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五代史伶官传序》-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解析版).docx





《30《五代史伶官传序》-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0《五代史伶官传序》-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30 五代史伶官传序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文言基础梳理】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B至于誓天断发C契丹与吾约为兄弟D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答案】C【解析】A.项,不同:“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B项,不同:“至于”,古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至于”,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C项,相同:兄弟一样的情谊关系。D项,“人事”,古义:政治上的得失;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事理人情。故选C。2下列对句
2、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其后用兵,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少牢:用猪、羊各一祭祀叫少牢,如猪、羊、牛三牲俱全则叫太牢)B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古代的长度单位,这里指微小的事情;而阿房宫赋中“奈何取之尽锱铢”中的锱铢,则是古代重量单位,句中极言细微)C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盛衰:属偏义复词,侧重在“衰”,指国家衰亡)D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誓天:意为向天发誓,誓是为动用法,与“泣之三日”中的“泣”用法相同)【答案】C【解析】C项,“盛衰”不是偏义复词,句中是指国家的兴盛与衰亡。故选C。3下面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3分)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及凯
3、旋而纳之 凯旋:取得胜利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尔、其、乃:第二人称代词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安乐泣下沾襟 泣:流泪ABCD【答案】C【解析】“及凯旋而纳之”意思是“等打了胜仗回来,仍旧把箭收进宗庙”,“凯旋”,胜利归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意思是“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志向”,“其”,副词,一定;“泣下沾襟”意思是“泪水流下沾湿衣襟”,“泣”是名词,泪水。这三句都有错误,正确。故选C。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绳索) 原(推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B而皆背(背叛)晋以归梁 抑本(推究)其成败之迹C盛(装着)以锦囊 乱者四应,仓皇东(向
4、东)出D函(匣子)梁君臣之首 凯旋而纳(收藏)之【答案】D【解析】D项,“函”本是名词“匣子”,但在句中带了宾语,所以要活用为动词,“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故选D。5下列句中“所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答案】B【解析】A项,“所以”表示原因。翻译:分析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C项,“所以”表示原因。翻译: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就是先汉兴隆的原因。D项,“所以”表示原因。翻译:这就是
5、做学问的人不能不深思熟虑且慎重舍取的原因。三项中“所以”表示原因,B项,“所以”为“用来的”之意,表凭借。翻译:老师是传授道理、教给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B项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故选B。6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泣下沾襟,何其衰也B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C皆自于人欤 祸患常积于忽微D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答案】D【解析】A项,第一个“其”,副词,一定;第二个“其”,副词,多么。B项,第一个“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之”,代词,他。C项,第一个“于”,介词,引出动作对象;第二个“于”
6、,介词,从。D项,两个“以”均为介词,“用”的意思。故选D。7与“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一句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B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C家祭无忘告乃翁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答案】C【解析】例句中“乃”是代词,你的;C项,“乃”也是人称代词,你的;A项,“乃”,表判断的副词,是;B项,“乃”,于是;D项,“乃”,副词,竟然。故选C。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与其所以失之者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岂独伶人也哉C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为天下笑D自然之理也 莫能与之争【答案】B【解析】A项,中“其”是代词
7、,他;中“其”,语气副词,一定。B项,两个“岂”都表反问,难道。C项,中“为”是动词,成为;中“为”,介词,被。D项,中“之”,结构助词,的;中“之”是代词,他。故选B。9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而皆背晋以归梁B此三者,吾遗恨也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此制作之本意也 虽逾本色不能复化D请其矢,盛以锦囊 请奉盆缶秦王【答案】C【解析】A项,第一个“以”,介词,用;第二个“以”是连词,表顺承。B项,第一个“遗”,遗留;第二个“遗”,舍弃。C项,两个“本”都指原来的。D项,第一个“请”,领取;第二个“请”,请允许我。故选C。10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
8、的一项是( )(3分)A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B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者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D洎牧以谗诛【答案】C【解析】A项,“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意思是聪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爱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于”,介词,被。B项,“为天下笑”意思是被天下人耻笑,“为”,介词,被。C项,“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意思是人做事常常因为不在细节上注意而失败,“于忽微”,在细小的事上,介词结构作动词“积”的状语后置。D项,“洎牧以谗诛”意思是等到李牧因为馋言被杀,“诛”,杀,此处为被杀。A、B、D三项为被动句,C为介词结构后置句。故选C。1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来看,加点的词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3分)A一夫夜呼,
9、乱者四应 B函梁君臣之首C仓皇东出 D负而前驱【答案】B【解析】A项,“一夫夜呼”中的“夜”译为“在夜里”,放在动词“呼”之前,时间名词作状语;B项,“函梁君臣之首”中的“函”译为“用匣子装”,后带宾语“君臣之首”,名词用作动词;C项,“仓皇东出”中的“东”译为“从东面”,放在动词“出”之前,方位名词作状语;D项,“负而前驱”中的“前”译为“在前面”,方位名词作状语。故选B。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中的“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函梁君臣之首B吾得兄事之C忧劳可以兴国D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答案】B【解析】例句中的“夜”的用法是名词作状语,在夜里;B项,“兄”也
10、是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与之相同。A项,“函”,名词作动词,用匣子装。C项,“兴”,使动用法,使兴盛。D项,“困”,困扰,没有活用。故选B。13下列对文言特殊句式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梁,吾仇也请其矢,盛以锦囊 燕王,吾所立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还矢先王A/ B/ C/ D/【答案】C【解析】是省略句,是被动句,是判断句。14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伶官”是指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B“庄宗”是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C古代帝王祭祀时,
11、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诸侯祭祀用太牢,天子祭祀社稷用少牢。D“季父”是指最小的叔叔。古代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次序“季”表示排行最后的。【答案】C【解析】C项,“诸侯祭祀用太牢,天子祭祀社稷用少牢”错误,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故选C。15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庙号”是皇帝死后,朝廷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号,如汉高祖、唐太宗、元世祖等。B“年号”是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如“贞观”就是李世民的年号。“洪武”就是朱元璋的年号。C新皇帝即后,一般都要纪年的年号,称为“建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不可以改元
12、。D“尊号”即“徽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答案】C【解析】C项,“同一皇帝在位时不可以改元”错误,明代之前,同一皇帝在位时可以改元;到了明代以后,一个皇帝大多只有一个年号。故选C。【文本综合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7分)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
13、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伶官传序欧阳修)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
14、天下笑B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C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B少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用牛、羊各一头叫少牢。太牢:牛、羊、豕(sh,猪)三牲全备为“太牢”。C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D忽
15、微: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18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开篇一叹一问,一退一进,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由于人事。一起笔就发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不仅使论点醒人耳目,而且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B本文主要使用例证法,以论带史,以史证论。作者从得与失、难与易、成与败、兴与亡等方面层层深入的论述了“盛”“衰”与忧劳”“逸豫”的因果关系C全文语言委婉,气势充沛。疑问句与感叹句,骈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错综有致,读起来抑扬顿挫,一唱三叹,感情饱满,气势充沛。D“晋王三矢”的故事在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作者把这则材料用于伶官传序的“序
16、”中并加上“世言”二字,这表现了他写史的谨严态度。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答案】16C 17B 18B19(1)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2)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放着梁王君臣的头颅,进入宗庙,把箭交还先王,禀告报仇成功的消息的时候,他意气之盛,可以说是豪壮啊!【解析】16句中“与”介绍动作行为“争”所涉及的对方“豪杰”和“与之争”的“之”,译为“同”,前后不应断开,据此排
17、除A、D两项;谓语动词“困”的主语是“数十伶人”,两者之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B。故选C。17B项,“用牛、羊各一头叫少牢”错误,应为羊、猪各一头为少牢。故选B。18B项,“本文主要使用例证法”说法错误,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除例证法外还有对比论证,如“得与失、难与易、成与败、兴与亡”。故选B。19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原”,推究;“之所以”“所以”,“的原因”;“知”,明白。(2)中,“方”,当;“系”,捆;“组”,丝带,这里指绳子 ;“系燕父子以组”,状语后置句,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函”,木匣,这里名词作动词,译为用木匣装;“矢”,箭。【参考译文】啊!国家的兴盛与衰败的道理,虽说
18、是天意,难道不是人为的缘故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世人传言晋王李克用临死时,曾把三支箭交给庄宗,并对他说:“梁是我的仇人,燕王是我扶持的,契丹与我结为兄弟,但都背叛了我而归附于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心愿。”庄宗收下箭藏在宗庙里,此后打仗时,就派官员以少牢之礼祭祀于宗庙,恭敬地取出箭,放入锦锻织的袋子里,背着它冲杀在前,等打了胜仗,又把箭放回宗庙。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放着梁王君臣的头颅,进宗庙,把箭交还先王,禀告报仇成功的消息的时候,他意气之盛,可以说是豪壮啊!等仇敌已灭,天下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叛乱的人四方响应
19、,庄宗慌张东逃,还没等见到敌人,官兵们就离散了,只剩下君臣互相瞧着,不知投奔哪里是好,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这又是多么衰败啊!难道真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易吗!还是推究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都在于人为的缘故呢?尚书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好处。”忧患与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丧失性命,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当庄宗气势旺盛时,天下所有豪杰无人能同他对抗,等到衰败时,几十个伶人围困他,从而使他命丧国亡,被天下人耻笑。可见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仅仅是伶人的事吗?于是作伶官传。【考点拓展训练】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
20、-24题。(20分)刘仁恭求救于河东,前后百余辈。李克用恨仁恭返覆,竟未之许,其子存勖谏曰:“今天下之势,归朱温者什七八,自河以北,能为温患者,独我与幽、沧耳!今幽、沧为温所困,我不与之并力拒之,非我之利也。夫为天下者不顾小怨,且彼尝困我而我救其急,以德怀之,乃一举而名实附也。此乃吾复振之时,不可失也。”克用以为然,乃许仁恭和。二年春,晋王病笃。命其弟克宁,监军张承业,大将李存璋、吴珙,掌书记卢质立其子晋州刺史存勖为嗣,曰:“此子志气远大,必能成吾事,尔曹善教导之。”又谓克宁等曰:“以亚子累汝。”言终而卒。将吏欲谒见存勖,存勖方哀哭,久未出。张承业入谓存勖曰:“大孝在不坠基业,多哭何为?”因扶
21、存勖出,袭位为河东节度使、晋王。五月辛未朔,晋王伏兵三垂冈下。诘旦,大雾,进兵直抵夹寨,梁军无斥候,不意晋兵之至,将士尚未起,军中惊扰。晋王命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为二道,填堑烧寨,鼓噪而入。梁兵大溃,南走。失亡将校士卒以万计,委弃资粮器械山积。(梁)帝闻夹寨不守,大惊,既而叹曰:“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晋王归晋阳,休兵行赏,以周德威为振武节度使,同平章事。命州县举贤才,黜贪残,宽租赋,抚孤穷,伸冤滥,禁奸盗,境内大治。晋王劳军于魏县,因帅百余骑循河而上,觇刘鄩营。会天阴晦鄩伏兵五千于河曲丛林间鼓噪而出围王数重王跃马大呼帅骑驰突所向披靡会李存审救兵至乃得免。王顾谓从骑曰:“几为虏嗤。”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