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离骚(节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1.2《离骚(节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离骚(节选)》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离骚(节选)教案【文本解读】离骚(节选)中,诗人自叙其身世、遭遇,表达了对高洁人格的坚守和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温习屈原列传,回顾屈原的政治生涯,理解司马迁心中屈原的高贵形象;品读离骚,把握诗歌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体味诗人的情志。诵读时,要注意诗中繁复的意象、回旋复沓的表达、独特的节奏韵律,感受其中澎湃激荡的情感。【素养目标】1.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常识;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人格节操和时间生命意识;3.理解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以及与作者理想、人格的关系。【教学重难点】1.疏通文意并熟记诗中常用的
2、文言词语;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人格节操;3.重点鉴赏比兴、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4.难点是理解屈原的时间生命意识和离骚中的浪漫主义风格。【教学方法】诵读法、媒体展示、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现在人们在谈论古代诗人时,大凡都从李白、杜甫谈起,而屈原基本上被人遗忘了,但在百姓生活历史上,留下更高地位的恰恰是屈原,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过端阳,吃粽子,划龙舟,但很少有老百姓在这天想到屈原。屈原离我们太遥远了!这个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第一位有名有姓的诗人在现在这个前“元宇宙”时代,其人其诗似乎真的成了无意义的古董,这是真的么?学生活动一:温习屈原列传,回顾屈原生平事迹1.学生介绍屈
3、原(制作PPT)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战国末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波兰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法国的文学家拉伯雷,古巴的作家和民族运动领袖何塞马蒂)之一,是我国有记载的第一位文人诗人,第一位知识分子,开创了“香草美人”的诗学传统。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三闾大夫(战国时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王族屈、景、昭三大姓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屈原贬后任此职)。屈
4、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以及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有九年之久。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抑,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用吃粽子、赛龙舟的方式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他的政治理想就是“美政”,包括两个内涵圣君贤相的政治和以民为本的思想。他的代表
5、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教师强调关于“姓氏”的文化常识】在古代“姓”和“氏”是有严格区别的。“姓”代表氏族的血统,起源于母系社会,称为族姓,是为了区分血缘,防止血缘婚配而发明的相应识别标志。“氏”是古代贵族标志与宗族系统的称号,从夏朝中期开始“氏”成为“姓”的支系,表示功勋和地位。屈原,是“芈”姓,“屈”氏;楚怀王熊槐,芈姓,熊氏,名槐:所以屈原列传中说“屈平者,名平,楚之同姓也”。2.学生介绍“楚辞”和楚辞(制作PPT)“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在战国中期,随着屈原等人的一系
6、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于是成为一代文学样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灵活变幻、词藻华美、对偶工巧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楚辞体”或“骚体”),标志着我国文学史上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文学总集,西汉刘向辑,收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出现,打破了自诗经以后诗坛两三个世纪的沉寂。3.学生介绍离骚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7、。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2490字,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教师补充关于浪漫主义和“风骚”的文学常识】楚辞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中的离骚并称为“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4.学生齐背屈原列传中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教师解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
8、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学生活动二:诵读诗歌1.读准字音陬(zu) 庚寅(gng yn) 揆(ku)肇(zho) 锡(c) 扈(
9、h) 纫(rn)搴(qin) 鞿(j) 谇(su)纕(xing) 忳(tn) 侘傺(ch ch)溘(k) 攘诟(rng gu) 芰(j)2.把握节奏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五、八、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兮”字。诵读时要有节奏,一般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读时语音延长,不仅可以强化抒情、咏叹色彩,而且能够充分体现楚辞体情感浓郁的特点。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 朝谇/而/夕替学生活动三:鉴赏第一节1.解释词语,概括段意帝高阳之苗裔(后代)兮,朕(我)皇考(对亡父的尊称)曰伯庸。摄提贞(正,当)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降生)。皇览(观察)揆(思量)
10、余初度(初生的时节)兮,肇(始)锡(同“赐”,赐给)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概括段意:叙述家世出身,生辰名字2.【合作探究一】开篇诗人为什么要表白自己身份高贵?为什么要写自己降生的不平凡?为什么要详写名字的由来以及名字的寓意?这样自叙身世有什么作用?诗人强调自己身份高贵,与楚王同宗共祖,意在表明自己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为他至死不能离开楚国埋下伏笔。而降生时的不平凡仿佛是上苍赋予他的不平凡的使命,是楚祖先赋予自己的神圣使命,所以屈原自然而然地把楚国的国运当作是自己的命运,与国同命,任石自沉。“正则”,公正而有法则;“灵均”,形容土地美好而平坦,这里指禀赋良善,公平均
11、一。这是亲人对他的期望,也是他一生所恪守的信条。总之,这起始的一段,为诗人一生的自尊、自重、自爱和忧国、忧民、忧人生定下了感情基调。学生活动四:鉴赏第二节1.解释词语,概括段意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再,加上)之以修(美好的)能(才能)。扈(披,楚地方言)江离与辟(同“僻”,幽僻)芷兮,纫(联缀)秋兰以为佩(佩戴在身上的饰物)。汩(水流迅疾的样子,这里形容时光流逝得快)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待)。朝搴(拔取,楚地方言)阰(大山,楚地方言)之木兰兮,夕揽(采)洲(水中陆地)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久留)兮,春与秋其代序(递相更替)。惟(思)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指年老)。不抚(循,握
12、持)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法度)?乘骐骥(骏马,比喻贤智之臣)以驰骋兮,来吾道(同“导”,引导)夫先路!概括段意:诗人积极自修、锻炼品质、培养才能以及他忧国忧民的思想。2.【合作探究二】第一、二节塑造了一位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塑造了一位出身高贵、品行高洁、才华出众、抱负远大、敢为天下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首先交代了自己高贵的出身、吉祥的诞辰和美好的名字等上天与先人赐予的“内美”,进而描述了自己“扈江离与辟芷”“纫秋兰”“搴木兰”“揽宿莽”等对“外美”的修饰,写出自己的品格修养和才能的卓尔不群。而“恐年岁之不吾与”“恐美人之迟暮”“来吾道夫先路”等抒情性诗句则表明了诗人迫不及待
13、的报国之心与敢为天下先的情怀。3.【重点掌握】比喻、象征手法(1)离骚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比喻系统离骚中常用“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这种方法在古典诗词中广泛运用,在政治不清明的时代,借用“移情”,可言难言之语,可抒难抒之情。比如“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这两句诗借用对柳絮与桃花的描写,表达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以及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痛苦和愁闷。在离骚中这样的移情于物,这样的比喻,比比皆是。比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
14、”这种香草,取其芬芳;“辟芷”,幽僻处的香草,取其淡泊;“秋兰”,秋天盛开的兰花,取其高洁;还有“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木兰”,香树,去皮而不死,取其顽强;“宿莽”,经冬不凋的草,取其坚守。诗人借这些植物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怀。(2)学生试着说说诗人是怎样运用这些比喻来表达政治理想的。“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用香草比喻内在的美好品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用美人比喻理想中的君王。“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用骐骥驰骋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勇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
15、献身,一往无前。(3)这些香草美人的句子对塑造诗人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这些香草不但有香味,更具有深远的意境。屈原对香草的喜爱,其实就是表明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人佩带它们,象征他的品德高尚。这对塑造诗人的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王逸离骚经序指出: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也表明“其质洁,故其称物芳”。【难点探讨】用比兴手法传达时间生命意识(1)试说说第二节诗的比兴手法的运用,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品德。“惟草木之零落兮”,先言草木零落,来感慨“美人迟暮”,是起兴。“恐美人之迟暮”,这里美人可以
16、说是自己,屈原以草木零落起兴,比喻美人迟暮。感叹岁月无情,来日无多,希望能把握住短暂的人生,做一番事业。这里美人也可以说是指代楚王,这里直接说的是担心楚王衰老不堪大任;其实更想指出担忧的是楚王不思变革,不图进取,苟且偷安,昏聩误国。这反映了屈原面对楚王昏庸、国家颓势而自己却不能及时地有所作为而焦虑不已的心情,体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2)说说诗人“恐”的内容是什么,这种“恐”反映了屈原怎样的心理。“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担心光阴似水,时不我待,不能实现自我价值,不能把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献给国家,以完成振兴楚国的大任。“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