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4课 百丈山记 .ppt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4课 百丈山记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4课 百丈山记 .ppt(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4课百丈山记,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注】胜日:天气晴朗的日子。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赏析】这是一首游春诗。首句点明天气、地点、事件,“寻其”即寻觅美好的春景,突出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第二句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第三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最后一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南宋教育家、理学家、文学家。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出生于建阳(
2、今福建建阳)。在哲学上,朱熹继承并发展了程颢、程颐理气关系学说,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理学”。他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说“理在先,气在后”,精神派生物质。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他的理学成为后来封建地主阶级统治人民的理论工具。,作者介绍,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较深的研究。在自然科学方面,他吸收了当时已有的成果,提出一些对自然变化的见解,如关于阴阳二气的宇宙演化说、地质变迁说等。朱熹的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通鉴纲目等。经后人编辑的还有晦庵文集朱子语类朱子遗书等。,宋孝宗淳煕二年(1175)
3、,作者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同游百丈山,“皆赋诗以纪其胜”,复又“叙次其详如此”,诗文并作,记其游览之胜,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背景解读,【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如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文化常识,字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1)乃为前所谓小涧者(判断句,“者”表判断)(2)而作神祠于其东(状语后置句,应为“而于其东作神祠”),文言句式,作者是如何使笔下的山显得极具层次感的?提示:作者先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从缺口中遥望远山。然后又以一峰挺拔高出和群山逶迤相组合,形成了一幅
4、层次感极强的图画。接着作者以固定的景点,用傍晚和清晨两个不同时间的景观,构思两幅图画,进一步渲染了壮美的特征。前者突出的是色彩的绚烂美,后者凸现的则是云海的变幻美。这样,在作者详尽描述的百丈山景中就兼具了险奇、幽静、五彩、飞动、变幻等诸种美的形态。,作者游览百丈山后诗文并作,记其游览之胜。作者于诗外作文,不仅为着“呈同游诸君”,同时“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并点明了写作本文的目的: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作者于描绘之中赞美胜景,也体现出其高超的审美观察力。,1作者写登山经过,从哪里写起?这样写有何好处?【答案】从“登百丈山三里许”直接切入,前面的上山经过及所见所闻,一概略而不提,笔锋直逼描
5、述中心,笔力集中。2“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这句话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胸怀?【答案】此句写出了作者自己夜宿听泉的感受。夜宿西阁,听着枕席下潺潺的流水声,久了也会让人感到悲凉。而作者笔锋一转,认为此情此景可爱之至,可见作者心胸之开阔,境界之高远。,3朱熹是南宋最重要的理学家,对“文”与“道”的关系,他认为“文以贯道”之说太重视文了,应该是道为本、文为末。从百丈山记一文中,你能感觉到朱熹的矛盾吗?【答案】从百丈山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理论上的矛盾和混乱。他认为提倡“古文”是“使学者弃本逐末”,他把“文”“道”截然分开,但他的散文却写得很好,甚至可算是文笔优美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4课 百丈山记 2019 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粤教版 选修 唐宋 散文 选读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