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 .pdf
《2022年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 .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内容提要加入化了0 是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关键一步,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进展。我国要迎接由此带来的严峻挑战,有必要先从理论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比较优势。本文首先回忆了传统比较优势的理论,进而剖析了新贸易理论的形成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并阐述了我国比较优势的内涵可以从资源、外部经济及竞争优势三个层次予以拓展。本文试图以此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加快。随着加入界仍的日益临近,我国面临的国际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为了迎接这一挑战,我国必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而这需要富有远见的理论指导。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回忆英国古典经
2、济学家亚当* 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阐明了著名的“ 看不见之手”机制,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在利益驱动下,主观上为_己的微观经济主体可通过分工和交易而客观上为社会工作,从而实现自利与互利、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相互联系。故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不像重商主义者声称的那样,一定是非赢即输的,而是可能实现“双赢”的。经济主体的“利己”不应通过损人去实现,而应通过利他来实现。具体途径为,社会各经济主体按自己的特长实行分工,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通过市场进行交易,从而在总体上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显然,交易活动一旦越出本国范围,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就出现了。斯密的这一理论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这一理论虽然解决了国
3、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动因,但却无法答复一个问题,即如果一个国家在任何商品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那么这个国家还能不能参加上述国际分工?另一位英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5 页古典经济学家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 相对优势) 理论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不管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怎样的状态,经济力量是强是弱,技术水平是高是低,都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总体上处于劣势,也可从诸多劣势中找到相对优势。比较成本的关键在于比较。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答复了斯密绝对优势理论无法答复的问题,但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各国在生产不同产品上
4、的比较成本差异呢?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简称1 10 理论 ) 对此作出了解释。该理论认为,在不同国家同种商品之生产函数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优势产生的根源在于各国或区域生产要素相对禀赋的不同,以及不同商品生产在要素使用密集型式上的差异。因此,各国应当生产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充裕要素的产品,而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要素的产品。这一逻辑得以成立的前提假定是各国之间单位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都是相同的,即各国的生产函数都是相同的。与此不同,李嘉图的理论则认为各国比较成本的差异是由各国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之差异造成的,也即各国的生产函数是不同的,而且一定时期内这类不同性保持不变
5、。在斯密和李嘉图的贸易理论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生产技术是给定的外生变量,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市场结构为完全竞争。作为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这两个理论被称为“古典贸易理论”。在110 理论中,劳动不 再 是 唯 一 的 投 入 , 但 生 产 规 模 报 酬 仍 然 不 变 , 市 场 结 构 仍 为 完 全 竞 争 。 H 0理论被称为“ 新古典贸易理论”。无论是“古典”的,还是“新古典”的贸易理论( 我们不妨将这两者合称为传统贸易理论) ,所强调的比较利益结构都是建立在一国产业之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的。通常的情况是,发展中国家缺资本和技术,而有岛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的优势。发达
6、国家则具有资本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因此,比较优势的贸易格局一般表现为:发达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或為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5 页本或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则进口后者,出口前者。应该说,上述理论在解释现实中的某些贸易格局上是相当成功的,并曾在相当长时期内构成了国际分工与贸易理论的主流,但它们终究存在着局限性。无论是以劳动生产率差异为基础的相对优势理论,还是以生产要素供应为基础的资源禀赋理论,其比较利益产生的前提是各国的供应、生产条件不可改变,资源和生产要素不能在国际间流动,这种传统比较优势
7、具有静态的特征。但处于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生产要素、资源可以在国际间流动;同然资源通过技术进步可以被改进、人工合成或被新材料所替代,人力资源可以通过人力资 本 投 资 而 以 “质 量 ”上 的 优 势 弥 补 “数 量 ”上 的 劣 势 。 这 说 明 , 大部 分 发 展中国家所具有的静态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并不一定具有动态的竞争优势。新贸易理论的形成与不足由于传统贸易理论是以“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基本假定的,故很难解释二战到1975 年间出现的大量新现象:国际贸易的垄断竞争、新技术保护主义、产业内贸易等。事实上,这些现象都可以用“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不完全竞争
8、”予以概括。瑞典经济学家林德尔于1962 年提出,即使不同地域之间要素禀赋条件及生产函数并无不同,但由于需求偏好的区际差异也可引致互利的贸易。他指出,许多国家相互出口的往往是种类相同、但品牌不同的产品。它们从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利益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为消费者由于买到了所希望的特定品牌的工业品而获得了效用。故产业内贸易可以得到解释。在这类贸易中,产品差异化具有重要作用。所谓产品差异化是指在同类商品或服务中,厂商通过质量、功能、款式、品牌、广告、售后服务等环节上的努力使自己经营的一种具有某种特色。它与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9、 15 页不完全竞争,尤其是垄断竞争相联系。在垄断竞争的市场中,产品之间的类似性会使它们互相替代的可能性增大,从而导致竞争;而产品之间的差异性则导致一定程度的垄断。产品差异程度越高,产品的可替代性越小,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低,其结果是厂商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南己产品的价格。而这是以完全竞争为假设前提的传统贸易理论所无法解释的。针对传统贸易理论的不足,以不完全竞争为假设前提的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除了产品差异化以外,该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规模经济。即指企业在不完全竞争条件. 卜 因参与国际贸易导致市场扩大从而使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与传统贸易理论相比,新贸易理论大量运用产业组织
10、、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概念和思想来构建新的理论模型,使国际贸易理论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然而,直到上世纪80 年代初期,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之上的新贸易理论仍然没有兼容传统的比较优势,故其对贸易现实的解释能力仍然没有一般化。 1985 年,赫尔普曼和克鲁格曼的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新贸易理论趋于成熟。该书综合了各种新的贸易理论,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从而把新贸易理论提升到基础理论的高度,使其适用性进一步增强。该书提出的一个贸易模型不仅导入了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因素,符合垄断竞争假设的条件,而且还兼容了传统比较优势,从而使新贸易理论更一般化,解释力更强。该模型说
11、明,第一,产业间贸易是建立在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基础之上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国之所以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净出口国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净进口国,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仍然是比较优势。第二,产业内贸易则是建立在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基础上的,即使两国具有同等的技术水平和相同的资本一劳动比率,两国同产业的厂商仍将生产异质产品,消费者对外国差异制成品的需求仍将引致产业内贸易。由于对规模经济的追求,贸易双方一般只能生产种类有限的产品,然后通过产业内贸易来增进双方的社会福利。第三,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和以规模经济、产品差异为基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12、- - - -第 4 页,共 15 页的产业内贸易是可以共生并存的。新贸易理论的上述改进使其成为当今的主流贸易理论。但由于该理论是产生于市场经济相对发达国家的背景之下的,故其并没有从发展中国家的“视角”来看问题。对一些可能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线索也没有进一步研究。例如 1) 新贸易理论假定各国市场制度基本健全,以一般均衡为基本理论分析框架,从成熟的市场经济运行之角度考察国际经济和贸易,因而对正处于经济转型的中国来说,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国内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由产权清晰的企业和市场机制自动实现的,国内贸易时机假设已完全被利用故不再予以考虑。 2) 新贸易理论揭示了技术
13、对贸易之间的正面促进作用,但对后起发展国家如何利用技术因素实现“赶超”没有深入探讨。3) 新贸易理论并没有为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跳出“比较利益陷阱”指明方向。比较优势内涵的三个层次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显然,中国经济要迎搂经济全球化及加入* 了0 带来的严峻挑战就必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但是我们认为,要防止落人“比较利益陷阱”,这种比较优势的内涵不可局限于传统的狭义的层次,而应突破现有理论的窠白,拓展为以下三个层次。任何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都会受到其国内资源禀赋和比较成本的制约,这是无可争议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从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按照传统比
14、较优势进行生产和贸易还不能过早地放弃,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5 页利益驱动观念普遍增强,市场机制将经济资源更多地配置到能表达和发挥中国劳动要素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通过这些产业之产品的出口,实现了大规模的“资源转换”,即以本国的低位资源换取国外的高位资源,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当前及今后中国仍需继续充分利用传统的比较优势,其理由有:(1)当前全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产品出口尚受到要素投入的约束。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假设目前
15、全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出口,将面临严重的要素投入约束,这些要素包括资本、技术、人才等。继续发挥传统的以要素禀赋和比较成本为核心的比较优势可以为新兴的、资本( 或技术 ) 密集型产业积累资金、技术,培养企业家才能,从而为技术创新、突破生产要素的投入瓶颈和促使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升级打下基础。(2)继续发挥传统的比较优势有利于中国提高资源在宏观层次上的配置效率。宏观经济学的原理说明,宏观层次上的资源利用不足和利用过度都是经济缺乏效率的表现。居高不下的非自愿失业( 不管其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 意味着实际60 卩低于潜在的水平。目前我国农村有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亟待转移。与世界上多数国家相
16、比,中国的资金、技术相对稀缺,成本较高,劳动力相对充裕, 成本较低,而一国经济竞争力与它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成本高低紧密相关,过早地放弃传统的比较优势,只会导致欲速则不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将至少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得到保持。我们应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机,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为此,要破除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一定是技术落后产业,以及认为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5 页展高新技术产业就不能利用我们低劳动力成本优势
17、的旧观念。随着现代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向越来越多的产业渗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含量也会大大提高。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在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中,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中也有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环节。故发展技术含量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生产环节是发挥中国经济比较优势的努力方向之一。此外,我国企业在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中,都应重视在更重要的生产经营环节中积累,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例如,在纺织品生产中,我国企业已经在加工环节具有比较优势,但在高质量面料及辅料、设计等生产环节尚不具有优势。再如,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既取决于生产环节,也取决于流通环节,有时后者的附加值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努力开
18、拓自己的国际营销渠道就更为重要。从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现有的建立在资源禀赋与比较成本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将逐步减弱。一方面,中国人均占有资源数量本来不丰裕,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国内资源消耗显著上升,导致国内不少资源性产品( 包括农产品的价格已接近或甚至己超过国际市场。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工资水平必然会不断上升。可以预料,国内市场化进程愈快,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改变也愈快,转换出口商品结构的要求愈迫切。同时,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收入弹性低,随着中国外贸规模的迅速扩大,外部市场需求的约束力显著上升。低档、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从长期来看呈不断恶化的趋势。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格局在今后不会有
19、很大的增长空间。因此,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必须着眼于享有贸易促进技术进步的动态利益。一般而言,技术变动的源泉有二:一种是经过专门研究开发而产生的,这种技术变动是一种革新(1 10&010,它一般是8&0 的结果。另一种则是通过贸易等经济行为接受“技术外溢”5?111!)而学来的,称为“干中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5 页学” Learning by doing)。这里所说的技术不光是生产技术,还包括管理知识。在大多数情况下,所谓技术进步并非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发明,而只是通过接受“技术外溢”学到了别人已有的
20、先进技术。作为先进技术的拥有者,有时也并非有意转让他们的技术,而是在贸易或其他经济行为中内然地输出了技术。不管什么技术,都有一个外溢的过程。“干中学”式的技术进步大部分是从技术外溢中获得的。国际贸易具有重耍的“技术外溢”效应和“干中学”效应。通过贸易活动可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营理念,并将其“外溢”到国内产业。实际上,贸易是与企业家及技术专家的进进出出相关的。由于他们的进出,信息流更快地形成了,技术穿过国界得到了更有效的转移。此外,出口商品必须了解国外的市场需求,外国买主的订单往往涉及需求商品的设计、款式、生产工艺、用料,成本等多种有价值的信息。这类“外部经济”与“后发优势”可构成中国经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经济全球化与我国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 2022 经济 全球化 我国 比较 优势 理论 拓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