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教学设计(精选6篇)_已亥杂诗教学设计.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精选6篇)_已亥杂诗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己亥杂诗教学设计(精选6篇)_已亥杂诗教学设计.docx(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己亥杂诗教学设计(精选6篇)_已亥杂诗教学设计第1篇: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刘新苗 【教学目标】 1、读、背、诵本诗。 2、联系上下文、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 诗句1-2行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情感。(难点) 诗句3-4行表现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前我们学的诗多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今日我们将学习一篇距今仅一百多年,清代龚自珍的一首诗。 .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
2、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予着深意,诗歌奇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来回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二、赏析全诗 1、齐读本诗 2、学生借助工具书翻译本诗(学生代表翻译,老师总结)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袤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际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志向,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
3、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切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3、小结(主题归纳)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际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志向至死不变的执着看法。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三、质疑思索: 1.诗人为什么要辞官回家?是否从今不再关切国家命运? 诗人离京时,正是鸦片斗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情愿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辞官回乡;但是他仍旧为国家的命运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还想着为国家做些事情。 2.诗人是怎样把自己的一腔离愁别绪表达出来的
4、? “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李煜曾有词写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以李煜亡国被囚之愁自诩,可见忧愁之深。诗人为了衬托离愁,特殊把离京时间选在了傍晚,马致远散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用晚景衬托离愁。诗人通过比方、衬托把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吟鞭东指即天际”本句虽无愁字,但也能表现诗人离京之愁。天际是指诗人家乡杭州,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际 ,很难再回京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离别之愁,伤怀之意,含而不露。 四、随堂检测 1、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迟疑孤独和悲壮豪迈困难心情交织一起?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际。 2、诗
5、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切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a、离别悲伤;b、回来的开心;c、主动的人生看法 五、拓展延长 古代诗人如何描写落花 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嘘唏感叹。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花自飘舞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 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少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仍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六、背诵全诗 七、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离愁别绪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以“落红”自喻 八、教学反思 教学之
6、后,我还反思到了自己在上全部古诗存在的一点共同缺陷,那就是对学生课外诵读的培育不够。因为学习古诗,课外阅读记诵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课外诵读不断的积累可以提高对古诗的理解感悟实力,可以丰富对古典文化的修养,亦可以使心灵得到陶冶净化。因此,我们老师应当特殊关注学生课外阅读记诵古诗的状况,对诵读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检测与评价。检测的形式可以敏捷多样,最好采纳寓教于乐的形式。比如通过嬉戏绽开竞赛,比一比谁背的古诗多,谁读得好。在课堂上也应当常常性地诵读学过的古诗作品,温故知新。老师在评价学生的表现时,应正确对待其个体差异。对记诵实力强的学生刚好表扬,对实力稍差的学生加以激励,培育呵护孩子们学习古诗的
7、爱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是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默读重视不够,这节课上我给学生的默读时间有点少了,因为默读是体验作品情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改善,多学、多思、多请教、多观看专家们的讲座,在反思中不断的完善自己,争取在教学上有新的飞跃。 第2篇: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垣曲初中主备人: 杜俊霞 审核:七语组 执教人: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 2、品尝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4、背诵默写诗歌。 学习过程 一、走近作者 【龚自珍】(1792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
8、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代表作】定庵文集。 二、写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来回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 思绪万千的他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在这路途中,龚自珍一有感受便写下来,扔进篓里。他珍惜诗篇,315首诗一首都没丢。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留意节奏,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际。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2、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
9、解课文大意。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际。 落花。 诗人的马鞭。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大意: 浩浩荡荡的离愁别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长,离开京城,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际一般。我辞官归乡,如同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四、细读感悟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际。” 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袤天际。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衬托,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离愁别绪和回来的喜悦交织一起 “浩荡”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离愁”,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
10、 “白日斜”三字一笔勾画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衬托离愁。 诗人通过比方、衬托把“离愁”表现得淋漓尽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旧关切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忱。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落红”的形象,就成了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牺牲自己,培育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 不甘于沉沦,为国家民族贡献力气。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著的忠忱。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2003年,一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让我们记住了钟南山院士。 2020年,钟南山84岁,再次挂帅抗击“新型冠状肺炎”。 人民日报这样评
11、价他: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威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始终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李兰娟院士曾多次表示:“我个人已经向国家提出来了,我可以带队去支援武汉” 2月1日,73岁的李兰娟院士带着她的团队,奔赴武汉。她表示:“我没考虑什么时候回来,希望危重症病人得到救治!” 李兰娟院士始终在与病毒赛跑,每天只睡3个小时。 他们真可谓: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五、课堂小结 这首诗以“落红”自喻,抒发了诗人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困难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满腔热忱和献身精神。 六、随堂练习 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迟疑孤独和悲壮豪迈困难心
12、情交织一起? 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切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 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七、作业 1.背诵课文,并用楷书默写。 2.摘抄积累诗文名句。 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其五) 叙事浩荡离愁,黯淡宦情 以“落红”自喻, 抒情不甘退伏,向往将来 寄寓爱国情怀 第3篇: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 (1)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2)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3)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过程与方法 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长。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盼人才辈出的剧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的基
13、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打算】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课题 课前活动:现在还没有上课,我们先来做做小嬉戏,放松放松!第一关,看图猜古诗。会背的一起来背背。你们真厉害,张口就来。我们走进其次关,妙语生花用古诗。哇,你们不仅会背,还能活学活用呢。最终一关,只言片语猜古诗。请你猜猜下面的文字说的是哪位诗人?是白居易呢,还是龚自珍呢?哇,这都能猜对,看来你们课外读了不少诗呢。好了,咱们放松的差不多了,打算好上课了吗?好,上课! 1、今日我们就要来学一首龚自珍写的诗己亥杂诗。细致看老师写课题,请书空一起写。己字可千万不要出头。杂字的最终两笔是点,而不是撇和捺。(板书:己
14、亥杂诗) 2、谁来读读课题。3、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释诗题 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 师述: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己在天干的第六位,亥在地支的最终一位,组合在一起就是1839年。这一年龚自珍辞官南下,一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315首日记体组诗。因为都写于己亥年,所以将这315首诗都称为(读课题)己亥杂诗。 1839年的其次年,也就是184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吗?(学生依据课前的搜集汇报:鸦片斗争。) 小结:这一年,正是鸦片斗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这首诗
15、。 三、读诗韵 1、下面我们走进古诗,请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下面谁情愿来展示你的朗读? 师:你读得字正腔圆。今日我要教大家一种读古诗方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读得长而轻;三声四声读得短而重。咱们来看第一句,“九”是第三声?所以读得短而重,“州”是第一声?读的时候就要长而轻,留意老师的手势,我手没有收,你就不能停,我来示范读第一句。其次行,你们来,留意,我的手势不停,你们也不能停。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方法要学以致用,请你们自己练习。谁情愿来第一个来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者。看着我的手势来,你不仅是勇者,你还是智者,一学就会。 小结:同学们自学实
16、力真强,一学完就能完成得又好又快。 3、男女合作读。 4、师生合作读。 4、全班读。 四、释诗意 同学们读得可真投入啊!诗,咱们已经读准音,读出节奏了。那么诗的意思你读懂了吗?请你借助下面的注释来理解诗意,起先吧! 学生小组自由沟通,解决以下内容: (1)九州生气恃风雷: 1、你读懂了哪里?哪怕一个词也行。你是怎么读懂的?板书:九州生气(我看了下面的注释)嗯,借助注释是我们理解古诗的常用方法。 2、“请你连下来说说。(风雷:师解:唉,一般的暴风雷电能让祖国生气勃勃吗?一场暴风雷雨之后,大地会怎么样?暴风雷电来临之前,世界是什么样的?(黑沉沉的,死气沉沉的。)那也就是说,中国想要生气勃勃,就要靠
17、一场如暴风雷雨般的改革(板书:改革)你真厉害,课处的学问真丰富。一般的风雷当然不能让中国生气勃勃,所以这里的风雷是指暴风雷雨般的变革)。 (2)万马齐喑究可哀: 为什么须要“暴风雷雨般的变格”呢?或许其次行会告知你答案。 这一行你又读懂了哪一个词语?(板书:万马齐喑) 正是因为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让人觉得可悲,所以要变革!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么该怎么“改革”呢?三四两行或许会告知你答案。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拘什么意思?格呢?把他们组合起来呢?(板书:不拘一格) 小结:对于我们不知道的词语,我们可以把他们拆开来说明。这也是了解词语意思的一种方法。 四、悟诗情 (一)、我
18、们大体了解了诗意,从诗意中我们知道了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这是一种怎样的局面呢?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祖国的大街上看看吧。 (1)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犹自高唱玉树后庭花 读,在清朝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难怪龚自珍说要“改革”了。读 (2)这是达官贵人,他们夜以继日与歌妓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他们忘乎所以,只图贪图宴乐于西湖。读清朝的官员又何尝不是呢!怪不得作者说要“改革”了。读 (3)这是当年外国人拍摄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东亚病夫的形象世界流传。连林则徐在上表朝庭的奏书中也这样写道:“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啊!这要的局面还不要“改革”吗?再不,就来不及了。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己亥 教学 设计 精选 已亥杂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