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1.有学者提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相互作用圈”理论,把公元前还没有迈过国家门槛的中国相互作用圈分为内蒙古长城地带、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等。该学者意在说明中国古代( )A.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一体性B.各文化遗存之间基本趋同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D.各地区缺乏经济文化交流2.距今约5 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处。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琮、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据此可知,当时可能()A.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B.氏族制度不复存在C.形成规范的礼乐制度
2、D.青铜铸造技术成熟3.考古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有些都城规模较大,其中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分化也比较明显。这反映了该时期中国( )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建立起健全的祭祀礼制C.很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D.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4.夏、商、西周的时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神话大相径庭;春秋以降,“诸夏共祖”说或“五帝同源”说成为主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交融的加快B.宗法观念的增强C.变法运动的推动D.自然科学的进步5.史记夏本纪记载夏启讨伐有扈氏,临战前发布动员令:“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
3、命用(服从)命,赏于祖;不用命,僇于社。”这一记载表明夏朝政治统治的特点是( )A.强调君权至上B.强调血缘关系C.具有神权色彩D.注重舆论宣传6.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这一传说反映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内外服制度7.史记记载:“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从该材料中得出的主要信息是( )A.禅让制未被突破B.禹将天子位传启C.王位世袭制开始D.禹将王位禅让启8.“周封以五等之爵,蓟燕
4、二国俱武王立,因燕山、蓟丘为名,其地足自立国。”材料所涉制度是( )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9.“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该材料描述的是( )A.井田制B.均田制C.地主土地私有制D.原始土地公有制10.“国王在占卜者的帮助下向其祖先提问。然后对甲骨进行加热,最早是使用猪、羊或牛的肩胛骨,后来主要是龟壳。裂缝出现时,答案就由此推得。”该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 )A.夏朝B.商朝C.秦朝D.宋朝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桑,说文:“桑,蚕所食叶。”在甲骨文中可释为桑的字如”,从甲骨文中桑字诸形反映出,殷人对桑树的三种树形已经有了基本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683707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