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同里古镇导游词_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同里古镇导游词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同里古镇导游词_1.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同里古镇导游词同里古镇导游词1旅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同里古镇游玩。同里镇,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同里旧称“富土”,唐初改为“铜里”,宋时将旧名拆字为“同里”。始建于宋代,截至20xx年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水乡文化古镇。同里古镇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宋代建镇。镇区内始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第和名人故居众多,“川”字形的15条小河把古镇区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大家看到的牌楼是仿明建筑,它是同里古镇众多明清建筑的代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题写。同里是江南六大水乡古镇,也是一个经常被游客遗忘的
2、地方,因名气不大,加之距离西塘、乌镇以及周庄太近,所以它极少的出现在人们的旅行安排里。同里古镇于1986年对外开放,至今还是曾经清丽古朴的样子,在同里明清建筑多,小船小桥多,名人志士也多。在古镇之中有明清时期的宅院38处,以及众多的名人故居,这些建筑大多临水而建,老百姓们也都择水而居,家家户户为了便利,在临水的一面也都修建了石阶,甚至一些有钱人家还会搭建伸向河面的小阁楼,在阁楼上有吊桶,可以随时取水,尤其在阁楼上一边品茗一边观赏河边的风光,很是满意。走过三元桥,我们就进人了具有一千多年建镇史的同里古镇区。相传很久以前,浙江富阳一带灾荒不断,不少人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垦荒种地。辛勤劳作加上风调雨顺,
3、而使物产丰饶,人们安家立业,就将这里称为“富土”。直到隋炀帝即位,因其骄奢淫逸,不理朝政,致使国库日渐亏空,有一年北旱南涝,很多地方粮食歉收,交不上“皇粮”。于是,皇上下旨,江南富土每人增缴三斗粮,限十天缴清,违者将处以重罚。富土百姓得讯,着急万分。便请教当时镇上一名姓金的秀才,金秀才便如此这般地作了支配。转瞬十天限期已到,催粮的钦差乘船来到富土。金秀才率众乡亲在岸上跪地恭候,钦差一上岸,便催问加缴皇粮之事,金秀才从容答道:“今年受灾,收成大减,难以为缴”。钦差不信,大怒“休得胡言,富土乃富有之地,焉能无粮?若不如数上缴,定要遵旨重罚。”金秀才不卑不亢,陪笑说明说:“大人息怒,请听在下细说。此
4、地原叫同里,并非富土,请大人明察。”钦差听后迷惑不解,顺着街面东西南北巡察了一大圈,见到的都是“同里”,而绝无半点“富土”痕迹,于是只好罢休。原来金秀才关照众乡亲用拆字法,将“富”字一拆为二,上去一点,拆田连土,便成为“同里”二字。而当时的书写习惯与今日不同,是竖写的,因此化险为夷,躲过了这一劫难。同里同里,同为乡里,看着叫着都很平白、亲切,因而沿用至今。在同里,最闻名的建筑为:“一园、两堂、三桥”,一园为世界文化遗产退思园;两堂为崇本堂和嘉荫堂,其中崇本堂的特色是各种雕刻,嘉荫堂最吸引人的是高大宽敞的建筑设计;三桥为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这三座桥相距不足50米,成品字形排列,有桥中一品的美
5、称,是同理古镇的桥中之宝。同里人也有走三桥的风俗,三座桥每一座都有不同的象征含义,太平桥是主身体的,平平安安就是福;吉利桥是主生意的,大吉大利为祈祷;长庆桥是主青春的,长生不老是愿望。所以,每逢节日的时候,走三桥,就成了同里人的地方特色。假如你来到同里,也不妨在三桥之上走一走,在桥上不仅能看到美景还可以有美妙的幸运相伴。同里古镇布局别出心裁,市河如网,小桥遍布,街市民居依水而成,并拥有大量的深宅大院和园林古迹。因此在1982年就有幸成为江苏省文物爱护镇。同里中园林特别多,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退思园”了。退思园建于18851887年。园主任兰生,字畹香,号南云,生于1838年,
6、26岁时到安徽投靠巡抚乔松年,并在前敌营务处任职。因作战有功,先后担当记名盐运史、候补道布政使,并兼淮北平厘局及凤阳钞关等职。光绪五年(1879年)始任凤颖六泗兵备道,筑城垣,治驿路,建桥梁,开船塘及设育婴堂、戒烟局等,综合治理,效果显著。光绪十一年(1885年)因镇压捻军不力,被人参奏,革职回乡。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建立了退思园。退思园占地九亩八分,因为地形所限,不能由南向北纵深发展,所以在本镇一位叫袁龙的杰出艺术家的奇妙设计下,退思园自西向东构筑了左宅、中庭、右园的新奇格式。宅分为内宅和外宅,外宅有轿厅、茶厅以及正厅三进。我们现在位于茶厅,刚才进园时走过的是轿厅。轿厅和茶厅是
7、停轿及接待一般客人所用的场所,假如遇上主子家的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有贵宾造访,园主必放开正厅大门,以示隆重。各位都是同里人民尊贵的客人,请走正厅大门入内。从厅内陈设可以看出,正厅的接待规格要明显高于茶厅,平常正厅大门关闭时,只能从陪弄出入。现在我们去参观一下内宅。内宅是园主与家眷起居之处,主子任兰生,因为长期在安徽生活,所以建立了别具徽州特色的大走马楼,使各位能在这里见到江南少有的建筑。那么,为什么要建两个楼梯呢?东西两侧的楼廊既遮阳、避风、挡雨雪,又便利主仆上下楼时避让,一举多得。大家看这两扇与退思园一样年龄的门。大门内木外砖,看似笨重,其实作用不小。谁能猜出它的作用吗?砖木结构,青砖能防火
8、,门上门后可防盗。现在我们来到宅之尾,园之序的中庭。中庭设计围绕“待客”两字绽开。与漏窗陪弄相接隐去船尾的旱船似一艘刚靠岸的客船,将远道而来的客人载到热忱的主子家。再看旱船两旁,右侧是园主任兰生亲自栽种的广玉兰,左侧这棵白玉兰是修复退思园时移栽的,玉兰树是春天开花较早的植物,所以它象征春景。那么为什么要种玉兰树,而不是种桃树或其他在春天开花的树种呢?一是园主名字叫兰生,既为兰生,就不行无“兰”。二是玉兰寄意“金玉”,玉兰飘香意为金玉满堂。“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假如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要作多日盘桓,坐春望月楼既可四季望月,吟诗酬唱,也可楼前踏月,静赏花木,使客人不觉客居异乡。岁寒居是
9、主子在岁暮风雪之时,与知己围炉品茗论诗之所。因为园主被革职回乡而建园,经营多年的仕途毁于一旦,所幸好友左宗棠和彭玉麟的鼎力相助,才未被慈禧要了脑袋。因此,主子将自己与左、彭两人誉为岁寒三友。透过花窗,可见清幽的腊梅,坚毅的苍松和神秀的翠竹。浑然天成的“岁寒三友图”,使主客共叙的品位得到提升。同里古镇导游词2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同里巡游。大家看到的牌楼是仿明建筑,它是同里古镇众多明清建筑的代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题写。走过三元桥,我们就进人了具有一千多年建镇史的同里古镇区。依据清嘉庆年间的同里志记载,同里“唐初名铜,宋改为同。旧名富士,以其名太侈,乃
10、析田加土为同里”。而改富土为同里则另有一个民间传闻。相传很久以前,浙江富阳一带灾荒不断,不少人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垦荒种地。辛勤劳作加上风调雨顺,而使物产丰饶,人们安家立业,就将这里称为“富土”。直到隋炀帝即位,因其骄奢淫逸,不理朝政,致使国库日渐亏空,有一年北旱南涝,很多地方粮食歉收,交不上“皇粮”。于是,皇上下旨,江南富土每人增缴三斗粮,限十天缴清,违者将处以重罚。富土百姓得讯,着急万分。便请教当时镇上一名姓金的秀才,金秀才便如此这般地作了支配。转瞬十天限期已到,催粮的钦差乘船来到富土。金秀才率众乡亲在岸上跪地恭候,钦差一上岸,便催问加缴皇粮之事,金秀才从容答道:“今年受灾,收成大减,难以为缴
11、”。钦差不信,大怒“休得胡言!富土乃富有之地,焉能无粮?若不如数上缴,定要遵旨重罚。”金秀才不卑不亢,陪笑说明说:“大人息怒,请听在下细说。此地原叫同里,并非富士,请大人明察。”钦差听后迷惑不解,顺着街面东西南北巡察了一大圈,见到的都是“同里”,而绝无半点“富上”痕迹,于是只好罢休。哪位游客能猜出金秀才作了什么支配?原来金秀才关照众乡亲用拆字法,将“富”字一拆为二,上去一点,拆田连土,便成为“同里”二字。而当时的书写习惯与今日不同,是竖写的,因此化险为夷,躲过了这一劫难。同里同里,同为乡里,看着叫着都很平白、亲切,因而沿用至今。今日,我给大家讲解同里的一园二堂三桥,请各位随我一起找寻江南水乡“
12、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同里古镇布局别出心裁,市河如网,小桥遍布,街市民居依水而成,并拥有大量的深宅大院和园林古迹。因此在1982年就有幸成为江苏省文物爱护镇。现在,我们来到了被余秋雨先生称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特殊让他称心满足的和最吸引人的去处,这就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增补名单的退思园。退思园建于18851887年。园主任兰生,字畹香,号南云,生于1838年,26岁时到安徽投靠巡抚乔松年,并在前敌营务处任职。因作战有功,先后担当记名盐运史、候补道布政使,并兼淮北平厘局及凤阳钞关等职。光绪五年(1879年)始任凤颖六泗兵备道,筑城垣,治驿路,建桥梁,开船塘及设育婴堂、戒烟局等,综合治理
13、,效果显著。光绪十一年(1885年)因镇压捻军不力,被人参奏,革职回乡。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建立了退思园。退思园占地九亩八分,因为地形所限,不能由南向北纵深发展,所以在本镇一位叫袁龙的杰出艺术家的奇妙设计下,退思园自西向东构筑了左宅、中庭、右园的新奇格式。宅分为内宅和外宅,外宅有轿厅、茶厅以及正厅三进。我们现在位于茶厅,刚才进园时走过的是轿厅。轿厅和茶厅是停轿及接待一般客人所用的场所,假如遇上主子家的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有贵宾造访,园主必放开正厅大门,以示隆重。各位都是同里人民尊贵的客人,请走正厅大门入内。从厅内陈设可以看出,正厅的接待规格要明显高于茶厅,平常正厅大门关闭时,只能
14、从陪弄出入。现在我们去参观一下内宅。内宅是园主与家眷起居之处,主子任兰生,因为长期在安徽生活,所以建立了别具徽州特色的大走马楼,使各位能在这里见到江南少有的建筑。那么,为什么要建两个楼梯呢?东西两侧的楼廊既遮阳、避风、挡雨雪,又便利主仆上下楼时避让,一举多得。大家看这两扇与退思园一样年龄的门。大门内木外砖,看似笨重,其实作用不小。谁能猜出它的作用吗?砖木结构,青砖能防火,门上闩后可防盗。现在我们来到宅之尾,园之序的中庭。中庭设计围绕“待客”两字绽开。与漏窗陪弄相接隐去船尾的旱船似一艘刚靠岸的客船,将远道而来的客人载到热忱的主子家。再看旱船两旁,右侧是园主任兰生亲自栽种的广玉兰,左侧这棵白玉兰是
15、修复退思园时移栽的,玉兰树是春天开花较早的植物,所以它象征春景。那么为什么要种玉兰树,而不是种桃树或其他在春天开花的树种呢?一是园主名字叫兰生,既为兰生,就不行无“兰”。二是玉兰寄意“金玉”,玉兰飘香意为金玉满堂。“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假如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要作多日盘桓,坐春望月楼既可四季望月,吟诗酬唱,也可楼前踏月,静赏花木,使客人不觉客居异乡。岁寒居是主子在岁暮风雪之时,与知己围炉品茗论诗之所。因为园主被革职回乡而建园,经营多年的仕途毁于一旦,所幸好友左宗棠和彭玉麟的鼎力相助,才未被慈禧要了脑袋。因此,主子将自己与左、彭两人誉为岁寒三友。透过花窗,可见清幽的腊梅,坚毅的苍松和
16、神秀的翠竹。浑然天成的“岁寒三友图”,使主客共叙的品位得到提升。中庭与右园有“退闲小筑、云烟锁月”月洞门相通,园内有“九曲回廊”曲径通幽,漫游其间,步移景异。退思园尽管只占9。8亩地,但园内亭台楼阁、廊船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且建筑尺度相宜,花木水石布局得体,既小巧玲珑,又朴实无华。园以池为中心,各式建筑皆紧贴水面,如浮水上,被当代园林学者、上海同济高校陈从周教授誉之为“贴水园”。退思草堂是全园的主景,古朴实雅,稳重气派,体现了主子的身份。退思草堂内隔屏后有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所书的归去来辞碑拓,原碑与太仓墨妙亭同时遭毁,故碑拓愈显宝贵。置身堂前贴水平台,环顾四周,一幅浓淡适宜、恬澹静谧的山水
17、画长卷正缓缓绽开。大家请看!闹红一舸由湖石托出,半浸碧波,水流漩越湖石孔窍,潺潺之声不绝于耳。人站船头,因波荡而似船行,因鱼游而显船动,更有行云倒影浮动,恍若扁舟启航,别有情趣。再看水地对岸,天桥与辛台相联,天桥上为桥,下为廊,它模拟秦王朝阿房宫的复道建筑。横空出世,飞越山巅,将菰雨生凉轩与辛台连为一体,循山洞经石径拾级而上,登临天桥,使人豁然开朗。1985年评比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时,专家首推天桥代表苏州古典园林的杰作。天桥楼廊尽处,有“行至桥端似无路,随山拾级豁然通”的辛台。辛台当为求学之所,当年园主苦心教子读书,虽未必“头悬梁、锥刺股”,却也曾付出“为觅一佳句,捋断三根须”的代价。因而,有任
18、兰生之子任传薪追随革命,提倡教化救国,20岁时以退思园为校舍,出巨资,聘名师,创办私立丽则女学。受聘的老师中有国学大师钱基博(钱钟书之父),书法家钱祖翼以及范烟桥、任传鹤、顾乃复等,使得“远方童女,也担簦负笈而来”。开近代中国女子受教化风气之先。出草堂往东,有三曲桥平卧水面,清波倒影,形似凌波。桥南古木参天,假山叠翠,桥北水涯山坞边琴房掩映花树间。假山之巅的眠云亭,拔地而起,亭下周叠湖石,上亭下洞,为江南园林所仅见。登亭迎风待月,楚河汉界,飘飘欲仙。菰雨生凉轩贴水而筑,菰雨生凉四字取意于彭玉麟题西湖三潭印月联句:“凉风生菰叶,细雨落平波。”隔屏正中的镜子是园主之子任传薪从德国带回,置身镜前香妃
19、榻上如同沐浴湖水之中,顿生凉意。“种竹养鱼安乐法;读书织布祥瑞声”的楹联,也是当年朝中大臣彭玉麟对园主任兰生的劝诫。天桥北侧,耸立一块独体太湖巨石,形着驻足老人,故称老人峰。老人峰巅有灵壁石,酷似昂首寿龟,神形兼备。灵壁石原产地在楚霸王爱妾虞姬故里的安徽灵壁,俗称美人石。一般常见的灵壁石体积不大,而这块灵壁石体积硕大,非常罕见,它与太湖石自成一体,完美无缺。在闹红一舸石舫后的九曲回廊处,有九扇纹饰各异的漏窗,漏窗上嵌有取意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诗句的石鼓文“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道出了退思园建筑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和表现自然的超群艺术。因而灵壁石、石鼓文漏窗纹
20、饰和退思草堂内的归去来辞碑拓合称退思园三宝。退思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堪称江南园林经典,因为它同时具备了琴棋书画、春夏秋冬八景。其中的琴棋书画四景指的是琴房、眠云亭、辛台、览胜阁。请大家留意一下在退思草堂西后侧的揽胜阁,揽胜阁与坐春望月楼相连悬挑在花园西北角,独具匠心的设计,既可使来宾中的女眷足不出户就可饱览满园景色,又能按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的要求顺乎自然地将男女分开。轻推花窗,窗外美景如画呈现眼前。它在成为全园制高点的同时又恰到好处地弥补了北墙与西墙之间的呆板死角,使整个建筑布局有了动感。我们再说春夏秋冬四景。春景是“坐春望月”,夏景是“菰雨生凉”,冬景是“岁寒三友”。现在我们来到
21、的是秋景“天香秋满”所在。大家请看,这里遍植丛桂,每当桂花飘香之时,馥郁芳香,盈室绕阶,红枫与金桂、银桂相间,衬以蓝天白云,粉墙黛瓦,更觉秋高气爽。若在清风明月之夜,邀三五知己在此品茗赏花,更是使人心旷神恰。从进园以来我们始终在感受着退思园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在结束退思园的巡游之前,请大家关注自己脚下,我们现在所踩的是一块福地。请看,中间的“寿”字,隐意长命百岁,四周五只蝙蝠隐意富贵、康宁、善德、好运、长寿五福,华蜜之福。五福捧寿,有寿有福,围绕福寿转一转,福寿双全轮回转。有爱好的挚友不妨绕“福寿”一圈,再随我出退思园。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退思园以贴水园而著称于世,同时因为设计者袁
22、龙继承了明代闻名的造园大师、园冶作者计成的造园艺术,使得退思国成为中国造园史上的杰出作品而得到世人的关注。1986年,美国纽约市以退思园为蓝本在该市斯坦顿岛植物园建立了一座江南庭院,取名“退思庄”。可见退思园已不是同里人的退思园,而是全世界的退思园了。现在我们来到了古镇的中心。不知大家对“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话所概括的江南水乡特征有什么样的感性相识?大家只要留意小河两旁的石驳岸,单落水或双落水的河埠,镶在驳岸上系船用的缆船石,那造型各异、散于各处的古朴中透着精神的桥梁,还有铺排整齐的块石路面,以及面水或依水的民宅,或许就会像余秋雨先生那样有一种要在这里觅房安居的心愿。这里是崇本堂,整个建筑占
23、地不足一亩,沿中轴线向北纵深发展。从沿街门厅、正厅、前楼、后楼到下房共分五进,从正厅到后楼,建筑里前低后高结构,民间称之为“连升三级”,是江南宅园纵深扩展的范例,它的好用价值在于通风和采光。因布局紧凑,且多为木结构,所以在厅楼之间都建有风火墙,楼廊左右设蟹眼天井,备泻水防火之用。崇本堂共有三进门楼,分别刻有“崇德思本”“敬候遗范”和“商贤遗泽”,即有“德乃安家立命之本”之意和治家立业之志,又时刻提示后代不要忘本,要“崇敬商”。说明原主子是一位诚恳、守信、有文化的商人。崇本堂共有木雕一百多幅,内容各不相同,在崇本堂正厅长短窗的腰华板上刻有西厢记戏文故事十四幅,在前楼底层长窗的腰华板上刻着红楼梦十
24、二金钗十幅。而游崇本堂最可品尝的是具有各种隐意的木雕。如瓶和牡丹称之为“富贵平安”,笔和锭称之为“必定中学”,松鼠和葡萄象征“多子多孙”,喜鹊和红梅寄意“喜上眉梢”,满装金元宝、银元宝朝内宅飞奔的图案就是“日进斗金”等等。另外还有八仙图、渔樵耕读图、琴棋书画图、福禄寿禧图等隐藏在58幅木雕中,请大家随我一起到后楼找寻,看谁先找全。各位游客,刚才向大家介绍了商贾人家崇本堂,下面我把对同里人民具有特别意义的三座桥介绍给大家。我们现在站的是长庆桥,正前方的梁式石桥为太平桥,左前方的拱形石桥是吉利桥。三桥小巧玲珑,构筑高雅,因呈“品”字形横跨河面,又有“桥中一品”的美称。同里人每逢婚嫁、生日等喜庆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古镇 导游 _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