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老子》四章-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解析版).docx
《22《老子》四章-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老子》四章-备战2023年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战2023高考部编教材文言文通关训练卷22 老子四章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文言基础梳理】一、选择题。(45分,每题3分)1下列划线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A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B自伐者无功C胜人者有力D复众人之所过【答案】A【解析】A.“不行”,古义为“不能远行”,今义为“不可以”。B.“无功”,古今相同,意思是“没有功勋”。C.“有利”,古今相同,指“有力量”。D.“众人”,古今相同,意思是“大多数人”。故选A。2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死而不亡者寿B治之于未乱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答案】A【解析】A项,一般句式,“死而不亡者寿”的意
2、思是: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B项,状语后置句,“治之于未乱”的意思是:要在祸乱产生之前就早做准备。正常语序为“于未乱治之”。C项,状语后置句,“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意思是:九层高台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正常语序为“于累土起”。D项,状语后置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正常语序为“于足下始”。故选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死而不亡者寿常于几成而败之B千里之行复众人之所过C当其无不失其所者久D凿户牖以为室是以圣人欲不欲【答案】D【解析】A项,“而”都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却”。B项,“之”都是
3、结构助词,相当于“的”。C项,“其”都是代词,可译为“它,它的”。D项,“以”:介词,用,拿,把/介词,因为。故选D。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见者不明明:明察B物或恶之恶:凶恶C其未兆易谋谋:解决D复众人之所过复:弥补、补救【答案】B【解析】B项,“恶:凶恶”错误,“物或恶之”的意思是:谁都厌恶它们。所以“恶”的意思是“厌恶”。故选B。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曰余食赘行B其脆易泮C生于毫末D起于累土【答案】C【解析】A项,“行”,同“形”,形貌;B项,“泮”,同“判”,分离;D项,“累”,同“蔂”,土筐。故选C。6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释,
4、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其无,有器之用当:连词,只有B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其:代词,它C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者:助词,的(人)D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而:连词,表修饰【答案】D【解析】D项,“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意为人们从事事业,经常在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而:连词,表转折,但是,却。故选D。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当其无,有器之用”中“当”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B木兰当户织C当是时也D安步以当车【答案】C【解析】A项,两者相抵。B项,对着。C项,与例句均意为“在”。D项,当作。故选C。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短相形形:形状。B
5、自伐者无功伐:讨伐。C慎终如始慎:慎重。D吾为其无用而掊之掊:击破。【答案】D【解析】A项,“形:形状”错误。应该为“比较”。B项,“伐:讨伐”错误。应该为“夸耀”。C项,“慎:慎重”错误。应该为“慎重对待”。故选D。9下列选项中,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A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B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D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答案】B例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说“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是状语后置句。B项,“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是说“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6、,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是说“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是省略句,“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C项,“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是说“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是智慧”,是宾语前置句,其中的“自知”是“知自”的倒装,是“知道自己”的意思。D项,“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是说“因此,圣人要世人所遗弃不要的,而不看重世人所珍惜看重的”,是宾语前置句,“是以”是“以是”的倒装,解释为“因此”。故选B。1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秦朝管
7、理藏书的史官。B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共有八十一章传世,尽管其作者是否为老子尚有争议,但基本能反映老子的思想。C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对其都有阐释。古人认为上寿是百岁,中寿八十岁,下寿六十岁。D牖,指室与堂之间的窗子。秦代以前的“窗”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开在墙壁上的窗叫“牖”,秦时多用牖,而窗少见。【答案】A【解析】A项,老子“曾担任秦朝管理藏书的史官”错误,应该是周朝,而不是秦朝。故选A。11下列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自见者不明其脆易泮小学而大遗学不学上决浮云,下绝地纪赢粮而景从A/B/C/D/【答案】C【解析】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明察。脆:形容
8、词活用作名词,脆弱的时候。小、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学: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学。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景:名词作“从”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影子那样。故选C。1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埏埴以为器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死而不亡者寿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当其无,有车之用而宋荣子犹然笑之D其脆易泮,其微易散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答案】B【解析】A项,介词,用/介词,因为。B项,连词,表转折关系。C项,助词,的/代词,指这类人。D项,代词,指事物/连词,表选择问,还是。故选B。13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9、3分)A老子,是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中国古代哲学家,法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B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候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C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后借指车轮或车。D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答案】A【解析】A项,“老子,法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说法错误。老字应是道家学派。故选A。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3分)强行者有志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民之从事跨者不行勇则冠军,威能振敌ABCD【答案】D【解析】强行:古义,强劲奋进;今义,强制别人做某事。为古今
10、异义词。毫末:毫毛的梢儿,比喻极微小的数量或部分。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不是古今异义词。从事:古义,指办事,处理事务;今义,投身于某种活动或事业中去。为古今异义词。不行:古义,不能远行;今义,能力不够,不能完成某事。为古今异义词。冠军:古义,列于诸军之首;今义,体育运动等比赛中的第一名。为古今异义词。故选D。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有车之用剖之以为瓢B我世世为洴澼絖吾为其无用而掊之C始于足下常于几成而败之D自见者不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答案】C【解析】A项,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是代词,它。B项,第一个“为”是动词,从事;第二个是动词,认为。C项
11、,两个“于”字都是介词,在,从。D项,第一个“者”是代词,指“的人”;第二个放在主语之后,与后面的“也”一起表判断。故选C。【文本综合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5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第二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
12、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第二十四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B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C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D天
13、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17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子,是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人。中国古代哲学家,法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B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候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C毂,车轮中心的圆木,周围与车辐的一端相接,中有圆孔,可以插轴,后借指车轮或车。D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子把很多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如美与丑、善与恶、有与无、难与易、长
14、与短等,认为所有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B老子运用三个例子来说明“有”和“无”的关系,并认为“无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为有了“无”,“有”才能发挥作用。C老子认为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D老子认为“自知”比“知人”更加重要,“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这是极富哲理的判断。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答案】16B 17A 18D19(1)(“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厌恶这
15、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2)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明智。战胜别人的人有力,战胜自己的人强大。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划线句子中,有很明显的对称句子“知美之为美”与“知善之为善”,句式结构一致,可作为关键参考点判断选项,据此可排除ACD。译文: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就显露出丑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就显露出不善了。所以有和无互相依存,难和易互相成就,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依靠,音与声互相和谐,前和后互相跟随,这是永恒的。故选B。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法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说法错误,老字
16、应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故选A。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D.“胜人比自胜更加难得”说法错误,依据原文“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可知,应为“自胜”比“胜人”更加难得。故选D。1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赋分点:(1)“在道”,用道的观点来看;“余食”,剩饭;“赘行”,赘瘤;“物”,人们;“处”, 做。(2)“知”,了解;“明”,明智;“强”,强大;“强行者”,勤勉而行的人;“志”,意志。参考译文:(老子第二章):如果天下人都知晓美的事物是美的,这就显露出丑来了;都知晓善的事物是善的,这就显露出恶来了。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生,难和易因由互相对立而成,长
17、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倾倚,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产生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产生顺序。因此,圣人顺应自然的规律来做事,顺应自然施行教化。任凭万物自作自息而不干预,万物生成而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而不凭借以自大;成就大事而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不居功自傲,所以不会失掉功业。(老子第十一章):用三十根辐条制造的一个车轮,当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装车轴,这样才有了车的作用。用泥土烧成的器皿,当中是空的所以才能放东西,这样才有了器皿的作用。开窗户造方子,当中是空的所以可以放东西和住人,这样才有了房屋的作用。(老子第二十四章):垫起脚尖想站得更高一些,反而站不稳;迈着大步想走得更快一些,反而走不远
18、;经常自我表现反而名声大不起来,经常自我夸耀反而没有功劳,自以为自高自大反而不能被认可并获得尊重。(老子第三十三章):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考点拓展训练】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4题。(20分)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
19、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老子,隐君子也。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
20、为孤豚,岂可行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曰:“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然亦卒不行。定公十年夏,鲁定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祓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景公心怍,麾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