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需要怎样的教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需要怎样的教研.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校需要怎样的教研 深入开展学校教学研究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背景下的学校教学研究工作,则必须注意到,在近年来开始实施的新课程计划之中,以研究性学习为主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最为突出的亮点。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开设研究性学习等课程的意义,远远不限于这门课程本身,而在于其中体现着对于基础教育全面实施研究性教学、强化和优化师生参与意识及综合素质能力的导向。 创造特色是实现教育教学上台阶、上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因此,当前的学校教学研究工作,必须坚持而且也完全有可能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目标要求,学校需要怎样的教研?我们认为,学校需要校本教研,开展优
2、质高效的校本教研工作,这将有力地推动各学校不断提升办学品味,创造教学实绩。 一、校本教研工作的形成背景和主要任务。 教育工作的目的任务,总是决定于并反作用于人类社会发展要求。 人类社会在不同时期面临不同的矛盾:在前工业时期,自然经济时代,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社会是对内对外封闭的小生产时代;在工业文明时期,机器大生产时代,是人与机器的矛盾,人类社会是开始强化分工合作的时代;在后工业时期,即当今社会,是服务业、知识业占主导的时代,是人与人、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矛盾,人类社会是强调相互交往和社会成员主体意识、实践能力的时代。校本教研工作,正是社会发展上述特点的反映。 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教育事业,必须重
3、视主体意识,重视活动和交往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强调交往实践观,强调民主和平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将教育由文化知识传授拓展到更为本质的方法论、道德和人格教育,把生活作为教育本身的内容和载体,以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综观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确实有着他国无可比拟的优势,数以百计的奥林匹克学科竞赛金牌就是重要明证。但是,我们教育的问题也是同样突出的,比如上述金牌获得者几乎无一例外地在进入社会之后,对祖国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平平,更无诺贝尔奖获得者出现。由此表明,我们现有的教育之下,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没有自由探究、探索乐趣、实验精神和主动参与的意识、能力。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
4、展战略的实施,要求我们的教育以学生为“生命体”(活生生的人),引导他们真切地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和优化他们终身受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也正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本质所在。 当前的校本教研工作,就是要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事业的要求,坚持以国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体系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之中的语文外语阅读欣赏、学校教育之中的各类专题教育等各个层次的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当前校本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促进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
5、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二、校本教研工作的理念及其要求。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及我们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当前的校本教研工作,应当以强化和优化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注意强调各主体之间的精神沟通,致力于建立师生全员参与、全面合作的关系,努力建树和实践以下理念:学校是学生和教师生活的地方,师生共同发展的载体,师生共同作为主体的学习共同体组织;在这一载体之中,各学校因校制宜,以教师为本,并促进教师
6、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角色,是伙伴、决策者、发展者和执行者;学校的人际关系,应当倡导团队精神、开发合作精神、义务共同承担精神,努力创造和优化事业投入型氛围。 根据上述理念,当前的校本研究工作至少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校本教学研究要以建设学习化组织为主要目标。 要坚持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注意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从而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化组织。 2.校本研究工作的制度化运作要求。 要建立融汇校内外教学研究资源,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要建立教
7、研激励机制,定期奖励教学研究成果;要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的专业自主,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排忧解难;要为教师之中的研究者获得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使其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被分享。3.以校为本的研究要充分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校长是学校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教学研究的身体力行者。因此,校长要真正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并确保教师参加教研和培训所必需的经费投入。与此同时,校本研究制度的规范化运作,直接依赖于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学专业人员等各方面作用的发挥。 教育部重点课题之一的目标,就是要在
8、未来20年至50年内,全面创建世界最大的学习型社会,促进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这一目标的实现,无疑需要全民族的觉悟和参与。实施校本研究,建设学习型的学校,更加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全员参与。 三、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因素。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一)自我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及其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
9、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其中隐含着三个基本信念:第一,教师是专业人员;第二,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第三,教师是研究者。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校本研究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在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
10、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以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及坚持研究性教学指导思想为显著特征的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经验反思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和个人化教育哲学。 (二)同伴互助。 就校本研究发挥作用的机制而言,必须是教师集体的研究,唯有教师集体参与的研究,才能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学校教师共同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教育能力,解
11、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合作文化,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 (1)交谈。包括浅层次的交淡即信息交换和经验共享,以及深层次的交谈即专业对话和专题研讨。实践证明,信息、经验和理性认识只有在流动中才能被激活,才能实现增值,而教师也只有不断从伙伴中获得信息、借鉴和吸收经验和理性指导,才会少走弯路。 (2)协作。协作指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新课程要求教师共同承担教研课题或教改任务。协作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第一要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教师在互补共生中成长;第二要发挥每个教师的作用,每个教师都要贡献力量,彼此在互动、合作中成长。 (3)帮助。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
12、的优秀教师,帮助和指导新任教师,使其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是教师中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是教师队伍的核心和中坚力量。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三)专业引领。 校本研究是在“本校”展开的,是围绕“本校”的事实和问题进行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恰恰相反,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不可或缺的因素。离开了专业研究人员等“局外人”的参与,校本研究就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反复,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甚至会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形式化、平庸化。从这个角度说,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是校本研究向纵深可持续性发展的
13、关键。学校要积极主动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 专业引领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以及教学专业咨询(座谈)等,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功用,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但就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而言,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教师欢迎的形式。实践证明,专业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总结)等。 当前,要坚决纠正教学实践存在着的排斥教学理论指导的倾向。这种倾向突出表现在:第一,经验主义教学实践,片面强调教学经验对教学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以教学经验取代教学理论;第二,操作主义教学实践,对教学理论应用做片面狭隘的操作主义理解,把理论完全操作化、技术化、形式化;第三,实用功利主义教学实践,以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态度对待教学理论应用,急功近利地追求教学的短视效应。 总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充分地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各自的作用并注重相互间的整合,才能有效地促成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的建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