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子曰: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於道。 齐,暴力、强权的国家模式。鲁,假仁德的国家模式。孔子的强国路径是:人不知、人不相、人不愠论语解读3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贫富,不限于财物,包括学问、权利等。贫富,不限于财物,包括学问、权利等。怨,
8、怨恨。难怨,怨恨。难nn,敌对。骄,骄横。易,怠慢。,敌对。骄,骄横。易,怠慢。对君子而言,贫富不是好不好,而是如何面对。不相贫富之相。对君子而言,贫富不是好不好,而是如何面对。不相贫富之相。 子贡曰: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孔子的理想社会是承认贫富差异,大不同中求大同孔子的理想社会是承认贫富差异,大不同中求大同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传统理解:一切行事以求利为目标,就容易招致他人的怨恨(或自己心中容易产传统理解:一切行事以求利为目标,就容易招致他
9、人的怨恨(或自己心中容易产生怨恨)生怨恨)”。“利利”为恶。为恶。正解:无论放弃还是放纵正解:无论放弃还是放纵“利利”而行,都会产生而行,都会产生“多怨多怨”的结果的结果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甚,乱也。 通常理解:一个人既好勇又怨贫不安于本分,就一定要作乱。指责不仁之人而使之无地自容,也一定会引发乱子。”正解:“贫者”,好勇斗狠;“富者”,为富不仁,被过分享乐之病急速传染,所谓纸醉金迷、醉生梦死。是亡国的征兆。论语解读4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善人,
10、使人善。胜残、去杀:战胜残暴、制止杀戮善人,使人善。胜残、去杀:战胜残暴、制止杀戮 。孔子国家长治久安的六字箴言。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 “王”,王霸之术而成其王,行“齐”式手段得到政权,必定打好世代相传、一世到万世的基础后,才会行所谓“仁”术 。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庶矣哉!”冉有曰:冉有曰:“既庶矣,既庶矣,又何加焉?又何加焉?”曰:曰:“富之。富之。”曰: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曰:“教之。教之。”庶,多样性,自由。富,全面发展。教,完善的社会结构。庶,多样性,自由。富,全面发展。教,完善的社会
11、结构。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善人、教民之道最终形成的强大文明力量,可以融合、同化那些未开化的、文明程度比较低的人、民族和国家。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那种不行“善人”之道,用“残、杀”企图使民众战栗、恐惧而治理国家的,就是遗弃、背叛民众,而最终也将被民众所遗弃。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设置、建立“政”使行“圣人之道”、“善人之道”所得彰显,就像人把北极星的位置确定后,执持这位置相应定出其他星星位置 ,(那种把某种特殊的国体、政体等当成先验的、
12、四海皆准的原则而上帝化的玩意,都不是“为政”之道,只不过是一些根据私利而制造的谎言 )。论语解读5 子曰: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君子思不出其位。其位。”不谋不在其位之政不谋不在其位之政 .不谋划与现实变化的位次不符的政事、政治关系、政治制度、上层建筑、生产关系等等。 思,通“司”,司政。 子曰: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可知也。”孔子说:孔子说:“不患不患”,无位次;,无位次;“患患”,以,以“不患不患”的的“无位次无位次”而而“位次位次”。“不不患患”,不以自己,
13、不以自己“所知所知”来选择,就是来选择,就是“能知能知”。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人之不能己知也”的省略 孔子说:不患别人或自己不明了自己,患别人或自己不能明了自己啊 。 子曰: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患人不明了自己,患“人不知”的世界啊。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说:人没有深远的审察、思虑、谋划,必然缠附祸患。 论语解读6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察焉。孔子说:一切现象,当被认为是恶的
14、就会被厌恶,对此必须摈弃一切孔子说:一切现象,当被认为是恶的就会被厌恶,对此必须摈弃一切 厌恶当下直观;一切现象,当被认为是好的就会被喜好,对厌恶当下直观;一切现象,当被认为是好的就会被喜好,对 此必须此必须摈弃一切喜好当下直观。摈弃一切喜好当下直观。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孔子说:没有智慧,不可能承担君子的使命;没有智慧,不可能建立社会正常的秩序;没有智慧,不可能产生使人智慧的言论。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先验地依天生、先验而有智慧的人,只是
15、爱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先验地依天生、先验而有智慧的人,只是爱好学习、研究先哲遗典、古代典章,并在实践中对此印证、选择的人。好学习、研究先哲遗典、古代典章,并在实践中对此印证、选择的人。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说:无论古今,真正的学问与学人,都不离孔子说:无论古今,真正的学问与学人,都不离“内圣外王”、“为己为人”的一体之学。论语解读7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说:民众当下适合的,放任民众去蹈行、践履;民众当下不适孔子说:民众当下适合的,放任民众去蹈行、践履;民众当下不适合的,放任民众运用智慧去
16、创造、创新。合的,放任民众运用智慧去创造、创新。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实践教导你,以此而有智慧啊。依智慧而进一步实践,以此孔子说:实践教导你,以此而有智慧啊。依智慧而进一步实践,以此而有新的智慧;不依以实践而有的智慧进一步实践,就不会有新的智而有新的智慧;不依以实践而有的智慧进一步实践,就不会有新的智慧。这,就是最根本的智慧。慧。这,就是最根本的智慧。 子曰子曰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孔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