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基本功训练.doc
《小学体育教学基本功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体育教学基本功训练.doc(1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体育教学基本功训练课程简介本课程首先阐述了小学体育教材的讲解与示范方法,继而对教材的处理方法,包括教材处理的要求,处理教材的途径,教材素材的筛选,以及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技能训练,教学设计技能,教学实施技能及分析评价技能做了详细的讲解。最后,本课程还就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与考核方法,体育微格教学的作用及基本方法做了进一步探讨。 第一章小学体育教材的讲解与示范方法第一节讲 解 方 法讲解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材名称、学习目的、动作要领、练习方法和要求等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语言必须科学、简练、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还要富有感情。
2、因此,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是教师运用讲解法的基本要求。具体的讲解方法有:直述法、分段法、概要法、侧重法、对比法、问答法、启发法、形象法、比喻法、评价法、教育法、激励法、“双簧”法等。一、直述法直述法是教师直接叙述教学内容,动作名称、结构、要领,练习的方法、顺序和要求的一种讲解方法。一般说来,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简捷、明快的讲述,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使用这种方法时要开门见山,简明扼要,给学生一个直接而鲜明的印象,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氛围之中,使学生活动自然地进入主题。例如,进行跳高教学时,教师可这样说:“同学们,今天我们练习跨越式跳高的过杆动作。”直述法是各学科
3、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并不是惟一的方法。如果在课堂上将此法当做惟一的方法,或使用不当,将会出现下列弊病:1. 一堂课完全由教师讲,不易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注意。2. 学生主动活动的机会少,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创造能力。3. 讲述过多,缺乏直观性教学活动,不易使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运动技能。4. 有的教师讲述时,只是把教材中叙述的动作要领复述一遍,浪费了许多教学时间。上述问题的产生,有的是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所致,有的是因为教师不会应用。为避免上述缺点,教师在讲述时应注意下列各项要求:1. 教师要认清直述法的特点和利弊,了解其局限性,不把讲述法当做惟一可行的方法,要和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运用。2. 教师
4、要熟悉并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对新出现的术语,应先做解释。3. 教师讲述时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其注意力。4. 教师讲述不要离题太远,要少说题外话,抓住重点,突出主要问题,揭示主题。5. 教师讲述应尽量与直观教具、动作示范相结合,使学生在接受教师讲述的信息的同时,又能获得生动具体的印象。6. 教师讲述之后,可适当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7. 教师讲述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要太短。过长会显得单调,容易使学生疲劳;太短会影响新动作概念的形成,缺乏吸引力。8. 教师所使用的语言,要能被学生所接受,要尽量使用普通话。9. 教师讲述时的仪态要端庄自然,声音要清晰,音量要适中。为此,教师要努力掌握
5、语言艺术,利用语音、语调和适当的表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结合学生既有的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用打比喻、举例、讲故事等办法,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10. 教师讲述的速度要适当。速度太快,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不易理解;速度太慢,则容易使学生倦怠,分散注意力。重要的地方要稍作停顿,简单的动作可讲得快一些。对一堂课时间的把握,预先要统筹安排。讲述要有系统,有条理,逻辑严密,用词准确恰当。 二、分段法分段法又称分讲法,是把完整的动作按照其技术结构合理地分为若干部分,然后有步骤地针对各个部分进行教学,最后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整个动作的一种讲解方法。分段法的优点是可以简化教学过程,缩短教学时间,使学
6、生提高学习的信心,较快地掌握复杂动作的关键部分。缺点是动作的衔接性易受到影响,易使一个完整的动作被割裂,破坏动作的整体性。所以,在运用分段法教学时,一定要十分注意一个动作中各个部分的结合部位。例如,进行跳高教学时,我们将完整的跳高动作分成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四个部分,教学中就应注意助跑与起跳的结合,起跳与过杆的结合,过杆姿势与落地的结合等。在教学实践中,分段法一般适用于某个较复杂动作的难点部分、能组合成成套动作的某些动作过程,以及结构有明显阶段性的内容的教学。不论属于何种类型的动作,只要是运用分段法进行教学都必须注意分段的层次和顺序。分段的层次有三种:第一,单层分段(即纯粹分段法)。单层分段
7、即是将一个动作分为若干部分,先逐部分教学,然后再合成一个整体进行教学。例如,在跳远教学中,先教助跑,再教起跳,然后教空中动作,再后教落地,最后教跳远的完整动作。这种单层分段仅适用于动作结构不紧而各部分较分明的运动项目的教学。第二,多层分段(即渐进分段法)。这是在单层分段的基础上,在完成一、二部分后,将完成的部分进行综合练习,即按ABABCABC这样的次序进行教学的方法。例如,在跳远教学中,学完助跑和起跳后,不是再学习空中动作,而是把助跑与起跳结合起来练习,然后学习空中动作,再把助跑、起跳、空中动作结合起来练习,这样,一直到学会完整的跳远动作为止。多层分段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些动作结合较严谨的运
8、动项目。第三,单层多层结合分段(即反复分段法)。对一些阶段性较强,而其中一些阶段结合较严密的项目,可以采用单层与多层结合的分段法,即采用AABABC这样的次序进行教学的方法。这种方法并具单层与多层两种方法的效能,既可避免多层的重复性,又可避免单层的分割性。例如,在短跑的教学中,起跑、途中跑、撞线都可以采用单层分段法,而对起跑后的疾跑和撞线前的冲刺则可采用多层分段法,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易于正确地学会短跑的完整技术。分段的顺序有两种:一是按动作结构顺序决定分段的顺序。这种方法有利于对动作建立完整结构概念,但对掌握动作却不一定有利,它较适用于单层分段的动作。例如,进行一套技巧性动作的教学,就可按照动作
9、的顺序,先一个一个练习,最后完成全套动作。采用这种分段顺序时,教学重点应是那些各部分难易程度较一致的动作。二是按动作各部分难易程度安排分段顺序。这种分段顺序的安排可以先易后难,也可以先难后易或难易相间,安排的根据是动作本身结构的特点。有些动作突破其难点后其他部分就会迎刃而解,则应先难后易;有些动作要在掌握较易的部分后才有利于难点的突破,则可以先易后难;有些动作较复杂,有些难点要在某些部分完成的基础上才便于掌握,一些部分在突破某个难点后即不攻自破,那么这种动作的教学顺序则可采用难易交叉的分段顺序进行。三、概要法概要法即教师运用概括性的语言,对所授内容和要点作大概的、总括性的讲解,给学生以鲜明而深
10、刻的印象的教学方法。概括性的辩证思维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形式。概要法就是人类概括性思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再生产知识和发展智能、体能的过程,不需要像人类认识客观世界那样重复地多次认识、多次实践,只需对极其有限的典型事例进行分析、比较、抽象等心智操作,找到它们共同的性质,进而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即可。体育术语就是从体育运动技术中提炼出来的专门性的最集中、最概括、最精练的技术用语。它是人们长期从事体育运动实践的产物,是人们从事体育工作时用以统一认识,便于交流信息的特殊用语。许多体育术语是用概括性的词语来说明某个动作的名称、技术特点、动作结构、动作规格等的。在教
11、学实践中,教师应善于运用体育术语,使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典型事例(即不同的动作)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动作术语是对动作最本质的概括,如投掷项目最后用力时的“超越器械”动作,便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此项目的技术要领。体操教学中的“前滚翻”、“后滚翻”等动作名称本身便明确了动作的结构特点。有经验的体育教师运用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常把一些技术较复杂的内容和动作过程的核心要领进行归纳、提炼,概括成几句话,甚至是几个字。这几句话或几个字便可称得上是教学语言的高度概括。例如,把推铅球的技术要领概括为“蹬、转、送、挺、撑、推、拔”七个字,形象而又层次分明。还有的教师把较复杂的内容编成口诀讲解。口诀的特点是语
12、言简练,条理清楚,有一定的节奏韵律,有些类似顺口溜或歌谣。将其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效果较好。运用概要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 低年级学生缺乏对体育科学常识和动作技术的实感,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指导学生着重观察那些概括时必用的感性材料,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可供分析、研究的事实,使概括教学顺利进行。2. 概括教学不一定都要从感性材料开始,也可以将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作为概括的客观基础。教师在教学之前就应该有计划地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为进行概括性的教学打好基础,使学生在概括更深刻的结论时有可供分析、研究的材料。例如,在推铅球教学中,要求“转髋”、“送髋”,这时要首先使学生明白髋部指的是人
13、体的什么部位,怎样的动作叫“转”和“送”;只有当学生完全懂得了这些内容后,“转髋”、“送髋”的术语才能帮助学生领会正确的技术要领。3. 如果学生对某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还不足以用来作为进行概括教学的基础,教师应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把旧知识和新概念结合起来,作为分析研究的材料。例如,练习支撑跳跃动作时,要求“快速推手”,教师就要向学生讲清“推”字的含义。“推”是指主动发力推离器械,而“按”或“扶”只是停留、扶持,没有快速推离的意思。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师可把器械面比喻成一块烫手的铁板,必须立即推离,而不能扶持或按住,这就很容易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了。4. 口诀只是为了把较复杂的内容加
14、以简化、条理化。口诀必须紧扣动作结构和要领,绝不可为了追求语句顺口和押韵而偏离动作的本质。口诀应力求简练和有层次,能用一句话说明的就不用两句,否则就失去了口诀的意义。另外,对那些本来就不复杂的动作,不必勉强去编一大套口诀,那样反而会显得画蛇添足。5. 一般情况下,在复习课中或简要小结时多采用概要法。 四、侧重法侧重法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任务的需要,抓住难点,突出重点,确定要多讲什么、少讲什么、突出什么等,对所授内容的讲解详略、取舍要有所侧重。任何工作都有主要和次要、重点和一般之分。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突出地解决好重点问题,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教师在教学中,除了突出重点之外,还要着力想出
15、有效的办法解决难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教师所教的内容有难有易,如果教师不把难点解决,就会给学生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正确分析和判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非一日之功所能成,特别是青年教师,他们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对教材不熟悉,对学生不太了解,因此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的判断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青年教师在努力学习和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的同时,逐渐摸索和提高。例如蹲踞式跳远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组成的,环环相扣,顺序展开。但不管有多少个技术环节,其中必有一个是主要的、对全局起关键性作用的重要环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材重点。决定跳远成绩的关键是水平速度的助跑和垂直
16、速度的起跳相结合,这个关键就是跳远教材的重点。所谓教材难点,一是指带有普遍性、难以掌握的环节,如跳远中不会快速而有力地起跳,步点不准,缺乏节奏等;二是指在练习跳远时,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因素的差异而表现出来的薄弱环节,如有的腿部力量差,踏跳无力;有的心情紧张,步伐混乱等。我们必须在着重解决教学重点的同时,因人施教,有的放矢地去解决教学难点,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运用侧重法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要想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中具有关键性的知识内容,然后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重点的基本技能掌握了,其他有联系性的各种技能才能很好地
17、掌握。2. 明确解决重点和难点的意义,引起学生重视。教师在教学之始,就要明确告诉学生本课所要着重解决的重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这一重点课题。3. 在讲重点问题时,要使讲解和示范等直观性演示相结合,以此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讲完之后要及时强化,做必要的巩固和练习,也可立即对学生检查提问。4. 教师讲述切忌平铺直叙,要满含饱满的热情,做到声音宏亮,语言简洁,吐字清晰,字字鲜明、肯定,使学生听得清楚,而且印象鲜明。5. 突出重点,以重点带动一般。突出重点不是单纯为了解决重点,而是为了在突出解决重点问题之后能较顺利解决其他大量非重点的一般性知识和技能。对一般性知识问题,可以略讲,少讲,可以在学生透彻掌握重点
18、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练习。6. 研究、解决难点时,要弄清楚为什么学生会感到困难,难的焦点在哪里,然后根据难点部分,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教师在教学中要能抓住重点,并突出地解决好难点,这是上好课必备的基本条件。然而重点是相对的,各个不同教材的内容以及不同教学阶段,有其不同的教学重点和解决办法。当侧重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机能能力时,可适当采用集体竞赛游戏,以促进学生学习态度与情感的相互交流,相互激励;当侧重于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时,可在采用示范性等多种直观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各种辅助手段或通过改变难度来帮助学生体验动作;当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时,可让学生观看别人的练习或表演,
19、互相评价,或适当引入音乐伴奏来诱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这样教师在理解所教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任务和自己的认识,细致地进行筛选、概括和组织,将教学重点简单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明确任务,使学生集中精力主要掌握动作技术关键。五、对比法对比法是教师将互相联系的知识或技能进行比较、分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出动作技能的异同点,使学生一目了然的一种讲解方法。运用对比法有助于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动作的鉴别力和判断力。教师在运用对比法指导学生练习时,可采用相似技术对比、正误动作对比或练习提问对比等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和掌握动作技能时,
20、经常会受到已形成的技能的影响,即动作的转移。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新动作技能时,必须基于已形成的多种技能,新动作和已掌握的动作在动作结构和要素方面共同的成分越多,两个动作相似处越多,则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也就是说,若学习、掌握前一动作能对后一动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这时就应采用相似技术对比的方法,促进动作的积极性转移。如掌握快速跑对学习急行跳远动作技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正误动作对比是教师在做出正确动作的讲解和示范之后,适当地把一些常见易犯的错误动作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对容易混淆和难以掌握的动作加以辨别和掌握。例如,教前滚翻时,尽管教师已做过正确演示,但仍有学生不得要领,易犯头顶垫子的错误。此时,教师可
21、先做正确的示范和讲解,然后再做一头顶垫子的错误示范,结合练习对比提问,启发学生:为什么球形物体容易滚动,长方凳却不容易滚动?这样学生就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动作,什么是错误的动作,并可防患于未然。运用对比法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 注意选择对比的时机。在新授课中,一般不宜采用正误对比;若要预防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可采用先正后误对比。在复习课或练习中,为纠正学生错误动作,也可采用正误对比和练习提问对比。2. 运用对比法,教师可以自己示范,也可请动作做得比较正确或明显不正确的学生来分别演示,但对后者切忌丑化和挖苦,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还可以运用图片等各种直观教具,伴以语言讲解,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22、3. 教师必须熟知教材中各种动作技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掌握动作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对比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六、问答法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运动经验提问学生,并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问题自己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问答法的主要特点是师生之间不是像讲述法那样由教师讲、学生听的信息单项交流,而是信息双向交流。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可获取一定的教学反馈信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做出一定的总结、评价或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也可以获取一定的反馈信息。师生在信息交流过程中,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由于交流过程中,要求学生回答
23、教师所提问题,这就必然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并在回答问题过程中,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运动经验判断推理,弄清教学的重点、难点和不同疑点,获得新技能。这一过程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而且能挖掘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由浅入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经常问答的过程中又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利用台阶进行换脚跳练习时,学生只会机械地交替换脚,而不懂充分蹬伸、腾空后换脚,这时教师可运用问答法,提问学生这个练习的锻炼价值和怎样做能更好地提高锻炼效果,让学生开动脑筋,进而使学生明确正确的练习方法。再如,上短跑课学习摆臂技术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技术的理解,教师可形象地模仿学生出现过
24、的各种错误动作,并由浅入深地提问这些动作为什么是错误的。对于学生的各种回答,教师要及时做出小结。运用问答法,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水平。知识不渊博,对教材掌握不透,又不善于启发诱导的教师,运用问答法比起用直述法,更不容易控制教学活动,也容易浪费较多的教学时间。同时,运用问答法,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实践经验,否则师生之间的谈话就难以进行。运用问答法时,对教师的要求有以下几项:1. 做好充分准备。对提问的问题、对象,学生可能如何回答,应如何进一步做好启发引导等,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考虑到,拟定提问提纲、时间,另外,对于为让学生顺利地回答需创造哪些条件等,也要做好准备。2. 提出的问题要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体育 教学 基本功 训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