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案例.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案例.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案例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属于数的运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在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实例,学习加法的运算律。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在加法的计算中和演算中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有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基础。新教材安排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算律。片断一:师:牛顿因为看见苹
2、果落地,进行思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伟大的成果。可见,注意观察身边的一些平常、习以为常的现象,并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是多么的重要。师:随着天气渐渐转凉,从下个月开始,同学们都将投入到冬季锻炼中去。(出示课件),提问:从这张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参加跳绳活动的有多少人?2、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设计意图】从课堂的引入老师就以最贴近生活的冬季锻炼比赛为题,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学生提出了很多加法问题,从而很自然的进入了后面的学习。片断二:下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怎样列式计算?
3、指名口答,教师板书:2817=45(人)追问:还可以怎样列式?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完成板书:1728=45(人)这两个算式都是求的什么?它们的结果怎么样?那你能用一个符号把他们连接起来吗?(等号)板书:2817=1728,这是一个等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仔细的观察一下这个等式,在等号的两边,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设计意图】在这样一个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举例、验证,表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作用,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发现规律的一般过程,从而达到经历过程,讨论提升,归纳概括的目的。结合律的教学过程则更多的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推导,验证的一个完整过程。新教材的目标设定及教学过程,
4、更多的体现了动态生成,寓数学思考,探究,发现于一体的数学活动过程,教师只有把握住了这个精髓才能去上好课,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片段三:师: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在等号的两边,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生:不同点:等号两边的加数都一样,只是位置颠倒了。生:相同点: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师:你能够照样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生:甲数+乙数=乙数+甲数生:线段+方块=方块+线段生:a+b=b+a师:想一想:这样的算式能写几个?再仔细地观察这几个算式,从中你们有什么发现?你们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你的发现吗?生:a+b=b+a师:你这样表示的每个符号分别表示什么?生: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法 交换 结合律 教学 案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