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赋税制度1.docx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赋税制度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赋税制度1 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突出特点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体,国家政权控制部分土地,小农土地私有制也占有一定比例。国家政权控制的土地,除皇族、贵族、功臣直接享用外,许多封建政权往往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征收赋税,以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如北魏和隋唐实行的均田制。由于大部分土地是私有的,土地占有状况的变动较为剧烈,其基本趋势是:地主官僚和贵族通过各种手段 (经济的和强权的)兼并农民土地,甚至国有土地,控制了数量惊人的土地,出现了大批一无所有,无以为生的农民;封建国家控制的土地数量急剧减少,统治力量严重削弱。在这种情况下,封建统治的危机不可避免地爆发,广大农民为反抗压迫,求得生存
2、,揭竿而起。而封建国家由于统治力量削弱,在农民大起义风暴扫荡下,往往迅速溃灭。鉴于这种历史教训,新建立的封建政权的比较有远见的统治者,往往运用政权力量,对土地占有状况进行调整。调整的基本点在于:确保国家控制一定数量的土地,以保证维护强大的国家机器所必需的赋税财政收入;安定农民,使农民获得一定数量土地,以恢复生产,稳定统治。但代表地主阶级的封建政权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甚至在听任地主、官僚、贵族兼并土地的条件下,要他们按实际占有土地状况缴纳赋税都难以做到。北宋王安石在这方面的努力(如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由于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最后失败。明末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因大地主反对,实行不久就停止了
3、。越到封建社会后期,国家政权对土地占有状况的调整余地也就越小,封建制度的腐朽性也就日益加重。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内容特征分类:以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初税亩;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封建社会赋税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是:随着封建统治者对农民人身控制的逐渐松弛,收税标准从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为主转变,这一转变以唐朝两税法为主要标志。随着封建经济发展,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由实物为主逐步向货币为主转变,这一转变以明朝的一条鞭法为标志。赋税征收种类由繁杂向简单转变,如两
4、税法、一条法、地丁银制,都是把各种杂税合并起来,统一征收。上述三个转变表明;赋税制度取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状况。赋税征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保证劳动者最低限度的存在条件。如果统治者破坏了这个原则,进行 超经济的掠夺剥削,只能适得其反,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和自身灭亡。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演变及特点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主要经历了西汉时期的编户齐民制度、北魏的租调制、隋唐时期的租庸调制、唐中后期的两税法、北宋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与募役法、明朝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这些赋税制度演变呈现出的特点有:1、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到以田亩为主。(标志:两税法)2、地租种类: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标志
5、:一条鞭法)3、征税时期:由不固定到固定。(标志:两税法)4、赋税数量:由繁多到单一。(标志:一条鞭法)5、役的规定:必须服役到可以代役。(标志:庸)6、征商品税:越来越重。由以上几点可以发现当时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一是,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日渐松弛;二是,商品经济日益发展。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一、知识构建1、春秋末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含义:“相地而衰征”,是指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田私田,按实有亩数收税。实质:承认土地私有。影响:标志井田制的瓦解,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奴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转变。2、汉朝:编户制度含义:政府把农
6、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当时农民的负担有:田租(土地税)、人头税、更赋(代役税)、徭役、兵役等。特点:田租轻而人头税重。 影响:a.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迅速恢复发展了社会生产;b.编户齐民赋税日益沉重,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3、隋唐:租庸调制目的:缓和阶级矛盾,保证封建剥削,维护封建统治。指导思想:轻徭薄赋。内容:a.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做“租”;b.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c.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叫做“庸”。作用:a.保证农时,赋役负担相对减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b.政府的
7、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唐朝基本兵制)得到巩固,使国家富强起来。4、唐中后期:两税法原因: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大为减少。实行:为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内容:a.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b.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作用:a.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b.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C.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扩大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d.是我国封
8、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局限:a.土地兼并不再受限制,越来越严重;b.大地主隐瞒财产,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政府征收额外杂税,农民负担沉重;c.不可能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挽救唐朝的统治危机。地位:两税法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史上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过渡到以土地财产多少为主,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和进步,奠定了唐后期到明代中叶赋税制度的基础。5、北宋: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募役法内容: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作用:减轻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方田均税法内容: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每户占有土
9、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作用:使官僚地主无法逃避赋税,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实质:纳钱代役和按亩征税。6、明后期:一条鞭法背景:a.明朝中期,农民赋税负担过重,阶级矛盾尖锐,国家财政困难;b.旧的赋税制度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目的: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挽救统治危机。内容:a.赋役合并,征收银两;b.役银入亩,丁亩分担。意义:是我国赋税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a.纳银代役,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b.赋役征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7、清朝: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措施:a.1712年,规定以康熙五
10、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b.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 ”,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影响: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隐蔽人口的现象逐渐减少,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二、探究理解如何认识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随着封建统治者对农民人身控制的逐渐松弛,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为主转变,以“两税法”为主要标志。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由以实物为主逐步向以货币为主转变,以“一条鞭法”为主要标志。赋税征收种类由繁杂向简单转变,以 “一条鞭法”为标志。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
11、法”为标志。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期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纳绢代役,以“庸”为标志。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税逐渐加重。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是经济制度的一部分,赋税不但是维持公共权力的经济基础,对于经济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政府通过对税种和税率的调整,可以有效地控制或鼓励某一经济行为或其他行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比如减免田赋,加重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和发展农业生产,以达到其重农抑商的目的;严格控制盐、铁和茶税,以增加财政收入;多次进行大幅度的税制改革,以适应变化了的社会和经济情势等等。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主要内容 以人口为依据的人头税和以人丁为依据的丁税。以户为依据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赋税 制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