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腹外疝病人的护理-重医大《外科护理学》课件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腹外疝病人的护理-重医大《外科护理学》课件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腹外疝病人的护理-重医大《外科护理学》课件 .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腹股沟直疝 Bassini法疝修补术 Bassini法疝修补术 Bassini法疝修补术应用聚丙烯锥形物和聚丙烯网片进行内环充填和贴补腹股沟管后壁, 也叫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 2 无张力疝修补术优点: 1.极低的复发率 1% 2.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 3.创伤小,术后疼痛轻。 4.恢复正常活动和工作所需时间短 3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目前临床开展较少。(三)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原则: 紧急手术,解除梗阻,防止疝内容物坏死。具备下列情况可手法复位: (1)嵌顿在 3-4h 内,局部压痛不明显,无腹膜刺激征。 (2)年老体弱或有严重疾病估计未绞窄坏死的。复位的方法:病人头低足高位, 注
2、射吗啡和度冷丁止痛松弛腹肌,用手持续缓慢将疝块送入腹腔。注意:24 小时内必须严密观察腹部体征, 一旦 出现腹膜炎或肠梗阻的表现应立即手术。直疝:指腹腔内脏器经直疝三角区突出而形成的疝。常见于年老体弱者。二、腹股沟直疝外侧边:腹壁下动脉内侧边:腹直肌外缘 直疝三角的解剖要点 底边:腹股沟韧带特点:此处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且腹横筋 膜又比周围部分为薄,腹股沟直疝在此由后向前突出。后 面观 外侧边 (腹壁下动脉)底边 (腹股沟韧带)内侧边 (腹直肌外缘)后面 观 外侧边 (腹壁下动脉)底边 (腹股沟韧带)内侧边 (腹直肌外缘) 腹股沟直疝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常见于年老体弱者,腹股沟区半球形肿
3、块位于腹股沟内侧端、耻骨结节上外方出现,疝内容物绝不进入阴囊,囊颈宽大,平卧可回纳入腹腔, 极少发生嵌顿。斜疝与直疝的鉴别发病年龄 斜 疝 直疝 鉴别突出途径与外形斜疝 直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鉴别回纳疝块压住深环鉴别精索与疝囊的关系斜疝 直疝 腹股沟韧带 弓状下沿睾提肌 精索 腹股沟管有四壁:前壁有皮肤、 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但侧 1/3 部分尚有腹内斜肌覆盖;后壁为腹膜和腹横筋膜,其内侧1 /3 有联合 腱;上壁为腹内斜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和陷窝韧带。腹 股 沟 管 示 意 图
4、 发病机制 (一)先天性斜疝:胚胎早期,随着睾丸下降,带动内环腹膜下移动,形成腹膜鞘突,婴儿出生后,鞘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全, 则与腹腔相通, 鞘状突成为疝囊, 当小儿腹内压增高时,腹腔脏器进入未闭合的鞘状突。由于右侧睾丸比左侧下降晚,鞘状突闭合晚, 故右侧腹股沟疝多见。先天性斜疝: (二)后天性斜疝:与腹股沟区的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有关。腹股沟区解剖缺损、肌肉筋膜发育不全导致腹股沟区的腹壁强度降低输精管 鞘突 附睾 睾丸 鞘膜腔 疝囊 临床表现和诊断 共同特征:腹股沟区出现一肿块,逐渐增大,伴轻度坠胀感。 1. 易复性斜疝特点:肿块的出现与体位和腹内压增高有关。肿块呈梨形, 可降至阴囊或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科护理学 2022年腹外疝病人的护理-重医大外科护理学课件 2022 年腹外疝 病人 护理 重医大 外科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