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飞红滴翠记黄山.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3飞红滴翠记黄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飞红滴翠记黄山.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飞红滴翠记黄山导学案主 备: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解说词的一般写法。2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3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 以课文为例熟悉解说词的一般写法,学习对景物进行解说。2 从黄山的自然景观中认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3通过讨论交流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识大自然的伟大的创造力。2培养珍惜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学习重、难点重点1 掌握课文中使用的多种表达方式。2 学习变换角度从多方面描写景物的方法。难点1 体会黄山雄奇壮丽景色呈现出来的美,提高品鉴自然美的能力。2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意识。第一课时一、导入新
2、课1导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可见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之高。很多同学没见过黄山,一定想知道黄山是什么样子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关于黄山的课文飞红滴翠记黄山。请同学把收集到的有关黄山的诗句或传说在班上交流。二、课前热身1加红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地壳(k) 澎湃(pi) 万壑藏云(h) B阴晦(hu)温馨(xn) 犀牛望月(x) C山峦(lun) 娇娆(no) 浮想联翩(pin) D崛起(q) 苍穹(qing) 仙山琼阁(qing)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千峰竞秀(争、比) 万壑藏云(山谷) 望而生畏(惧怕)B曲干枝虬
3、(弯曲) 鱼贯而上(连贯) 浮想联翩(鸟飞的样子)C心往神驰(向往) 心惊胆战(害怕) 若即若离(好像)D登峰造极(极点) 昂首苍穹(天空) 澜翻絮涌(波浪)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A号称方圆500里的黄山,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瑰宝。( )B如果说泰山的日出是庄严神圣的话,那么黄山的日出则是无比的瑰丽、壮观、辉煌。( )C它们的形状千变万化,有立有卧,有挺拔,有俯仰、有斜插,有侧挂。( )D它守卫在天幕上,也守卫在人们的心目中,为迎接明天更美丽的日出,给那些勇于在困难中奋斗的人们以新的启迪。(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2、 指名朗读课文。四、设置问题,
4、讨论探究1、本文的材料在整体组合上设置了哪几条线索?明确: 2、文章从地质史上黄山的形成,写到黄山诸景:奇峰、古松、怪石、云海、日出和温泉,着力赞颂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伟大创造力和人类非凡的审美能力。作者是怎样将两者结合起来,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的?明确: 3、作者如何介绍黄山形成的经过和原因?明确:。 4、课文是电视解说词,因此课文写作角度就像电视镜头一样变化很多,并且是在一步步的转换。请在课文中找出角度转换的地方,并说说它们是怎样转换的。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明确:五、随堂演练阅读理解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是长江与钱塘江的分水岭,位
5、于安徽省南部,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全山面积大约1200平方公里。号称方圆500里的黄山,是祖国大地上的一块瑰宝。从高空俯视,在一片山水相间的万绿丛中,千峰竞秀,万壑藏云,郁郁葱葱,飞红滴翠。可谁能想到,眼前这座黄山,竟是亿万年前地壳中的帆布背包凝固后形成的花岗石群;这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群峰,竟是日晒雨淋、水流侵蚀这些大自然的能工巧匠“雕刻”“装饰”的结果!地质学家告诉我们,两亿多年前,黄山这一带是一片汪洋大海,过了一亿多年,海水退去,留下了一片丘陵。以后在猛烈的地壳运动中,地层断裂,岩浆活动,形成了黄山的基础。到了距今7000万年到6500万年前,地质学上称为新生代第三纪的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飞红 滴翠 黄山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