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案例反思及设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案例反思及设想.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案例反思及设想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性美、对浓郁民族风情的赞赏。2004年,我在一所学校任教时,上过这篇文章。五年过去了,回顾那一次课,我感到很惭愧。因为当时为了追求课堂上活跃的气氛,过多注重课堂形式的新颖而忽略了对文本的潜心阅读,缺少了人与文本的对话。在课上,师生对文章浅尝辄止的解读,课后没能给学生留下什么印象。 一、旧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寻领略云南的民族风情。 2.把握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教学重点: 探寻在民歌民俗中所表现的“美”。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五朵金花中情歌对唱导入。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
2、的省份,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以歌会友,以歌传情,那种古老的歌会,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展示着生活中诗意般的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的歌会。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听朗读,思考这篇文章写了哪些人?哪些事?云南的歌会给你的印象如何?它的内容和形式怎样?(歌美、人美、环境美、风俗美) 2.同学们,你们看过广西电视台“寻找金花”吗?链接“寻找金花”节目,让学生了解该节目创设的目的,以便学生开展下一环节的课堂活动。 (三)研读课文,探寻在民歌民俗中所表现的“美” 方法:以寻找金花、歌王的形式,让学生研读课文。 1.同学们,现在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从文中寻找你心目中的金花、歌王,
3、并说说理由。 2.教师小结: 写年轻妇女,是为了表现“人美”。 写赶马女孩,是为了表现“歌美、环境美”。 写老歌师傅,是为了表现“风俗美”。 3.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美的?(引导学生从写作角度进行鉴赏) 中间插入刘三姐片段,领会人物的才智美。 假如你是赶马的女孩,面对这样优美的环境,你会唱什么内容的歌呢?(培养学生想象思维) “金满斗会”的场面你最欣赏哪一片段的描写呢? (四)总结 本文通过叙写三种不同场合的民歌演唱,再现云南特有的民歌民俗,表现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五)拓展 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美?请你用一两句生动形象的话描述一下。 二、反思 首先,这个教学设计有几点是
4、值得肯定。一是导语的设计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演唱会学生大部分都知道,但具有民族风情的歌会是没有见过的。该导语以电影五朵金花中“蝴蝶泉边”的插曲导入,在蝴蝶泉边一对男女躲在蝴蝶树下情歌对唱,优美的歌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心智特点。 二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品析,三个板块的设计是合理的,但有许多不足:从整体上看,教学设计较为粗糙,对文本的解读不够。从局部上看,第一教学板块和第二教学板块跳跃性太大,没有很好的过渡衔接,没有层层铺垫。寻找“美点”,没有化为具体的教学内容,没有设计好小问题,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脱节,重点不够突出。 课后,本组的老师给我
5、提了很多中肯的意见。我静下心来,反复研读教材,觉得云南的歌会解读文本的角度很多: 1.可以从背景入手 因为课文距离我们时代太久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因时而发的。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民间歌唱活动为什么在云南各族人民生活中占重要的地位,这是学生希望能够了解的。所以修改后的教案仍然保留影视五朵金花情歌对唱这一环节是必要的,因为这是学生认识云南歌会的基础。 2.可以从人物形象入手 云南的少数民族应该是怎样的?也许同学们很想知道。在云南的歌会这篇文章中,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哑口无言,还轻轻地打了吆喝表示胜利,表现了极高的才智。这类妇女在我们同学的周围是很少见的。沈从文还致力于研究古代的
6、服饰文化,从服饰描写中看出人物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精神风貌。例如文中描写了云南妇女、阉鸡匠、赶马的女孩、吹鼓手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很有意思,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去关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学生不难看出,这些少数民族不仅有才智,而且性情豪爽,有着纯朴自然的本性,这就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特点。 3.可以从描写环境入手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所写的自然环境仿佛都有了人的灵性,山野都是活泼可爱的东西,大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共同拥有一个美好的世界。 如:“那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唱歌也发生了兴趣这种鸟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品读这一段描写,就可以体会到
7、沈从文独到的创作风格并让学生知道这些优美的环境是用来映衬人物优美歌声的。 4.可以从写景的层次入手 从写景的层次上看,既有近景的描写,也有中景远景的描绘;既绘其声绘其色又绘其形;从景色的搭配上看,有粉蓝的报春花、青翠的竹林、花茸茸的戴胜鸟、碧蓝的天空作者巧妙地运用绘画中色彩搭配的技巧,把大自然描绘得五彩多姿。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这种写景的层次,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质量。 5.可以从描写的场面入手 文章的第5自然段,描写传歌的场面是值得学生从写作上去借鉴的。“村寨传歌”盛况空前,既有全景的描绘,又有细部刻画,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特别是对传唱声音的描摹,很贴切,那声音“极其轻柔,合
8、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鸣意味”。这一段犹如一幅充满民族特色的风情画,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 总之,沈从文笔下,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的性情美,犹如一股清凉的山泉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出。 三、新设想 现在,如果要上这一课,我的教案重新这样设计: (一)导入 保留五朵金花中情歌对唱导入。接着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说说对云南的歌会的感受;结合课文从云南的少数民族、云南的景、云南的歌会这三个方面简单地描述。 说明:这是整体感知部分,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养成快速阅读,筛选文章主要信息,快速把握文章主体内容的习惯。 (二)教
9、师小结 云南的少数民族:是纯朴,性情开朗活泼、豪爽热情而又充满智慧的。 云南的景: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云南的歌会:形式多样,运用各种丰富比喻,是才智的大比拼,有一种淳朴本色美的“金满斗会”盛况空前。 (三)朗读 朗读文中三个片段。 1.插入对几个重点字词的认读: 蹲 踞 酬 和熹 微 譬喻 柞木林 即物起兴 引经据典 龙吟 凤鸣 说明: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为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用各种形式读好写人、写景、写物、写场面等片段。 请大家轻轻地默读课文第2、第3自然段,说说你对这位年轻妇女的评价并说明你是从人物的哪些方面看出这一评价的? 说明: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从动作、神态、
10、外貌等方面去把握人物形象。 请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分层次朗读第4自然段。请同学边听读边挑出最能体现云南自然环境的词语,并说说这一段写景的特点。 明确:作者巧妙地运用绘画中色彩搭配的技巧,把大自然描绘得多彩多姿;作者绘声、绘形、绘色,多角度地描绘了一个声色和谐的大自然的画面。 请同学样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本段从哪些方面描绘了这千载难逢的盛会。 a.盛况空前。 b.歌会的声音(声音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鸣的意味) c.参加盛会的人的身份(有打铁箍桶工匠的、阉鸡的、赶集的、乡村土医生) 小结:这是一次盛大又持久的民间传唱会,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
11、(四)重点欣赏“昆明乡下”这一块的内容 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把你思考到的问题在课本旁边做批注。 这一教学的设计,是把思考的空间让给学生,老师不要总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在自己阅读中收获一份发现与感悟的快乐。 假设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1.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这和赶马的女孩歌唱有怎样关系? 2.作者为什么要描写鸟的鸣叫和歌唱呢? 3.这一段写景的层次是怎样的? (教师也可以补充给学生一些问题) (五)总结 本文通过叙写三种不同场合的民歌演唱,再现云南特有的民歌民俗,表现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 人们都说云南是七彩的云南,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对这个民族有了进一步了解。这是一个勤劳、纯朴而又能歌善舞的热情的民族。如果把这篇文章比作一支抒情曲子,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支抒情曲子呢?(引导学生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六)拓展 1.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美?请你用一两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下。 2.课外收集一些民歌、民谣,有兴趣的同学,不妨选一两首唱一唱,说一说。 说明:这次教学设计,融整体感知、朗读教学、品味片断描写、感受意境美为一体,真正做到了“走文本”,摒弃了那种华而不实的做法,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得,技有所长,又积累了语文素养,受到美的熏陶。 (责编 覃亮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