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背影》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背影》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背影教案 背影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1、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明确文章的线索; 2、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3、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1、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
2、。学习本文,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 2、内容探究上,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3、在写作练习上,学习运用截取法来叙事抒情的训练; 4、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来掌握内容,领悟内涵; 5、体会文章那朴实真挚的语言风格。 1、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 2、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而且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1、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2、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 3、背影”作为全文线索,感情的
3、聚焦点在文中多次写到,尤其以父亲为买橘子而过铁道那个场面时的描写为最详细它的描写特点与感人力量; 4、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 1、明确“背影”是课文的明线,“父子深情”是课文的暗线,二者和谐统一,结构文章的特点; 2、体会文章余音袅袅、情思绵绵的意蕴。; 3、文章所体现的浓浓的父子之情,让人感动,而“我”的四次流泪和父亲的四句话无一不再体现这种感情,让学生从中体会平凡亲情的伟大和可贵,同时让学生联系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语: 父爱是拐杖,让我们在人生中少摔跟头。 父爱是良言,让我们作出正确的判断。 父爱是阳光,让我们健康的成长。
4、父爱是音乐,让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 父爱是蜡烛,默默的为我们奉献着自己。 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 2、作者简介: (配以音乐,用录音的形式对作者的一些情况作介绍,浮光掠影之后在屏幕上出现作者的简介和作品,从作品中导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背影。) 3、以朱自清的父亲读背影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1928年,我家已搬至扬州东关街仁丰里一所简陋的屋子。秋日的一天,我接到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的散文集,我手捧书本,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卧室,让他老人家先睹为快。
5、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的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像猛然放射出光彩。4、介绍作者和他父亲的故事: 在现实中,朱自清的父亲是一个带有浓重男权主义色彩的男人。为此,受过新思想熏陶的朱自清与父亲曾有过龃龉。原因是父亲娶妾,导致家庭失和。后来朱自清曾两次主动缓解和父亲的矛盾,都没有成功。朱自清在扬州教书时父亲还擅自通过校长把他的薪水全部给支走,使得朱自清不得不靠向朋友举债度日。所以才有了课文开头讲到两年余里和父亲不相见的事情发生。晚年的父亲朱鸿钧实际一直挂念这个在外讨生活的长子,可传统的“父子纲伦”使他不愿向儿子认错,于是就以惦
6、记孙子的名义和朱自清书信往来。1925年朱自清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时候,十月的一天接到两年多“不相见”的父亲自扬州寄来的一封家信。父亲在信中提到:“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中国有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封家书令长久离家的朱自清先生心潮 难平,虽然对父亲的成见积郁在心,但想起父亲近年为人处事的艰难,想起父亲信中说的大去之日不远,不禁心生内疚、感恩之情,背影一文便在这样的情感交汇中产生了。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积累字词: 差(chi)使:旧时官场中称临时委任的职务,后来泛指职务或官职。 奔丧:在外闻亲人去世而归。 狼藉(j):散
7、乱不整齐的样子。亦作“狼籍”。 典质:典当,抵押。 光景:境况。 赋闲:没有职业在家闲居。 勾留:逗留。 茶房:旧时称在旅馆、茶馆、轮船、火车、剧场等地方从事供应茶水等杂务工作的人。 妥帖:恰当,十分合适。 踌躇(chuch):犹豫。 脚夫:旧称搬运工人。 马褂:旧时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对襟短褂。 蹒跚(pnshn):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也作“盘跚”。 箸(zh):筷子。 大去之期:辞世的日子。 2、文中共有几次写到“背影”?给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一次?文章为何以“背影”为题? (1)四次写到“背影”:点题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分别时的背影、想念中的背影。 (2)感触最深的“背影”:买橘子的背影。
8、 (3)“背影”贯串全文始终。 3、有感情的朗读买橘子的背影分析作者是怎样细致刻画这一“背影”的?你认为用得最生动的动词有哪些? (1)感情基调:舒缓、深沉。 (2)买橘子时的背影的刻画: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3)几个生动的词语运用:蹒跚、探、攀、缩、倾。 4、小结:父亲年纪大了。但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不顾掉下月台的危险,艰难的“攀”着、“缩”着,“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份浓浓的爱子之情,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得泪流满面呢? 5、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本段,熟读成诵。再次体会父亲的爱子深情。 6、听读课文,把握内容。 (1)圈点勾画生字新词。 (2)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3)勾画出人物、地点以及具体
9、的事件。 提出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带着任务听读。在听读中学生们初步感知了文章的情感基调,理出了课文的具体内容:包括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说了哪些话,儿子几次流泪的情形等等。基本明晰了课文的脉络。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父亲的话语不多,请找出最让你动情的父亲的话语,谈谈你的体会。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体会:担心儿子过分悲痛,宽慰儿子。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体会: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体会:担心儿子旅程口渴,眷眷深情溢于言中。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体会:临别嘱咐,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 (5)“
10、进去吧,里面没人!”体会:担心儿子,细心关照。 2、小结:这些简短的话,含义丰富。有离别的愁苦,有对儿子不谙世情险恶的担心,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有经济拮据的难言之隐。我们似乎听到了那位父亲拳拳的爱子之音,多好的父亲啊! 3、文中有几处,作者的泪在无声的流,请找出来细心品味。 (1)第一次流泪:家境惨淡,悲哀的泪。 (2)第二次流泪:望父买橘,感动的泪。 (3)第三次流泪:“背影”消逝,惜别的泪。 (4)第四次流泪:思念父亲,伤心的泪。 4、小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的四次流泪,情思绵绵,强烈地撞击着我们的心扉,在朦胧的泪光中,那份永恒的父子深情在无尽地蔓延.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
11、、我来找背影: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自读课文。 (2)找出父亲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送行的? (3)找出文章中哪些地方出现了“背影”,共出现了几次? 2、我来读背影: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背影”细细地品读,读出背影所蕴涵的情感。 (可以按“听听示范读”键,可以听到其中一段背影的录音,“望着他走出去我的眼泪又来了”) 3、我来看背影: (1)文章中有哪些句子具体描写背影呢? 明确:具体见课件。 (2)看了父亲的背影,文中的“我”是怎样的反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映? 明确:看了父亲的背影,我“哭”了,而且哭了四次。对父爱的感念。 4、我来说背影: (1)买橘子为例,对于背影,你想说些什么? (让
12、学生自由的发挥。) (2)在写背影之前,作者先做了哪些铺垫? 明确:父亲是个胖子。 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布棉袍。 (3)文中哪些动作刻画十分精细,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攀、缩、倾。 (4)感情的交流是双方的,作者还用自己的行为去呼应了吗?在哪得以体现? 明确: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 (5)对于其他几处的背影,你还想说些什么?(自由发挥) 5、我来填背影。 联系文章,结合自己的理解,用简洁的词语填空。 明确:第一次点题的背影; 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 第三次离别时的背影; 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 6、我来感背影: 你作为旁观者,从父亲的背影中看出了什么?那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明确:慈爱
13、、迂执、艰难和努力,困顿和挣扎,是一个慈父,是一个好爸爸。 7、我来写背影: (1)契诃夫“你忙着描写人物的脸这又是老一套,这样的描写是可以省掉的,五张描写得很详细的脸,会使读者的注意力疲劳。” (2)姜白石“文章有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众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字不俗。” 如果让你来写背影,你会如何来写,开动你的记忆储备,回想你父母的背影,也来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积累语言: 1、设置情境,导人新课: 情是一个永远不老的话题,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通过抒情的笔调写出了浓浓亲情,你积累的有关父爱深情的优美句子有哪些?我们一起交流赏析一下吧! (1
14、)“父爱像一把大伞,总在有雨的日子里擎着!” (2)“父爱是一座大山,挺拔伟岸;父爱是一片汪洋的海,浓郁深远!” (3)“父亲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盏明灯,在我迷路的时候,照亮我的行程!” 2、有选择的投影学生积累的优美句子,交流背诵。 3、小结: 同学们摘记的句子中都融入着浓浓的情意,希望同学们多积累背诵,你的语言也会靓起来。 二、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对比阅读,品评父爱,领悟流泪的原因: (1)朱自清和他父亲的故事背影中父亲形象的比较。 在作者的心目中,父亲曾经是那样的不可亲近,完全是一个拥有绝对权威的家长形象,而这一次,权威形象隐去了,让人看到的是一个细心周到、罗哩罗嗦的慈母般的形象。
15、(2)家中事情很多父亲执意送行“我”的自负、并不领情、“暗笑他的迂”对比。在特殊背景下的送行彰显了父亲对儿子爱之深沉;而儿子的不理解更凸显了父爱之纯粹。(3)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紫毛大衣. 这是最中国式的父母之爱,最朴实的一种表达爱的方式,父母在爱孩子时是一种“无我”的状态,特别是贫穷人家的孩子最能理解这一点。 (4)买橘时身体的沉重、衰老买橘回来“心里很轻松似的”。 身体的衰老不便总会被精神的强大所取代,他在尽自己所想为儿子做一切,唯恐不周让儿子受了委屈。“做了许多大事的”父亲,为儿子亲历亲为,爱子之心已在无言中被深刻表达。 (5)“我”最初的不领情、自作聪明、“暗笑他的迂”后来的流泪、理
16、解了父亲。 当那个蹒跚、肥胖、吃力的背影出现在眼前时,作者的情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但中国男人对情感的表达是含蓄的、沉默的,不会有面对面的哭泣,不会有哭哭啼啼的原谅申诉,而是用背后的、偷偷的黯然落泪作出了情感的诠释。泪花成了一种自省的镜子,映照出一个年轻儿子的无知与自悔,以及对老父亲的理解和爱。 2、异中求同: (1)品读“买橘”一节,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表达。 在我们的中学课堂里,曾有无数的人把父亲买橘时的背影留在了记忆里,“背影”成了父爱的代名词,这是为什么呢?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问题,让学生在读中完成这样一个替换活动:用简洁的语言概述父亲买橘的过程,以此来替换原文的描写内容,并将替换后的内容
17、与原文进行比对,在比对中,学生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作者的描写更具体、更细致。这时,我引导学生重新回到文本,勾画出细致描写父亲动作、外貌的词语并加以品味揣摩,在品味中细致比较词语的意味,从词语中找到情感的附着。 3、联系生活体验,感同身受,升华父爱。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体验与作者的情感相链接,通过比较,继续打通与作者的情感通道。 在文中朱自清先生被父亲深深地打动了,而打动他的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做了一件最普通的事。借此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他们的父母令自己感动甚至流泪的故事。引导他们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亲情不只是我们一贯提到的“无私、伟大、付出”的代名词,它还包含宽容和谅解。 三、合作探
18、究,明确文章的线索: 1、像其他散文一样,背影也有它明确的线索,试试看,能发现吗? (1)“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四次:文章开头,点出背影;父亲买橘子,刻画背影;父子分手,分别背影;文章结尾,照应背影。 结论:文章的明线一背影。 (2)文章开始引出回忆;而后渲染浓重的悲凉氛围;接下来的送别,更是直接表现父子情 深;结尾思念,催人泪下。 结论:文章的暗线父子深情。 (3)小结:文章通过“背影”将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并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照应了标题,使文章贯穿一气,浑然一体,所以说“背影”是文章的明线;同时文章处处涌动着挚热的情感,所以说父子深是文章的暗线。两条线索一条主外,一条主里,和谐
19、统一,结构文章。 2、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1)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三段),交代人物,叙述跟父亲奔丧回家的有关情节,为描写父亲的背影作好铺垫。 文章开头一句,落笔点题。“二年余”表明“我”清楚地记得和父亲分离的日子。副词“已”体现出“二年余”在作者的心目中已相当漫长,想望之情,不言而喻。两年多的分离,“我”对父亲的思念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点出题目。接着,转入对“那年冬天”往事的追述。“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短短两句呈现出人事错迁、谋生艰难之感。“我”从北京到了父亲的住地以后,“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其潦倒之状,又使“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因为“祸不单行”,所以
20、回家之后,靠“变卖典质”,才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里所用的“祸不单行”、“亏空”,“借钱”、“丧事”等词语,一方面是当时情况的真实写照,同时也使后面“家中光景很是惨澹”的形容更有着落。 这些叙述和描写,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世态的灰暗。这篇散文所叙述的情节,所抒发的感情,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的,也是此文为之感动共鸣的重要原因。 (2)第二部分(第四至第六段),写父亲为“我”送行的情景,重点描写父亲的背影,表现父子间的真挚感情。 丧事完毕,因为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所以父子便一路同行到了南京。到南京之后,因为父亲要谋事,须接交各种关系,忙是可以想见的。所以说定要一个熟识的
21、茶房为“我”送行。“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这既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怀,同时也说明了他对茶房的不放心。父亲当时异地谋生,正须多方奔走,又难以抽身,因此,他“颇踌躇了一会”。“踌躇”,反映了在父亲心中谋事与送子的矛盾。而“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则又表现了父亲毅然将生计暂时搁置,执意为“我”送行的真切感情。“终予”二字,把父亲对“我”无限关切、过分忧虑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去写的便是车站送行的场面。进了车站以后,父亲“忙着照看行李”,“忙着向脚 夫讲价钱”,“送我上车”,“给我拣定靠车门的一张椅子”,“嘱我路上小心”。父亲操劳忙碌的形象展现在面前。可“我”那时由于太年轻,对父亲尚
22、不能完全理解,以至于还在“心里暗笑他的迂”。作者行文至此,一种近乎忏悔的感情不觉流注笔端“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自我责备之中,包含着深切的内疚与怀念。在车上坐定之后,父亲又要为“我”去买橘子。但买橘子,“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又胖,吃力之状可以想见。因此,父亲当时去买橘子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记忆。当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时,“我”心中的酸楚是自不待言的。“蹒跚”一词,说明父亲年事已高,步履不稳,过铁路需人扶持。而今,为了“我”却在铁道间蹒跚前往。因而当看见父亲“用两手攀着努力的样子”的背影时,“我的眼泪”便“很快地流下来了”。这“背影”集中地体现了父亲
23、待“我”的全部感情,这“背影”使“我”念之心酸,感愧交并!望着父亲那吃力的背影,“我”禁不住热泪涌流,但为了“怕他看见”,“我”又“赶紧拭干了泪”,互相体谅的父子真情,表现得维妙维肖。父亲终于买来了橘子。当他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这赶紧去搀的动作,表现了“我”又疼,又愧,又欣然若释的复杂心理。疼的是父亲为“我”受累,愧的是父亲为“我”买橘,欣然若释的是父亲终于安全归来。父亲回来之后,“我”虽然没讲一句话,但一腔深情都流露在这“赶紧去搀扶”的动作之中。回到车上,父亲“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一股脑儿”一词,表现了父亲当时高兴的心情。但父亲高兴的仅仅是为“我”买到了橘子,他的心
24、头是并不轻松的。他谋生无着,而“我”又即将离他远去,兴从何来,所以文章说“心里很轻松似的”,“似的”二字说明父亲并不真正轻松,之所以做出仿佛轻松的样子,是为了宽慰那正心中眷眷的儿子,橘子已经买来,行李也早就安放停当,嘱咐的话也已经说过,看来没什么事了。但父亲并没有马上离去,而是“过一会”才说出告别的话。这“一会”之间,有拳拳的依恋,有惜别的惆怅。父亲终于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临别的嘱咐,又一次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牵挂与系念。一直到他走了几步之后,还回过头来说“进去吧,里边没人”,仍关心着“我”的安全。但“我”并没有马上进去,而是“等他的背影我便进来坐下”。这里的“等”、“再、“便”三个字
25、,用得极有层次,它们真实地表现了“我”站在车门口,追寻注视着父亲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见时,才进去坐下的那种怅然若失的心情。“我”坐下之后,也许又看到了刚才父亲买来的橘子,一股热辣辣的感情又从心底兜起,“我的眼泪又来了”。(3)第三部分(最后一段),写对父亲的想念。 作者在描写了父亲的背影之后,予深沉的怀念之中,又想起了父亲的一生。“他少年出外谋生,独力支持,做了许多大事。”父亲是坚强而能干的。虽然如此,家庭生活仍然每况 愈下,“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父亲“触目伤怀”,脾气也变得易于暴怒了。因而,“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这并非父亲本来的感情,父亲仍旧是父亲。两年不见,又使他在“举箸提笔,诸多不
26、便的情况下,写了信来,仍旧“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并在信中写道,“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哀矜之中流露出孤寂、颓唐的况昧。它使“我”震悚,使“我”苦痛,使“我”想起父亲待“我”的种种好处,使“我”透过晶莹的泪光,又看见了父亲那凄楚的背影。父亲现在究竟怎样了,“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盼望之中蕴蓄着热切的思念。 四、语言特色: 这篇散文的语言非常忠实朴素,又非常典雅文质。这种高度民族化的语言,和文章所表现的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文章的完美结构,恰成和谐的统一。没有背影语言的简洁明丽、古朴质实,就没有背影的一切风采。背影的语言还有文白夹杂的特点。例如不说“失业”,而说“赋闲”,最后一节因父亲
27、来信是文言,引用原句,更见真实,也表达了家庭、父亲的困境和苍凉的心情与复杂的感受,同时,文白夹杂的语句,也笼上了一层时代赋予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特殊语言色彩。 五、写作特色: 这篇散文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是白描。全文集中描写的,是父亲在特定场合下使作者极为感动的那一个背影。作者写了当时父亲的体态、穿着打扮,更主要地写了买橘子时穿过铁路的情形。并不借助于什么修饰、陪衬之类,只把当时的情景再现于眼前。这种白描的文字,读起来清淡质朴,却情真昧浓,蕴藏着一段深情。所谓于平淡中见神奇。其次,作品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如写儿子“看见他的背影”,“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又写父亲买桔子回来时,儿子“赶紧去搀他”。这些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更加反衬出父亲爱子的动人力量。 六、行文立意: 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 第一次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第二次车站送别,作者对父亲的“背影”做了具体的描绘。 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催人泪下。 第四次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