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课后反思(10月反思2).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课后反思(10月反思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课后反思(10月反思2).doc(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反思昨天上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原因(因为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各不相同,所以它们运动的位置离核的远近就不同,这样就把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距离的不同看成是分层运动或分层排布);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通过阅读教材53页图3-12,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讲解了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意义,然后通过阅读教材总结出电子排布的规律,并要求学生马上对118号元素按顺序进行记忆,认识小周期表,在笔记本上画出13周期的框图,并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填画在相应的框图中);3.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通过阅读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总结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然后简单分析了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和电子层数的多少的关系。课堂内容感觉满满的,但知识的结构性很强,尤其总结到“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的知识点时,拿Mg和H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了比较分析,强调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但从今天的作业来看,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要求画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没有写元素名称或元素符号;2.对“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的知识点的题目的错误率较高,对稳定结构的判断也不够准确。下节课在上课之前应有所强调和补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原子 构成 第二 课时 课后 反思 1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