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oc
《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 题 结 题 报 告 南京市莫愁新寓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立项编号为Ba/2008/02/012。2007年11月完成了开题论证工作, 2010年6月召开了课题中期汇报会。五年来,课题组依据课题研究方案,扎实开展了各项研究活动,如期完成了研究任务,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现将课题研究过程与结果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是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和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决定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到:即使在
2、未来的学习社会中,正规教育体系即学校,仍将是每个人学习知识的基础,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渠道,而在这个具有基础作用的教育系统内,最核心的仍将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合理把握,没有其他东西能代替这种师生关系。在传授人类和自然的知识方面以及在开发人类创造性方面,教师将始终是主要的责任者,始终起着引领作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教育界曾提倡学习前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理论,主张“教师中心说”,强调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批判美国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所主张的“学生中心”、“儿童中心”说。但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借鉴国外的先进思想,前瞻性地发出“以人为本”的呼声,非常强调教育要“以
3、学生为本”。尤其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学生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原是一种教育进步的表现,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人却从钟摆的一端走向了另一端,因为关注儿童而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它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水火不相容,是彼此互为否定的。教师始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是不应该为人们所忽视的。针对当前课堂教学过分强调学生主体的现象,本课题立足于学校实际,以教师引领为契入口,建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努力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我们所强调的引领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之上,不是教师霸权的重新确立,更不是让教师再次成为课堂教学的独裁者。我们要培养教
4、师对教育教学工作规律性的把握、创造性驾驭、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提高对学生的指导能力,以引领学生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我们认为:1、有效教学的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都离不开教师适时、适度的引领,教师的引领作用自始至终贯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有效引领,可以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科书的指导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师生人际互动的情感交流充分体现出来。2、教师引领的有效性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保证。有效课堂教学一定是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在互动生成、交相辉映中共同创造的,教师的有效引领是学生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要素。3、教师有效引领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和水
5、平。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和谐发展的主渠道,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教育素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有助于有效课堂的构建。课堂教学引领必须具有科学性、道德性、艺术性,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引导者,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4、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引领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是校本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过程,从这一视角可以为我们提供考查课堂教学、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深化校本研究的新视野。本研究偏重于实践应用性,通过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力求促进学生学习力的提升,也就是以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而积极改进教师的教的实践性课堂研究。课堂教学
6、教师引领的有效性研究,将促进我校有效教学的实现程度,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更有助于学校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全面落实。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改变课程过于追求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3、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认为人是个体的人,理性和感性相统一的
7、人,它与新课改“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是相统一。 4、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有效学习即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及结果既是认知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善,从而实现有效、高效教学,并最终促进学生素质发展。5、从教育学的角度讲,有效教学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学生发展是教育教学的宗旨、目的和归宿,是检验教学有效性的最高标准。6、从知识论的角度来说,任何教学理论都是基于一定的知识论的。只有学生真正理解并能灵活运用的知识,才能促进学生智慧和人格发展,才是有效的知识。三、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课堂教学:这是一种指向教师行为与理念的大的课堂教学观,包括以40分钟
8、课堂教学为主体的课前教学预计、课堂教学实施、课后教学评价反思等内容,并着力于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引领:这里的“引领”专指教师的教学行为,泛指指导、引导、辅导等教学行为,包括问题设计、及时评价、表扬与批评、课堂氛围、关键性细节的把握等内容。这种教学行为是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并获得各自不同的发展。有效性:“有效性”直接指向学生的有效学习,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有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教师引领的有效性是指要适时、适度、恰当、合理,要有利于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课
9、堂教学中教师引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立足我校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师行为转变为契入点,重新审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与关系,努力重构课堂教学,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关教师引领的基本知识与框架,探索教师引领的相关策略与方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一)课题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关教师引领的基本知识与框架,探索教师引领的相关策略与方法,找出教师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使教师的引领具有科学性、道德性、艺术性,使教师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引导者,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同时,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并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整体目标达成,提升学校
10、的办学水平与品质。(二)课题研究重点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构建教师引领有效性的基本分析框架;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三)课题研究具体内容1、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关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有效性的文献研究与理性思考3、构建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有效性的基本分析框架4、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5、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有效性的案例研究五、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与措施(一)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1、准备阶段(2007年7月2008年12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课题申报及开题论证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运用调查研究法,对本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现状进
11、行调查,同时进行教师引领有效性的理论学习,做好资料的汇编与书籍的购买工作。通过文献研究,系统深入地学习借鉴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教师新课堂理念,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关教师引领的基本知识与框架。2、研究阶段(2009年1月2011年12月):通过课堂观察、访谈、叙事研究,开展“教师引领有效性”的理论学习与行动研究,定期举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主要探求不同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的有效性,促成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和多元能力的个性化发展,形成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完成研究目标及子课题的研究任务。结合校本实际,着眼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的有效性,从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方面进行实践研究,探索教师引领的相关策略与
12、方法,找出教师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形成相应的对策。3、总结阶段(2012年1月2012年9月):运用总结法,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研究报告。除了研究报告以外,还要及时整理研究其它研究成果,为将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另外,还要从推进学校新课程改革体系,提升校本研究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完善我校的探索经验,努力为区域内研究提供一点成功的经验。(二)研究的措施与保障 1、健全组织,完善方案。学校首先邀请了省市区有关教科研专家作指导。同时,成立了由蒋丽云校长任组长、市区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组对研究方案的设计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完善,并组织了对课题组成员的专题培训和
13、辅导,形成共识。2、制订常规,严格制度。为了保证课题研究,学校拨出课题研究专项经费保证资料、设备、科研经费的正常供给,同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教科研奖惩制度,为课题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将科研、教研工作紧密结合,极大地调动课题研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构建平台,以研促研。学校购买了大量与课题相关的教育书籍,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为实验者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定期组织课题沙龙活动及子课题的交流汇报活动,努力构建各种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以此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促进课题组成员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六、课题的研究成果及成果分析(一)初步完成了莫小课堂教学教师引领有效性的标志性因素探
14、索课堂是师生们共度生命美好时光的地方,课堂教学研究必须立足于课堂教学实际,立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我们首先通过“莫愁新寓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调查问卷”和“全校学生最喜爱的教师问卷调查”,分析了教师个性特征、教学行为与教师课堂教学引领有效性之间关系,认识到实现课堂上的有效引领的关键点在于教师素养及其课堂教学行为。随后我们进行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有效性的文献研究与理性思考”,明确了课堂教学教师有效引领内涵,构建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有效性的基本分析框架,并初步完成了莫小课堂教学教师引领有效性的标志性因素探索。我们倡导教师进课堂要做到“六带”:带着微笑进课堂,带着激情进课堂,带着爱心进课堂,
15、带着自信进课堂,带着责任进课堂,带着反思进课堂。我们认识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引领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惟一标准。我们以学生的“学”来研究教师的“教”,用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反应来评价教师的引领是否有效,努力寻求检验教师有效引领的标志性因素,提炼出以下要点:1、课堂上经过教师的引领,学生的求知欲是否被唤起2、课堂上经过教师的引领,学生的思维是否被激活3、课堂上经过教师的引领,学生是否主动积极地参与4、课堂上经过教师的引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被调动5、课堂上经过教师的引领,学生的知识技能是否得以提升6、课堂上经过教师的引领,学生的疑惑是否得以解开7、课堂上经过教师的引领
16、,学生的价值取向是否获得正向发展8、课堂上经过教师的引领,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是否得以培养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引领行为有效性的实践研究,我们努力构建着平等、互动、高效的课堂教学,逐步实现着“五大优化”:第一、优化着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二、优化着课堂教学的模式,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第三、优化着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第四、优化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第五、优化着课堂教学的评价,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二)探索积累了莫小课堂教学教师引领有效性的实践策略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引领的过程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实现课堂教学中
17、教师的有效引领,必须关注教师有效引领的可操作性策略。我校八个子课题组着眼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的有效性,进行了长达四年的实践研究,分别从学情分析、教学预设、提问、生成性资源、学习评价、小组学习活动、练习、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探索出教师有效引领的24个可操作性实践策略。1、运用学情分析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有效性的策略学情分析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即着手从“学生的已知、学生的未知、学生的能知、学生的想知、学生怎么知”等方面进行分析,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设计教学,建立起新的学习与学生起始状况的联系,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师的有效引领。策略一:立足学生的
18、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的有效性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的话题不同,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教师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增强学习效果,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策略二:立足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的有效性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包括课前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课堂上形成的知识经验。
19、教师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 “生长”新知识,同时还要根据学生不断形成的知识经验及时调整教学进程。策略三:立足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的有效性教师认真分析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同一班级不同学力的学生需求,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能力差异,并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在教学环节设计上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展示的机会。策
20、略四:立足学生的学习困难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的有效性关注和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具体分析这些困难和障碍产生的原因,思考相应的具体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及时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学生才能获得真实的发展。2、实施教学预设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有效性的策略教学预设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主要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去找准预设教学的引领点,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师的有效引领。策略五: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预设,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的有效性在预设教学活动前,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认真领会新课标精神;明确学科教学的学科
21、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思考怎样合理组合学习内容,使内容和目标一致;思考运用哪些学习策略,使效益和方法一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变学生“学会”为“会学”。策略六:在重难点突破处实施教学预设,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的有效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具体内容的主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优化教学过程。预设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同时,教师在教学环节的预设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
22、多地把学生考虑在内,让学生成为教学互动的主体,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七:在学生活动方式上实施教学预设,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的有效性学生活动是指学生利用学习素材通过用脑“思”、用眼“看”、用“耳”听、用手“做“、用口“说”等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实现知识技能、思考与情感态度的同步发展。我们在预设学生的每一项活动时,都要预设好学生活动目标、预设好学生活动内容、预设好学生的活动形式。策略八:在价值取向上实施教学预设,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的有效性教育的核心在于唤醒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正是
23、教学中价值取向,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预设引领点。我们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结合儿童经验和时代发展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去形成学生的个性化解读。3、运用提问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有效性的策略课堂教学常常是师生在“问”与“答”的多边活动中整合前行的,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围绕课堂目标构建有效的系统的“问号场”,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师的有效引领。策略九:精心设计问题,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在研读教材把持课堂核心目标的基础上,练就课堂提问基本功,让学生在问题深处畅游、向着思维的更深处出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堂教学 教师 引领 有效性 实践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