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案 智慧城站主体地基承载力检测方案1 编制依据 (1)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工程智慧城站第一分册主体围护结构施工图。 (2)广州市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工程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遵照的技术标准及规范如下: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22版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2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22) 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监督与验收管理办法(穗建质2022357号) 广州市建筑结构实体质量监督抽测办法(穗建质2022303号) 相关国家、部颁发的相关其他规范和标准。 2 工程概况
2、 2.1 车站概况 智慧城站南接世界大观站,北联神舟路站,是本线的第六个车站。车站位于高唐大道,东西向规划路为规划五路,车站位于两条路的交叉口,现状小新塘村的西侧。 图2-1车站平面及周边环境示意图 智慧城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YDK9+100.000,设计起终点里程为YDK8+947.700 YDK9+183.700。车站为地下两层11米岛式站台车站,全长236米,标准段宽为19.7米,车站基坑开挖深度为16.4118.91米。车站共设置4个出入口,1、2号风亭均为敞口矮风亭,冷却塔采用下沉式冷却塔设在1号风亭旁。 2.2 地质水文概况 2.2.1 车站地质情况 ml),图表上代号 (1)人工
3、填土层(Q 4 al+pl) (2)陆相冲积-洪积砂层(Q 3+4 根据勘察揭露,根据砂层的颗粒级配不同,该层共分为三个亚层:粉细砂层、中粗砂层、砾砂层。 (3)冲积-洪积土层 al+pl)、勘察过程中揭露到的冲积-洪积土层分为三个亚层,分别为软塑状粉质黏土(Q 3+4 可塑状粉质黏土层(Q 3+4al+pl)、河湖相沉淤泥质土(Q 3+4 al)。 (4)残积层(Q el) 该土层为晚三叠世侵入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本次勘察期间揭露到可塑状砂质黏性土、硬塑状砂质黏性土两个亚层。 (5)岩石全风化带(T 3 3) 晚三叠世全风化花岗岩,图表上代号。黄褐色、灰白色,风化剧烈,原岩结构基本破坏,但尚
4、可辨认,呈坚硬土状,遇水易软化崩解。 (6)岩石强风化带(T 3 3) 晚三叠世强风化花岗岩,图表上代号。黄褐色、棕红色,岩石风化强烈,原岩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局部呈碎块状,底部夹较多中风化岩块,浸水易软化崩解。 (7)岩石微风化带(T 3 3) 晚三叠世微风化花岗岩,图表中代号。灰色、灰白色、浅肉红色,原岩组织结构基本未变,中粗粒结构,局部为细粒花岗岩脉,块状构造,有少量风化裂隙,岩芯呈短柱长短柱状,局部扁柱状,锤击声较清脆。 图2-2车站中心里程处围护结构及地质情况断面图 2.2.2 车站水文情况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与基岩风化裂隙水。 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基承载力 检测 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