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等奖《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一等奖《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国家一等奖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中国建筑的特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体味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风格,把握文体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筛选整合信息,理清文章层次脉络,归纳文章的主要观点,合作探究文章相关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树立科学意识;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读出文字背后的拳拳爱国心与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人文情怀。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品味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体会科普文字背后的人文情怀。 理清文章思路,准确概括中国建筑的特征,体会作者的人文情怀。 讲授法、演
2、示法、讨论法 两课时 第一课时:本文结构思路、说明顺序、语言风格,领会作者的科学精神 第二课时:用正确的方法准确筛选概括信息,运用从文中学到的九大特征欣赏中国建筑,理解作者的人文情怀 一、导入 课前播放配乐PPT汉字中的建筑,居、室、房、囱、窗等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演变及文 字部件的组成,根据这些字的构成猜测“宇宙”二字。“宇”字甲骨文外面是房屋,下面是横梁和柱子,指向空间。“宇”本义“屋檐”,从屋檐向上下四方是空间的扩展,“宙”本义“支点”,从支点向古往今来是时间的延伸,合起来,无限的时间与空间,便是宇宙。中国古人把宇宙想象为一间大房子,天是屋顶,地是台基,天地之间由擎天柱撑起。这种想象与
3、当时人们居住的建筑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继续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看看“梁上君子”梁思成为何如此热爱中国建筑。 二、温故知新 1、回顾昨天学的三大块内容: PPT本文的思路脉络:1-2中国建筑概说:地域广、历史久 3- 13 九大特征是什么 14-19中国建筑的“文法”为什么 20写作目的:古为今用 围绕“古为今用”的观点,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是这样的特征。板书:思路严密。 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到次要,从结构牢到装饰美。板书:顺序严谨。 语言风格:准确生动。板书:语言准确。 2、从本文准确的语言、严谨的说明顺序及严密的思路中,我们能看到梁思成作为建筑学家的哪 一
4、点精神品质?板书:科学之精神。 三、概括方法的指导与实践 1、明确上节课的遗留问题,即本节课重点:中国建筑的特征到底是什么? 2、实物展示学生对九大特征的概括,“斗拱、举架”等,明确:筛选概括不准确全面,且只点出该 特征是哪方面的,没点出具体是什么特征。 3、方法指导:抓关键句(首句、尾句、过渡句)找关键词(名词、代词)利用标点符号(冒 号),要求是具体说出是哪方面的什么特征。 4、运用方法在文本中圈点勾画,修正自己的答案,交流修正后的九大特征,配以图片帮助理解。 个别建筑由台基、建筑本身、屋顶三部分构成 一“所”房子由若干建筑物围绕户外活动场所建成,在平面上成轴对称,主要房间向南 主要采用木
5、制框架结构:学生只注意到首句的“木制结构”,忽略了下一段话重点尾 句的“框架”结构 斗拱在结构上起重要作用,也有装饰作用:大多数同学只写“斗拱”,没指出具体特征,特 别是斗拱究竟对什么有作用 举架使屋顶呈缓和的坡面 屋顶有壮丽的装饰性 大胆选用朱红作为主要颜色 加工外露部件使之具有装饰性 充分挖掘建筑材料的装饰性 小结:概括筛选信息既要准确,也要全面,需指出是什么方面的什么特征。 四、“特征”中的文化 1、这九大特征是梁思成多年研究和考察之后得出的,他被金岳霖称为“梁上君子”是再贴切不 过了,他经常爬竹竿、爬树,是为了练功,因为考察画图经常要登上屋顶,他这样乐此不疲地蹿房越脊去研究古建筑,决不
6、只是因为建筑的实用性,他说“建筑乃是人类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与艺术发展的综合体,是社会的缩影,民族的象征”。因此,中国建筑的特征也不只是实用的,还是艺术的、文化的、审美的。 2、提供三幅建筑图像,小组合作,先确定一个建筑,再从九大特征中的某一点或几点来欣 赏这些建筑,说出这个建筑体现了中国建筑的哪些特征,更重要的是思考这些特征有什么文化魅力,体现了古人的什么观念,能传承千年还那么有生命力。 学生边解读老师边揭示三个建筑的来历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强调其文化意义: 草堂碑亭:木制框架结构,朱红色。无门无窗是为最大限度地亲近 自然,体现古人所追求的天、地、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 境界。 日本奈良
7、寺庙三部分构成,装饰 精致,颜色褐红,给人威严之感。这 个建筑体现了中国建筑的许多特征, 但是,它在日本,日本有两座古都, 奈良和京都,完好地保留了日本在我国唐朝时期学习建造的 建筑,而力劝美军不要轰炸这两座古城的,就是东方建筑专 家梁思成,从情感上他不愿意帮助日本,但职业的责任感和历史的责任感让他不得不做这件事,因为他知道,不同民族的建筑有“可译性”,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一旦炸毁那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损失。两座古都都很感谢梁思成,将宝贵的文化遗产视为国宝。 风貌改造后的树德中学本部效果图:平面呈对称,颜色灰白,有民国建筑特色。诉说着我校创建者孙振将军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将我校发展壮大的历史,在这样的学校中求学,同学们会更多地感受到一种历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总结:中国建筑的这些特征都与我们民族的文化分不开,体现的是中国古人天、地、人和谐一统的生命观,一个古建筑代表着一段历史,它是流动的诗,是凝固的音乐,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五、观照现实 1、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养分,用中国“词汇” 和“语法”写中国文章,但是,让我们看看身边(三则材料及两张图片): 这是一位旅美作家的身边:“一样的星巴克,一样的玻璃大楼,站在家乡的路边,我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