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性质和变化 化学用语.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性质和变化 化学用语.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性质和变化 化学用语.ppt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性质和变化化学用语第一单元高频考点探究命题考向追踪教师备用习题 PART 1考纲展示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6.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7.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8.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高频考点探究1.依据“标准”对物质进
2、行分类【核心透析】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物质性质与变化2.胶体性质及应用(1)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的大小(1100 nm),胶体的特性是丁达尔效应;用渗析法除去胶体中混有的溶液,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2)胶体不带有电荷,但胶体粒子常带有电荷。(3)Fe(OH)3胶体粒子为Fe(OH)3的集合体,因此1 mol Fe3+完全水解得到的Fe(OH)3胶体粒子少于1 mol。(4)部分铝盐、铁盐如KAl(SO4)212H2O、FeCl36H2O等溶于水,Al3+、Fe3+水解生成Al(OH)3胶体、Fe(OH)3 胶体,能吸附悬浮固体或色素形成沉淀而除杂,
3、因此常用作净水剂。3.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判断方法(2)熟记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十八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馏分馏、蒸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十八化熔化、汽化、液化、升华氢化、氧化、水化、风化、碳化、钝化、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皂化、歧化、卤化、硝化、酯化、裂化例1 (1)2017北京卷改编 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瓷器 B.丝绸C.茶叶 D.中草药考查角度一 物质的分类的判断【典例探究】答案 (1)A解析(1)瓷器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A项正确;丝绸的主要成分为
4、蛋白质,属于有机物,B项错误;茶叶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蛋白质等,属于有机物,C项错误;中草药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有机物,D项错误。(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2018全国卷 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2018全国卷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2017全国卷 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2016浙江卷 纳米铁粉可以高效地去除被污染水体中的Pb2+、Cu2+、Cd2+、Hg2+等重金属离子,其本质是纳米铁粉对重金属离子较强的物理吸附2015安徽卷 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2015安徽卷 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答案
5、 (2)解析(2)果糖不能再发生水解,属于单糖,错误;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水等小液滴,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固体小颗粒,正确;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等于或小于2.5 m的悬浮颗粒物,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正确;纳米铁粉与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错误;Fe(OH)3胶体为红褐色,错误;SiO2是酸性氧化物,错误。变式 天工开物中记载: “贱者裋褐、枲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以自别于禽兽。是故其质则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枲、麻、苘、葛,属禽兽与昆虫者为裘、褐、丝、绵。各载其半,而裳服充焉矣。”文中的“枲、麻、苘、葛”和“裘、褐、丝、绵”主要成分分别属于()A.糖类、蛋白质
6、B.糖类、油脂 C.蛋白质、纤维素 D.纤维素、油脂答案 A解析 其中“枲、麻、苘、葛”属于“草木”,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属于糖类;“裘、褐、丝、绵”属于“禽兽与昆虫”,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物质分类认识中的“四个误区”(1)“名不符实”的现象:纯碱(Na2CO3)是盐;干冰是固态CO2;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纯净的盐酸是混合物等。(2)由同种元素组成或者组成元素质量比恒定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与O3组成的混合物中只有氧元素;分子式为C4H10的化合物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物质,可能为混合物。由12C和13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3) 几元酸是根据一个酸分子最多能电离产生的H+数目决定的,
7、电离产生几个H+,该酸就是几元酸,如次磷酸(H3PO2)、CH3COOH都是一元酸。(4)酸式盐成分中一定含有氢,但盐中含有氢的不一定是酸式盐,如NaH2PO2、HCOOK是正盐。易错警示例2 2018北京卷改编 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考查角度二 化学变化的辨析答案 B解析甲醇制氢气,属于化学变化,A项错误;化学是在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变化,核聚变涉及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不是化学变化,B项正确;
8、偏二甲肼作燃料发生化学反应,C项错误;可燃冰作能源,发生化学变化,D项错误。变式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古法酿酒工艺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过程是()A.酒曲捣碎B.酒曲发酵C.高温蒸馏D.泉水勾兑答案 B解析酒曲发酵是淀粉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再分解为乙醇和二氧化碳的过程,B正确。明确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判断的“四误区”(1)同位素原子间的相互转化、核裂变和核聚变均不属于化学变化。(2)有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溶液中析出NaCl晶体等均是物理变化。(3)化学变化过程中,能量一定发生了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如水的蒸发、氨的液化等。(4)金
9、属导电、吸附、胶体聚沉等属于物理变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煤的气化和液化等属于化学变化;爆炸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易错警示常用的八种图式【核心透析】 考点二化学用语化学式Na2O2、NH4Cl、SiO2分子式C2H4、NH3电子式H2O: Na2O2:结构式CO2:O= C= OHClO:HOCl结构简式乙烯:CH2 CH2乙酸:CH3COOH【典例探究】(2)2018全国卷节选 KIO3的化学名称是。 2017全国卷节选 Li2Ti5O15中Ti的化合价为+4,其中过氧键的数目为。 2016全国卷节选 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x,形成酸雨、污染大气,采用NaClO2溶
10、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则NaClO2的化学名称为。 答案 (1)C (2)碘酸钾4亚氯酸钠化学用语应用中的易错点(1)任何纯净物均有化学式,只有由分子组成的物质才有分子式。SiO2、NaCl属于化学式,P4、C2H4是分子式。(2) 球棍模型表示有机分子中各原子之间的键的情况和相对空间位置;比例模型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大小比例和相对位置,两种模型若原子大小比例不同,表示的物质不同,例如CH4和 CCl4等。易错警示1.化学与STSE的常考点(1)安全与健康: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食品添加剂,有关化学与健康方面的材料等。(2)环境保护新进展:工业“三废”和生活垃
11、圾的处理,废旧电池对水源和土壤的污染,绿色化学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导向作用等。如消毒液(84消毒液、过氧乙酸、ClO2等),水的杀菌消毒(Cl2、漂白粉等),水的净化(明矾、Na2FeO4等)。【核心透析】 考点三化学与STSE古文中的化学知识(3)新材料与新能源: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新型燃料电池、高能绿色电池;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新进展;绿色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4)新成果:诺贝尔奖、高新科技成果等。2.古文中化学知识的常考点(1) 我国古代化学成就及相关化学史,经典史籍中的化学成就。(2)根据古代典籍中的材料,考查有关物质的名称、成分,基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物质 组成 分类 性质 变化 化学 用语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