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册5课发现与创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册5课发现与创造.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题第五课:发现与创造课型设计 应用课时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寻找,运用材料、设计制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对材料美感的发现和创造能力。过程与方法在发现与创造过程中,体会设计应用为我们带来的方便与愉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提升生活品位,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教学重点观察、发现材质的美感,运用艺术的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特征的新作品。教学难点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去巧妙地利用材料原有的形状,色彩,质感等因素创造新事物。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教科书等。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教
2、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让学生将事先收集的各种材料带到课堂,看看谁收集得多,收集得好。2、让学生观察、分析、想想自己准备的各种材料可以制作成何种艺术品?二、学生探究,教师引导。1、想一想,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有什么意义?这些材料的特性和生活中的用品有什么联系?怎样设计?设计出的生活用品如何能够增添生活情趣。创作时尽可能不破坏材料原有的特征,注意用最简练的方法进行创作,重点是想法巧妙,与众不同,注意美观实用。2、谈一谈,不同材料的形态、色彩、肌理给你哪些特殊的感受?你将如何利用它进行艺术创作?三、示范演示手工演示设计步骤。1、选择材料:吕制可乐罐,工具:剪刀。2、构思:根据
3、材料考虑制作什么东西(桌子、凳子)。3、进行创作:用剪刀剪出桌子、凳子的外形,再进行装饰美化四、学生创作首先是材料来源广泛,学生身边能够找的材料都可以利用,能使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感受材料的魅力。其次是材料类型丰富,自然物如植物草、叶、杆、种子、瓜果等,石块鹅卵石、岩石等,土陶土、黏土,动物羽毛、骨骼、贝壳等,人造物如纸不同厚度与质感的色纸彩纸,各种纸制品、纸废料,布不同纺织纹样与色彩的布料、线材,金属小金属块、铁丝、金属箔,彩泥,橡皮泥,塑料片,塑料瓶,塑料盒,易于寻找。第三,学生可以充分了解不同形状、颜色、肌理、质地的材料给人们带来的视觉、触觉感受,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第四,在创
4、作活动中可以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自己动手制作学习、生活用品,又可以增添学生的生活情趣。1、根据自己寻找的材料,动手设计制作用于学习与生活的小型日用品,增添一份生活的情趣。2、根据材料的美感因素,设计制作装饰画,美化我们的学习生活环境。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研究设计方案并交流,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设计活动。 五、课堂小结、拓展。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掌握创作的基本设计原理,形成设计意识。学会选择材料、运用不同的材料大胆表现,创作较优秀的作品。并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能与同学探讨进一步解决设计的难点,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清晰、灵活、独特。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自主研究,
5、集体协作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表达思维、交流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创作、欣赏、批评的能力。从而达到学生的综合发展。 板书设计发现与创造一、观察、发现、感受材料的美感1、收集生活中可加工利用的材料。2、收集自然界中具有美感的材料。二、选择类型丰富的设计材料。各种纸材、塑料、木材、石头、金属等。三、分析不同肌理、色彩、形状的材料,激发创作思维。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通过课本的图片、教师学生收集的资料、材料,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和想象力;教师的范作拉进学生与创作活动的距离;美术设计知识、创作知识的补充,提高了学生感受、发现和利用材料的创作能力;多媒体手段补充的图片资料,扩充了学生的眼界,从而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师生的互动学习帮助学生解决了设计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所接触和感受的材料带给人们的视觉效果,发现、了解材料的美感特征和独特效果,加工工艺以简洁取胜,以巧妙的构思取胜。认识发现与创造和变废为美的关系。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对材料美感的发现和创造性利用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提升学生对生活用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