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养老保险是保障退休老人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政府强制性的要求劳动者在年轻时积累,年老退休后能按时持续得到养老金,有基本生活保障。我国的养老保险,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自50年代初期建立以来,经历了近40多年的实践,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城镇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养老保险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由财政拨款,个人不缴费,而农村养老保险则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组成。 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参加,符合养老条件的人,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养老金。 二是养老保险费用来源,一般由
2、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或单位和个人双方共同负担,并实现广泛的社会互济。 三是养老保险具有社会性,影响很大,享受人多且时间较长,费用支出庞大,因此,必须设置专门机构,实行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通过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新老更替,实现就业结构的合理化;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利于社会稳定;能够激励年轻人奋进,提升工资标准,为退休后的生活提供保障,有利于从侧面上促进经济发展。 虽然我国的养老保险对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稳定社会, 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养老保险待遇存在“双轨制”的不公平现
3、象 我国实行的是“养老保险双轨制”的退休制度: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混合型”统筹制度;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时不仅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用,而且退休金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两种制度具体讲表现为三个不同: 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 养老保险待遇的“双轨制”现象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险体制改革遗留下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缴费方式差别。公务
4、员和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人员在职时个人不用缴纳养老保险费,由国家财政全额负担。而企业职工等群体却要自己承担工资水平8%左右的养老保险费; 第二,缴费基数差别。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会尽可能压低职工养老保险费的缴费基数和比率。而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国家为其按规定的最高比率划拨养老金,不仅以员工的实际收入为基数,而 且还随着其工资和工龄的增长而增加。 第三,退休金待遇差别。退休后,事业单位职员和公务员退休金的替代率能达到80%1000%,而企业职工的替代率约为43%。 养老保险双轨制不仅导致的养老金差距越拉越大,同时养老保险双轨制也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性,虽然政府已经在进行并轨改革,2022年,人社部
5、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社会上比较关注的双轨制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但其并未明确消除双轨制的时间表,双轨制的问题仍需逐步解决。 二、缴费基数、比例千差万别。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体系不完善。在国际上,养老保险制度都是由国家立法强制执行,而我国虽然也制定了一些有关养老保险方面的法规,但缺乏国家权利机关的立法程序,导致养老保险制度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一般都是由地方政府自行制定有关养老保险方面的文件、法规与条例,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法律效力,但造成不同省、甚至同一省的不同地市不同主管部门不同身份员工之间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同,养老保险的强制性和权威性难已充分发挥出来,也给公民对
6、养老保险的理解带来很多的误区。 对养老保险的基数及征缴率没有统一的规定,这给各地方政府各部门各行业在制定缴费基数及比例带来很大的随意性。即使在同一区域也会因在不同部门工作而造成缴费基数及比例的不同。 同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会导致这一制度失去严肃性,让 一些不明白的人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一项区域性的政策而非国家统一政策,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广;其次,在同一行业中,由于企业内部规定或者地区政策的差异,养老保险金的缴费率也各有差异,由于企业竞争力存在差异,养老保险制度在无形中为企业创造了一种不公平竞争的环境;最后,由于地区差异性的存在,社会养老保险金的支付标准也各有不
7、同,这样就导致了劳动力资源流动非常困难,导致劳动力资源无法得以优化配置。三、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存在养老金缺口风险 当前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于个人账户“空账”的大小目前尚未有官方公布的正式数据,都是一些学者和组织的估计,数据也有不同版本。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2年底,个人账户记账额约2.5万亿,实有资金2703亿元,空账额约2.2万亿。个人账户空账额继2022年突破万亿大关后,2022年再次突破2万亿。另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快,养老金待遇逐步提高,使养老金支出迅速增加,收入增加则相对减慢,这些因素导致我国养老金在未
8、来可能收不抵支,出现养老金缺口 四、个人账户的通胀问题 由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的是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如果出现通货紧缩,则有利于个人账户基金的保值增值;而一旦出现通货膨胀,由于基本养老保险参加者的个人账户基金的积累要经历4050年,势必会导致养老基金贬值,从而降低退休职工的实际生活水平。 通货膨胀作为市场经济中必然发生的、难以预料的且不易控制的风险,曾经使大多数养老保险中的养老金实值难逃下降的厄运,使得政府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这是我们不可以忽视且要时常警惕的大问题。.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费大都被用于支付现期的退休金,对于剩余资金,政府规定除保留两个月支付款外,其余金额的80必须购
9、买政府债券或存八银行,利息用于未来养老金的支付。受通货膨胀影响,这些收入极少,因而出现养老保险金结余不断贬值个人账户空账的现象,这必然会对未来养老保险带来沉重负担。 五、养老保险覆盖面有限,保障水平参差不齐 尽管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在制度上实现了全覆盖,但新农保和城居保还处在试点阶段,实际覆盖面不高。尤其在农村地区,由于没有就业单位,且对养老保险缺乏足够认识和了解,造成当前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险参保率比城镇低很多。虽然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改革,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已引起国家的重视,但农村养老保险的管理与运作还是缺乏规范的法制化措施、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与发展的不平衡,农民投保能力受到很大的制约,再加上农民
10、家庭养老和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等方面的原因对农村参加养老保险设置许多的障碍。而在经济体制的改革过程中农村的养老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集体养老保障和家庭养老保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已逐步弱化。根据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金砖国家发展报告(2022)和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末,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总参保人数约为6.48亿,同期我国适龄劳动人口为10.04亿,总覆盖面约为 64.5%。即使按最新的参保人数7.5亿计算,仍有近1/4的适龄劳动人口未纳入社保养老保险。其次,我国不同养老保险类型的养老金待遇差别非常大。根据人社部2022年全国社会保险情况和中国统计年鉴2022显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养老保险 制度 存在 问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