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及1—7课时1 .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及1—7课时1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及1—7课时1 .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加法和减法(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和第六单元主要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 100 以内的加、减法,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都是小学阶段很重要的知识,它是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基础。本单元主要教学100 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口算与笔算。由于学生学习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难度,要比学习进位加和退位减的难度较小,所以在本单元的教材中,结合加、减法计算的教学,穿插安排了有关用加、减法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具体地说,本单元教材分三段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段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结合安排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第二段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结合安排求
2、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第三段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结合安排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每段后面各安排一个练习,单元的最后安排了复习。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如下的特点:1、突出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2、口算、笔算穿插安排,相互支撑。3、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以及正确解答求两位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难点: 正确解答求两位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 100 以内不进位和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
3、退位减法,会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2、使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决求被减数、减数以及求两位数相差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进一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单元课时划分:1、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2课时2、求被减数
4、的实际问题 - 1课时3、练习七 - 1课时4、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2课时5、求减数的实际问题 - 1课时6、练习八 - 2课时7、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1课时8、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 1课时9、练习九 - 2课时10、复习 - 2课时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4647 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 (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5、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是比较例题里的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出示情境图,指名说说图意。提问:观察这副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怎样列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45+30、45+3、30+3。问: 这三个算式中,哪道算式你已经能算出得数, 得多少?学生回答: 30+3=33。二、自主探索,领悟
6、算法1、教学 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1)自我探索算法。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呢?(2)小组讨论。交流算法。注:只要算法有道理都要加以肯定。(3)整理算法。讨论:这些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把30 与 40相加)谈话:10 个 10 个地数数, 是把 30 和 40 相加;用小棒摆,成捆的和成捆的相加;用计数器,把3 个十拨在十位上,与4个十相加。可见做 45+30都是把 40和 30相加 (板书: 40+30=70) ,再加上原来个位上的5,得 75(板书: 70+5=75) 。2、教学 45+3(两位数加一位数)修改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7、-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1)独立思考。提问:根据 45+30 的各种算法,你能很快地想出45+3 该怎么算吗?(2)学生畅所欲言,交流算法。教师肯定各种合理的算法。 对于先算 5+3=8, 再算 40+8=48这种算法,教师要重点肯定。3、比较 45+30和 45+3。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同桌交流。谈话:你们都认为45+30,要先把 40 和 30 相加,想一想这是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45+3,要先把 5 和 3 相加,想一想,这又是先把什么位上的数相加?从中你领悟出了什么道理?(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
8、的数相加)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1、 “想想做做”第 1 题。(1)同桌一起用计数器拨一拨,写出结果。(2)指名两位学生在全班演示,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拨。2、 “想想做做”第 2 题。(1)各自口算,后同桌检查,有错的再说一说,错在哪儿,应该怎样算,并改正。(3)提问:每组中的两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做题时你是怎么想的?3、 “想想做做”第 3 题。(1)指名说出图意。(2)列式解答。(3)共同交流。四、评价激励,全课小结谈话:这节课,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脑筋,通过与周围同学的合作,以及自己的探索获得了许多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板书设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45 + 30 =
9、75 45 + 3 = 48 想:40 + 30 = 70 想: 5 + 3 = 8 70 + 5 = 75 40 + 8 = 48 修改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教学内容: 完成“想想做做”第48 题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行巩固练习。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进行思维训练。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10、教学准备: 小黑板、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出示口算卡片32 + 3 75 + 4 5 + 62 27 + 50 56 + 20 25 + 50 30 + 40 63 + 4 75 + 3 24 + 40 25 + 4 18 + 80 指名口答,集体订正。(选出几题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2、“想想做做”第4 题。(1)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2)比较每组题: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二、深化练习1、“想想做做”第5 题。同位学生为一组,每位学生当一只小松鼠来开展比赛,看谁是第一名。2、“想想做做”第6 题。教师计时,在全班范围内开展比赛。订正答案后,教师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得又快又对的学生给予
11、鼓励和表扬。三、综合练习1、“想想做做”第7 题。(1)学生独立完成后,同位交流。(2)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2、“想想做做”第8 题。(1)提问:观察表格,你们看懂了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订正。四、课堂总结修改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4950 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被减数”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教
12、学难点: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中条件和问题的叙述顺序与学生一般的思维不一致,学生在解决的时候条件找不准,确定解题方法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学重点:创设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以便于学生利用直观情境,理解数量关系。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葡萄熟了,苹果熟了小猴子可开心啦!因为它们又可以吃到最喜欢的玉米和桃子了。两只小猴子来到山下掰玉米,一只小猴子掰了4 个玉米,另一只掰了 15 个。请你算一算,它们一共掰了几个玉米?你是怎样想的?二、展开1、猜一猜。谈话:两只小猴子来到山下采桃子, 不一会儿已经采了23个桃子(出示情境图中的一部分,其中书上还剩的5 个桃子不
13、出现) 。 请你猜一猜,树上原来有可能有多少个桃子?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重点讨论两种情况:如果树上的桃子采完了,那么原来是23 个;如果树上的桃子还有剩余的,那么原来可能是24、25、26但不可能少于23 个。2、说一说,算一算。(1) (出示情境图中还剩的5 个桃子)提问:小猴子没有采完桃子,树上还剩几个桃子?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你们知道吗?请大家动动脑筋想一想该怎么算?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2)讨论后明确:树上原来的桃子树是总数,分成两部修改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4 页分,一部分是采走的23 个
14、,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 个。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3)列式计算(板书: 23+5=28或 5+23=28 ) 。追问:23、5、28 分别表示什么? 23+5=28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再说一说列式的思考过程。 )(4) 指导口答。三、游戏活动1、师范游戏:借给某某同学12 朵花,还剩 3 朵。算一算老师原来有几朵花?怎么想的?2、学生游戏:同桌合作,模仿刚才的借花游戏,同时说一说游戏过程:借给某某同学几朵,还剩几朵,原来有几朵。四、实际应用谈话:通过刚才的借花游戏我们已经知道原来有多少,只要把借走的和剩下的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1、
15、“想想做做”第 1 题。要求仔细看图,用两句花说一说图中小朋友拼图的情况。提问:这盒拼图一共有多少块拼板?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2、 “想想做做”第 2 题。让学生看图说一说乘车的情况,再根据问题的选择算法,并说一说理由。3、 “想想做做”第 3、4 题。学生独立完成后, 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在此基础上,对已经解答的几个问题进行反思。指出:这几个问题都是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求出总数。4、 “想想做做”第 5 题。(1)学生独立填在书上。(2)班内交流:说说是怎样比较的。5、延伸。谈话:像刚才解决的这些问题,你在生活中遇到过没有?能自己编一个这样的问题吗?五、课堂总结板书设计:求被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及17课时1 2022 年苏教版 小学 一年级 下册 数学 第四 单元 教学计划 课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