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教案--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
《5.1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教案--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1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教案--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教学目标】1自然环境差异的成因,主要自然带分布。2水平地域及垂直地域分异规律。3不同自然带分布变化的主要特征。【教学重难点】1理解自然环境差异的成因,识记主要自然带的分布。2结合资料分析理解水平地域及垂直地域分异规律。3会判断分析不同自然带分布变化的主要特征。【教学过程】【导入】 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思考回答问题问题1:从图中看,从非洲中部向南北方向,自然带是怎么变化的?提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问题2:非洲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怎样的分异规律?这种规律的形成基础是什么?提示: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其形成基础是热量。问题3:据
2、图分析,自亚欧大陆东部的日本本州岛南部向亚欧大陆内部,自然带是怎样变化的?提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问题4:亚欧大陆东部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分异规律?这种规律的形成基础是什么?提示: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基础为水分。引出话题: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上图即为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组织同学阅读教材100至107页图文材料,完
3、成以下任务:1文字梳理自然环境差异的成因,识记主要的自然带分布。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理解水平地域及垂直地域分异规律。3会判断分析不同自然带分布变化的主要特征,主要影响因素。提问、课件展示同学成果。学生发言:略。教师归纳小结,梳理归纳如下:一、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1表现: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2自然带(1)形成(2)命名:以植被类型命名思考热带荒漠带的典型植被是什么?提示:热带荒漠。二、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在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叫做水平地域分异。主要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二者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形成基础、分布地区各不相同,具体对比如下:分异规律延伸方
4、向更替方向影响因素形成基础典型地区图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沿纬线方向,即东西方向延伸纬度变化的方向,即南北方向太阳辐射热量低纬地区和北半球高纬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沿经线方向,即南北方向延伸经度变化的方向,即东西方向海陆分布水分中纬地区三、 主要自然带及其组成要素任何一个自然带,都具有一定的气候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世界陆地自然带及其气候、植被的对应关系如下表:1低纬度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2.中纬度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季风性湿润
5、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带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温带荒漠带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3.高纬度陆地自然带气候类型典型植被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苔原带苔原气候苔原冰原带冰原气候冰雪裸地拓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判断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方法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情况下,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自然带的变化。(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精品资料 新高考地理精品专题 高中地理课件 高中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试卷 高考地理解题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