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地理高考的命题与备考10ppt课件.ppt
《最新地理高考的命题与备考10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地理高考的命题与备考10ppt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一、一、20102010年高考命题趋向年高考命题趋向6 6、区域发展的内容会有所增强、区域发展的内容会有所增强5 5、试卷稳步推进新课标理念、试卷稳步推进新课标理念4 4、重视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考查、重视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考查3 3、资料、图像呈现的形式会有所创新、资料、图像呈现的形式会有所创新2 2、注重学习、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注重学习、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1 1、试题平稳,角度新颖、试题平稳,角度新颖 36.(1736.(17分分) )图图7 7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
2、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盛行南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盛行南风。回答下列问题。风。回答下列问题。 (1 1)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否合理,并说明理由。(9 9分)分) (2 2)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8 8分)分) 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现在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现在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
3、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需要迁出城区。(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需要迁出城区。(8 8分)分) 火车站火车站公公 路路河河流流铁路铁路主主 导导 风风 向向 因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因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位于流经河废气对城市污染小,位于流经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流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染;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染;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方便。合理。合理。(2007年全国文综卷年全国文综卷)【例题例题】39.39
4、.(6060分)阅读下列材料,分)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相关问题。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一(1 1)在图)在图1212所示气压形势所示气压形势下,下,a a 等压线的数值为等压线的数值为 百帕,百帕,地可能出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现的风向是 。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是 。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的气压带或风带是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8 8分
5、)分)(2 2)图)图1 1中中A-B-CA-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至呈现出一线年降水量大至呈现出“由由A A至至B B逐渐减少,由逐渐减少,由C C至至B B逐逐渐减少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成因。(的变化特点,试分析成因。(8 8分)分)1012.51012.5西北风(偏北风)西北风(偏北风)2007年四川文综卷年四川文综卷【例题例题】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西风带西风带1015.01022.51012.51017.51015.0多多少少多多 由由A A至至B B降水主要受西风气流影响,西端的山口有利降水主要受西风气流影响,西端的山口有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在山
6、地迎风坡形成降水(地形雨),于西风气流深入,在山地迎风坡形成降水(地形雨),水汽含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水汽含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 由由C C至至B B,主要受东南季风(夏季风)的影响,由于海,主要受东南季风(夏季风)的影响,由于海陆位置的差异(距海远近不同),来自太平洋的水汽由陆位置的差异(距海远近不同),来自太平洋的水汽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逐步减少。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逐步减少。审题一般要按以下步骤进行:审题一般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A. . 读题干:读题干: 审题时仔细冷静,要全面、准确阅读所给材料,审题时仔细冷静,要全面、准确阅读所给材料,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找出题干中设问的关键词
7、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找出题干中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语,和限定语,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生题找联系,熟题找差异)。图与考查要求(生题找联系,熟题找差异)。 (2)对策)对策:加强审题教学加强审题教学,提高审题能力,提高审题能力 要注意培养审题能力,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要注意培养审题能力,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 B.读图、析图:读图、析图: 先读图名确定知识范围;细辩图例和注记、先读图名确定知识范围;细辩图例和注记、 发发现图像信息现图像信息 ;看图像特征,寻找标志数据(注意辅;看图像特征,寻找标志数
8、据(注意辅图)如可通过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来认识其图)如可通过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来认识其分布分布;读图中的经纬度以及图中的辅助材料,准确读图中的经纬度以及图中的辅助材料,准确地确定区域范围;提取与题干设问有关的信息,特地确定区域范围;提取与题干设问有关的信息,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表的形象、数据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表的形象、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有时可进行图图转换,将已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有时可进行图图转换,将已知图像的信息、材料转换到另一图像中,它可更多知图像的信息、材料转换到另一图像中,它可更多地发现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地发现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C C.
9、.对题干中的设问进行综合分析对题干中的设问进行综合分析:将题干和图像(地图):将题干和图像(地图)提供的信息相结合,提供的信息相结合,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的间接信息对实际问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的间接信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路才能畅通、敏捷。题进行分析,思路才能畅通、敏捷。 必须注意准确地定位(如经纬网定位、地理事物特征定必须注意准确地定位(如经纬网定位、地理事物特征定位);从题干和地图中大胆提取信息;找出题干中设问的关键位);从题干和地图中大胆提取信息;找出题干中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语。词和限定语。 综合考试中,很多学生思维不灵活,面对新问题、遇到新综合考试中,很多学生思维不灵活,面对新问题、遇到
10、新情景时往往找不到解题的切入点,无法与已掌握的知识建立起情景时往往找不到解题的切入点,无法与已掌握的知识建立起有效的联系,常常踏错门,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有效的联系,常常踏错门,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因此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的因此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的间接信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路畅通、敏捷。间接信息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思路畅通、敏捷。 对对于提高高考题的得分率至关重要。于提高高考题的得分率至关重要。(3)高考试题中地理信息呈现的特点提供新的信息,设置新的情景多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地理信息的不完整性和渐进性提供组合信息(4)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主要途径从文字背景材
11、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从地理图形及标注的表述语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从地图和表格的组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从试题的答案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5)提高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了解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树立目标意识,明确能力的考核要求掌握获取途径和解读方法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加强迁移能力的培养加强能力的专项训练,逐步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1.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目标要求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
12、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2.含义将学科的知识、能力系统与试题的测试的知识、能力进行连接,并根据试题的要求,对学科的知识进行重组和运用。 3.高考常考查的知识系统有 地理基本数据 地理基本概念 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 地理原理、规律(自然地理)、地理观念(人文地理) 地理区域特征(区域地理) 自主学习中获得的地理信息(与所学知识有关联性的知识)37.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
13、原因。(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深圳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进行探深圳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进行探究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予以解答。究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予以解答。不正确;深圳位于北回归线以不正确;深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夏至日前后,阳光不能进南,夏至日前后,阳光不能进入房内。入房内。 不正确;正午旗杆影不正确;正午旗杆影长低于日出与日落时长低于日出与日落时旗杆影长。旗杆影长。 自然地理部分需要掌握的基本的地理规律: 地球运动规律(自转、公转) 大气运动规律(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 地壳运动规律(力的来源、运动形式
14、、结果等) 水体运动规律(水循环、洋流等) 地理环境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等)1 1该海水淡化装置运用的地理原理或规律是(该海水淡化装置运用的地理原理或规律是( )A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原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原理B B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C C温室效应和热力环流原理温室效应和热力环流原理D D海水运动的规律海水运动的规律2 2关于该海水淡化装置的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关于该海水淡化装置的设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玻璃漏斗对太阳辐射是透明的,但它的保温作玻璃漏斗对太阳辐射是透明的,但它的保温作用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是不同
15、的用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是不同的B B海水蒸发,水汽上升遇玻璃冷却,凝结的水滴海水蒸发,水汽上升遇玻璃冷却,凝结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水槽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水槽C C海水蒸发的热量来自于地面上水汽凝结释放的海水蒸发的热量来自于地面上水汽凝结释放的热能热能D D该装置的使用不受时空限制该装置的使用不受时空限制CB人文地理部分重点掌握的区位理论优越区位的选择 农业区位理论(要点:如何使土地得到最合理的利用) 工业区位理论(要点:如何以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的利润;影响工厂选址的区位因素) 城市区位理论(要点:如何体现城市合理的功能分区和地域结构) 交通区位理论(要点:如何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网
16、)例:关于工业区位选择的高考题(2005年全国卷)假定工厂选址时只考虑运费,且运费仅与所运货物的重量和运距成正比。某原料的原料指数等于该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图中,O点到原料M1、M2 产地和市场N的距离相等。据此回答1-2题。1.如果工厂选址在O点最合理,那么(D)A. M1的原料指数大于M2的原料指数B. M1、M2 的原料指数都大于1C.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 0.5个单位重量的M1、M2 D.生产1个单位重量的产品分别约需要 1个单位重量的M1、M2 2.若生产2个单位重量的产品需3个单位重量的M1,2个单位重量的M2,那么工厂区位最好接近以下四点中的(B)A.N B.P
17、C.Q D.R解题关键:运费决定厂址,工厂应建在货运量最大的地方或距离这种货物最近的地方。4.高考解题所需的基本技能 (1)选择和运用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答地理问题 语言的组织能力(对问答题尤为重要) 绘图能力(如绘制剖面图)、计算能力(如太阳高度的计算、时间的计算等) 实验能力 (2)运用地理学科的专项技能 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 不同类型图表的判读和转换自主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举例 社会热点方面的知识 汶川地震(结合地震的基本知识、经济地理知识) 北京奥运(结合时区和日界线、区域地理、自然地理知识) 航天基地(结合宇宙知识、我国四大航天基地的地理区位、自然环境等内容) 三大经济区(长三角、
18、环渤海、珠三角) 重大建设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跨海大桥等) 图甲、图乙是一个海水淡化的装置,由一个透明的倒置图甲、图乙是一个海水淡化的装置,由一个透明的倒置的漏斗和一个底盘组成的漏斗和一个底盘组成( (图甲图甲) )。首先将海水导入底盘内,。首先将海水导入底盘内,然后将漏斗倒扣在底盘上,太阳光透过漏斗来加速内部然后将漏斗倒扣在底盘上,太阳光透过漏斗来加速内部的海水蒸发,而淡化的水蒸气则会在漏斗壁上凝结成水的海水蒸发,而淡化的水蒸气则会在漏斗壁上凝结成水滴,并顺势流到漏斗四周的凹槽中储存起来。等储存了滴,并顺势流到漏斗四周的凹槽中储存起来。等储存了适量的水之后
19、,把漏斗倒过来,将净化过的海水直接倒适量的水之后,把漏斗倒过来,将净化过的海水直接倒入容器即可入容器即可( (图乙图乙) )。据此回答:。据此回答:图乙图乙图甲图甲自主学习中通过归纳、总结得到的知识与技能例1:等值线图的判读共性:同线上数值相等;同图上等值距相等;疏密、曲直反映图示要素的变化或影响。(如地形图、气温分布图)判断方法:闭合等值线高值区和低值区的判断(如气旋、反气旋);等值线弯曲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若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出现闭合区域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太阳高度等值线图的判断(a中心为90,且呈同心圆状向外降低;b“十”字的横线为纬线,介于02326,“十”字的纵线为经线或经线圈;c当
20、“十”字的横线为赤道时,最外大圆为晨昏圈,此时图示区域全为昼;d经线方向上,太阳高度与纬度的值呈等量变化升高或降低)5.对策对策1:研读考纲,明确高考能力目标和要求(1)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2)准确的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3)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原理分析解决问题对策2:科学复习重组,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2.以热点问题为中心构建新的知识体系3.以常考知识为依托构建考点模块4.针对现实问题整合文科综合知识5.进行规范的针对训练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
21、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1.用地理语言来描述地理现象和阐释地理事物的特征 (1)定性概括 地理名词和短语的使用(概念的区别) 基本的地理数据的使用(绝对数据和相对数据) 基本的地理图形语言(图形语言转换为文字表述)必须掌握足够数量的地理基础语汇,如地理基础名词和短语、基本数据、基本语言图形等,并能在需要的时候恰当的选取和运用这些语汇说明问题。(2)定量表述(主要针对位置、数量) 从试题获取的信息中,解读出定量信息并加以应用 熟记一些终身有用的地理数据
22、(如气温的垂直递减率等)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从试卷上提供的信息中解读出定量的信息加以应用;同时要熟记一些终生有用的地理数据,如绝对数据、相对数据、比例数据、顺序数据等。2.把握地理事物本质和规律,作出正确阐述 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从众多的地理概念、地理区位信息中通过分析取舍,再通过综合归纳的思维过程,准确找出其中的本质和规律,然后再按照题目的要求进行简洁、明了的阐释。 把握地理概念(理解、区别) 把握地理区位信息(显性/隐性) 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基本类型有:有关地形图的读图问题是最基本的也是经常出现的问题。有关经纬网和晨昏线的问题。描述某区域
23、的地形特征。描述等温线的走向等。正确阐述地理事物,要善于归纳,要抓住实质、形成主线、把握要点,把繁多的内容进行化简,讲究逻辑清晰。要以地理原理、规律为依据,由因果(果因)、由大小、由前后等,环环相扣、层层分析,将要点整理成逻辑顺畅、层次分明的论述。切忌思路混乱、语无伦次。应采用以下学习策略: 从过程中归纳地理规律和原理。 理解地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类型描述的角度实例地形特征某区域地形:类型多样或单一,哪种类型为主,地形的组合;地势:起伏变化地形区的分布如中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脉构成骨架,各地形区呈网格状排列某地形区海拔高低,起伏变化;特殊地形地貌如云贵高
24、原:海拔较高,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天气影响天气的主要因素是气团和锋。描述天气特征的主要是气温、阴晴、雨雪、风向和风力,以及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如狂风暴雨、风和日丽等气候某区域类型多样或单一,哪种类型为主,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如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某种气候气温:季节变化,最冷月,最热月气温较低,年温差大小。降水:年降水总量多少,季节变化,年季变化如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降水丰富,且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季变化小水文某区域流域特点:内、外河流;河流发育情况;流程长短;补给来源,水量大小,丰、枯水期等。如我国西北:多内河流;河流短小,多季节性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25、补给为主;水量少,丰水期在夏季,冬季甚至断流某水系水系形状(扇形、树状、羽状、向心形等);支流多少,排列分布等如长江;树状体系,支流众多,大致呈南北对称汇入干流某河陆地水文的主要是水体类型、补给、蒸发、下渗、径流、水量、水质等。包括水量大小、季节变化,汛期时间及长短,含沙量大小,有无结冰期及长短。如长江:水量大,季节变化明显;夏汛,汛期长;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湖泊内(或外)流湖;咸(或淡)水湖;成因类型等如里海:世界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属于海迹湖海域海洋水文特征有海水温度、盐度、密度洋流、海浪、潮汐等;海域类型等如红海: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海水水温较高;属于陆间海植被主要有气候、水分、地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地理 高考 命题 备考 10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