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群五古代诗歌阅读任务突破练 24 理解内容与把握情感 .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群五古代诗歌阅读任务突破练 24 理解内容与把握情感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群五古代诗歌阅读任务突破练 24 理解内容与把握情感 .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任务突破练二十四理解内容与把握情感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忆滁州幽谷欧阳修滁南幽谷抱千峰,高下山花远近红。当日辛勤皆手植,而今开落任春风。主人不觉悲华发,野老犹能说醉翁。谁与援琴亲写取,夜泉声在翠微中。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已离开滁州,千峰环抱的幽谷、山花烂漫的景象仍让他难以忘怀。B.往昔辛勤种植花木,如今花开花落谁来欣赏,诗人因此生发怅惘之心。C.欧阳修曾谪居滁州,自号醉翁,他想象田夫野老还会记得当年的自己。D.尾联以景结情,表明希望有人能陪自己再访滁州,抚琴为乐,夜访幽泉。2.诗人为何追忆滁州幽谷?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二、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9分)狂歌注(节选)陆游枵然痴腹肯贮愁,天遣作盎盛藜苋。发垂不栉性所便,衣垢忘濯心已惯。眼前故人死欲无,此生行矣风雨散。羞为尘土伏辕驹,宁作江湖断行雁。注本诗为陆游因遭弹劾,愤然辞官,重回老家时所作。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句写愁,化虚为实,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异曲同工。B.第二句写老天爷把“我”的肚皮当作一只盛野菜的大盎,这一比喻生动形象。C.三、四两句通过描述披头散发、身上的衣衫污垢斑斑的细节,描绘出诗人的狂态。D.诗人对现实忧多愁深,“性所便”“心已惯”流露出对生活的悲观绝望之情。4.诗歌题为狂歌,诗人
3、为何狂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9分)题春归亭唐庚沙际春光又是归,亭前景物故应奇。绿杨雅与清江称,残雪偏于碧嶂宜。流水无凭何处去,东风有准不吾欺。芳菲栏槛无穷兴,消得新愁入鬓丝。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联承诗题而来,写春天再次来临的讯息,并因之联想到江边小亭的景物之变。B.颔联运用平常意象“绿杨”“清江”“残雪”“碧嶂”进行巧妙搭配,自然新奇。C.颈联中诗人借不知去向何处的流水,感慨命运无常,暗指自己无依无靠,韶华已逝。D.尾联收束全诗,用“芳菲栏槛”总括前面铺叙的景物,以“无穷兴”点明景物特点。6.在这首诗中
4、,诗人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6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9分)东城送运判马察院(节选)梅尧臣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圆尖作瓣得疏密,颜色又染燕脂牢。黄鹂未鸣鸠欲雨,深园静墅声嗷嗷。役徒开汴前日放,亦将决水归河槽。都人倾望若焦渴,寒食已近沟已淘。何当黄流与雨至,雨深一尺水一篙。都水御史亦即喜,日夜顺疾回轻舠。注黄鹂未鸣鸠欲雨:黄鹂不鸣和鹁鸠逐妇,都是即将下雨的征兆。俗语有“天将雨,鸠逐妇”,见埤雅。开汴:疏通汴河河口和汴河上游,以便引黄河水注入汴河。舠(do):小船,形如刀。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四句点出送别时间,并化
5、用贺知章的咏柳,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重点写出了春风对杨柳的裁剪。B.第三、四句是说春风不但剪其形,还着其色。春风荡漾,柳绿桃红,景色是如此宜人。C.诗歌前四句重在写景,语调轻快;第五句至第八句则重在叙事,这四句节奏急促,气氛非常热烈。D.“何当”在这里表示肯定的语气,“雨深一尺”可以解除旱情,“水一篙”则可以通航。8.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歌最后两句中却用了“喜”和“轻”,请结合诗句分析其原因。(6分)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9分)和公齐临替有感见寄王岩叟孤宦边城遇众贤,及瓜能不动依然。风号古木叶堆地,云搅遥山水拍天。篱菊开时寒有信,宾鸿过后暑无权。古今惜别君须念,乘暇何妨倒酒船。注
6、及瓜:为官任职期满。酒船:酒杯。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联照应标题,点明了友人任职期满时面临调动的状况及内心感受。B.诗歌颔联写木叶萧萧、水拍浪涌的开阔画面,意在传达友人内心的洒脱。C.诗歌颈联点出了自然规律:鸿雁飞过,暑热便尽;菊花盛开,寒冬自来。D.全诗遵循“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格律谨严,情感表达含蓄蕴藉。10.面对友人的临替感怀,诗人表现出了怎样的态度?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题。(9分)浪淘沙赋虞美人草辛弃疾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至今草木忆英雄。唱著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儿女此情同。往事朦胧。湘娥竹
7、上泪痕浓。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注湘娥竹上泪痕浓:相传舜死于南巡途中,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急去苍梧山奔丧,泪下沾竹,化而如斑。重瞳:传说舜一只眼中有两个瞳孔,下文中“羽又重瞳”指项羽和舜一样也是“重瞳”。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用典,既直写项羽兵败之史实,又以“匆匆”写出他和虞姬生离死别一幕的紧迫与急促。B.过片说男女对此等生死离别之情相同,即虞姬与项羽同舜帝与娥皇、女英之间儿女之情相似。C.舜和项羽都是重瞳,但命运结局却如此不同,既有词人对舜的赞美,又有对项羽的惋惜之情。D.本词题为“赋虞美人草”,实为慨叹英雄末路的咏史之词,充满了对项羽的同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