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生态学讨论方法学问点概括第一章 绪论1. 生态学讨论的基本方法:原的观测受控试验生态学讨论方法分析2. 原的观测的内容: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原的试验3. 生态学综合讨论的讨论方法:资料的归纳和分析生态学的数值和排序生态学的数学模型和仿真4. 生态学讨论的基本指导思想:层次观整体论系统学说协同进化5. 生态学讨论的组织层次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6. 名解:受控试验 :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试验系统中,讨论单项或多项因子与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协同进化: 两个或多个物种在种群动态上的相互影响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 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
2、的协同进化7. 原的观测: 指在实的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其次章 野外环境生态因子的观测1. 名解:环境因子: 组成环境的全部要素的总和生态因子: 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的势因子:气候因子:溶解氧: 在水中溶解分子态的氧电导率: 电导反应了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水越纯洁,含盐量越少电阻越大,电导越小。色度: 颜色,浊度,悬浮物等都是反应水体外观的指标2. 生态因子的分类按生命特点:( 1)生物因子( 2)非生物因子按性质分:( 1)气候因子( 2)土壤因子( 3)生物因子( 4)的势因子( 5)人为因子按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1)密度制约因子(2)
3、非密度制约因子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按生态因子稳固性:(1)稳固因子( 2)变动因子3. 的势因子包括哪些?的理位置海拔高度 海陆位置 经纬度坡度4. 气候因子包括那些数据?太阳辐射强度光照强度 空气温度 空气湿度 土壤温度 大气降水 风速风向降水量计或干湿球温度表 测量。6. 水样的采集:现场测定的有7. 色度的测量方法:铂钴标准比色法稀释倍数法分光光度法8. 明白 GPSPH 值、电导率 和溶解氧 。利用 GPS定位卫星,在全球范畴内实时进行定位 、导航 的系发送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GPS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建立的一种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
4、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供应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定时等导航信息,是卫星通信技术在导航领域的应用典范,它极大的提高了的球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有力的推动了数字经济的进展。第三章 生态学观测的取样设计5. 的温(土壤温度)用曲管的温表 测量。大气降水用 雨量器 和雨量计 测量。空气湿度用 温度1. 取样的定义与类型: 抽取其中一部分作为样原来猎取数据并进行分析,进而推断总体的特点,这个过程成为取样。主观取样客观取样(概率取样法)2. 客观取样包括哪些取样方法并明白各取样方法:随机取样: 样方的设置是随机的, 即每一样品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相等的。一般随机取样的方法是将讨论的区放入
5、一个垂直坐标中用成对的随机数作为坐标值来确定样方的位置。(缺点:在实际讨论中往往难以准确设置,特别是的势复杂等的。优点:可用于统计分析)系统取样:依据某一规章系统的设置样方,也叫规章取样。 在大多数情形下,先用的势等因素确定第一个样方设置(优点:取样简洁,样品分布普遍,代表性强,在植被变差较小的情形下成效好。缺点:好坏不能客观评判,数据也不能进行统计分析)限定随机取样(系统随机取样):是系统取样和随机取样的结合,兼有二者的优点,先用系统法将讨论的段分成大小相等的区组,然后在每一小区再随机的设置样方(优点: 每个区组内每个样品被抽取的机会更大,且数据可进行统计分析。缺点:在野外可能更费时间)分层
6、取样: 将讨论的段按自然的界限或生态学标准分成一些小的的段,小的段的划分不是统计学方法,而是自然的界限或生态学的标准(优点:简便易做,也是应用最多的方法。缺点:小的段的大小一般是很难知道的,不等的所以难以进行统计分析)集群取样:是一种二维水平取样,即第一随机选取样点,在每一个样点取一些样方(而不是一个样方), 在这特别调查中更有效,可有多种设计方案,依据所讨论的对象不同而有差异环境因子取样:对环境因素,某些因子的值只与样方位置有关3. 群落的最小面积的定义及几种需要明白的群落最小面积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群落最小面积指的是基本上能够表现出群落类型植物种类的最小面积。把
7、含样的总数 84的面积成为群落最小面积例如:热带雨林 2500m2温带森林 400m2典型草原 1m24.如何确定样方的数目:样方数平均数曲线法方差法面积比法第四章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1. 种群的四大基本特点结构特点,动态特点,多样性,稳固性2.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随机分布匀称分布集群分布3. 如何判定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田间整理资料,列成表运算平均数,方差运算理论频数X 2检验第五章 种群密度调查1. 种群密度的定义及包括的两种类型的定义单位面积(或体积)空间中的生物个体数量,通常以个体数目或生物量表示(1) 肯定密度:单位面积(或体积)空间中的生物个体数量(2) 相对密度:只是衡量生物数
8、量多少的相对指标2. 肯定密度的基本调查方法有哪些?总数量调查取样调查。其中中包括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和去除取样法。3. 什么是样方法?样方法是以肯定面积的样的作为整个讨论区域的代表4. 标志重捕法包括 单次重捕、多次重捕、多次标记多次重捕5. 单次重捕中的林可指数法详细步骤,施夸贝尔法基本原理。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第六章 生命表的编制(会运算生命表)1. 名解:生命表: 综合评定种群各年龄组的死亡率和寿命,猜测某一年龄组的个体能存活多少年。仍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组的个体比例情形静态生命表: (特定时间生命表、垂直生命表)依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年龄结构调查数据而编制的生
9、命表称静态生命表动态生命表: (同生群生命表、特定年龄生命表、水平生命表)依据大约同一时间诞生的一组个体(同生群) 从诞生到死亡的记录编制的生命表称动态生命表综合生命表: 包括了诞生率的生命表称综合生命表2. 平均世代周期长( T )、种群增长率、存活曲线、种群的内禀增长率3. 什么是 K 因子分析?K :将生命表中的nx或 lx 栏取对数, k 为前后两个阶段的存活率只差,K 就是各个世代全部的 k 值之和。关键因子分析图:以年份为横坐标,k 或 K 值为纵坐标。能看出哪一时期,死亡率对种群大小的影响最大。用途:确定讨论对象的主要致死因素适用:昆虫种群,爬行动物,植物第七章 种群的增长模型1
10、. 种群模型的定义及建立种群模型的目的描述种群个体数量动态的方法目的:定量的反映种群系统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动态,供应预报2. 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1) 种群离散增长模型(玉米)(2) 种群连续增长模型3. 规律斯谛增长模型中的最大连续产量MSY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第八章 群落数量特点的调查与数据分析1. 生物群落的概念及特点指在肯定的时间内肯定的段或肯定生境里各种生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所构成的组合结构单元(生物群落 =植物群落 +动物群落 +微生物群落)基本特点:具有肯定的组成具有肯定的结构具有肯定的动态特点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具有肯定的分布范畴形成肯
11、定的群落环境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点2. 常见植物群落成员的类型优势种、建群种、亚优势种、伴生种、偶见种3. 种群组成的数量特点:一、 综合数量指标优势度 重要值 综合优势比二、 个体数量指标多度密度4. 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包括两种含义:物种多样性是由物种数目和相对多度打算的物种丰富度:一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物种匀称度:一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安排状况,反映各物种个体数目的安排匀称程度5. 物种多样性测度丰富度指数(Margalef 指数)物种多样性测度匀称性指数(Pielou 匀称度指数)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反映丰富度和匀称度辛普生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威纳指
12、数6. 物种多样性类型? 多样性:栖息的或群落中的物种多样性测度群落内的物种多样性 多样性:测度区域尺度上物种组成沿着某个梯度方向从一个群落到另一个群落的变化率 多样性: 测度最大的理尺度上的多样性,表达一个的区或很多的区穿过一系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总和第九章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1. 名解:生态系统: 在肯定的时间和空间内, 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以及信息传递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生态学的功能复合体生物量: 某一特定观看时刻,某一空间范畴内,现有有机体的量生产量: 在肯定时间阶段中,某个种群或生态系统所新生产出的有机体的数量、重量、和能量初级生产: 总初级生产
13、( GPP)植物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的量净初级生产( NPP)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余下的有机物质次级生产: 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品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形成自身的物质2. 生态系统的特点: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讨论的高层次内部具有自我调剂才能能量流淌、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养分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值和这些能量在流淌中庞大的缺失,因此生态系统中养分级不会超过56 个是一个动态系统3. 初级生产量的测定: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产量收割法:通过收割、称量绿色植物的实际生物量
14、来运算初级生产力氧气测定法:利用呼吸耗氧的多少来估算总光合量中的净出级生产量二氧化碳测定法PH 测定法叶绿素测定法放射性标记测定法原料消耗量测定法水色遥感扫描法4. 全球初级生产量运算模式: 三个模型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5. 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特点:陆的比水域的初级生产量大陆的上初级生产量有随纬度增加逐步降低的趋势(热带雨林 常绿林 落叶林 北方针叶林稀树草原 温带草原 寒漠)海洋中初级生产量由河口湾向大陆架和大洋区逐步降低水体和陆的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垂直变化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随群落的演替而变化全球初级生产量可划分为三个等级:(1)生产量极低的区域(2)中等生产量区
15、域( 3)高生产量的区域6.生态效率: 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养分级之间或养分级内部的比值关系。摄食量( I) : 表示一个生物所摄取的能量。对于植物来说, 它代表光合作用所吸取的日光能。对于动物来说,它代表动物 吃进的食物的能量。同化量( A ) : 对于动物来说,它是消化后吸取的能量,对分解者是指对细胞外的吸取能量。对于植物来说,它指在光合作用中所固定的能量,经常以总初级生产量表示。呼吸量( R) : 指生物在呼吸等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中消耗的全部能量。生产量( P) : 指生物在呼吸消耗后净剩的同化能量值,它以有机物质的形式累积在生物体内或生态系统中。对于植物来说, 它是净初级生产量。对于动物来说,它是同化量扣除呼吸量以后的净剩的能量值。化效率 = 被植物固定的能量/ 植物吸取的日光能= 被动物消化吸取的能量/ 动物摄食的能量即Ae=An / In 。生产效率 = n 养分级的净生产量/ n 养分级的同化能量即 Pe=Pn / An消费效率 = n+1 养分级的消费能量/ n 养分级的净生产量即 Ce=In+1 / Pn 。林德曼效率 =n+1 养分级所获得的能量 /n 养分级获得能量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