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修辞手法(掌握修辞手法的构成及表达效果)-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掌握修辞手法的构成及表达效果)-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确使用修辞手法(掌握修辞手法的构成及表达效果)-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课堂之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06.2 正确使用修辞手法掌握修辞手法的构成及表达效果教学目标1. 掌握九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的构成及表达效果。2.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辨析修辞手法的不同表达效果。教学重点 掌握九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的构成及表达效果。教学难点结合具体语境准确辨析修辞手法的不同表达效果。教学过程一 掌握修辞手法的构成及表达效果一、修辞手法的判定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能量的产生不是由某一特定器官来决定的,而是通过人体所有细胞来实现的。一个活细胞就好比一簇火焰,它燃烧燃料,从而产生生命所需的能量。这一比喻极富诗意,但并不准确,因为细胞完成“
2、燃烧”是有温度条件的,即人体的正常体温。只有这样,千千万万个小火焰才会遇合地“燃烧”,给生命提供所需的能量。在细胞中,物质会永不停歇地转化为能量,就像一个不停转动的轮子。它是自然界更新循环的一种方式。在循环过程中,以葡萄糖形式存在的糖燃料经历了分解及一系列微妙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规律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一环节都由一种特定的酶支配和控制,每一种酶都各司其职。每一环节都会产生能量,排出废物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变化的燃料分子会被传送到下一环节。当这个轮子“转”满一圈,燃料分子几乎被分解尽了,它们将随时与新的分子结合,开始新一轮的循环。这一过程是生命世界的一大奇迹。细胞就像一间化工厂,不断从事着生
3、产活动。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所有发挥作用的部分极其微小,就连细胞本身也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被看到。A第句使用了借代手法,用“小火焰”代指细胞,使其特征更加鲜明。B第句使用了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细胞内物质变能量的过程。C第句使用了比喻手法,喻体“化工厂”形象地展现了细胞活动的情形。D第句使用了夸张手法,突出细胞本身及其发挥作用部分的体积之小。答案C解析A项考查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借代是“代”,强调相关性,借喻是“喻”,强调相似性,此处为借喻。B项考查比喻与比拟的区别,此处为比喻。D项考查对夸张的掌握,夸张是对事物进行刻意夸大或缩小,此处细胞及发挥作用部分本来就很小,并非刻意夸大或缩小。2下列各
4、项中,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古琴艺术在丰富多彩的唐乐中,绝不是取悦于喧闹的殿堂宴饮歌舞场合,而是企求在“简静”的意境中表现内在的情思和感受,是一种阳春白雪的超越尘世的音乐境界。A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D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答案B解析B项与文中画线句子均使用了拟人。A项对比。C项反衬。D项夸张。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很少有人知道构树。在南方,它是并不起眼的树木:青褐色的枝干,浓密的树叶,蓬生的树体。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而且常常生在僻静处,无花无蝶,恰如
5、乡里人家,无酒无肉,便冷清寂寥。但我却时常走到树边。我喜欢端详那一片片汉服自然是指它的叶子,一律往前生长,叶片肥大,自中间主茎向两边各开两个岔口。美感便在这岔口上呈现出来。你再仔细端详,那就是汉服啊青色的汉服,凝结了许多时间。我甚至觉得,那叶片背后,还正行走着一个个身影。雨季来临,夹竹桃在一夜之间,将颓废之美写到了极致。而构树这满枝头的小小绿叶,依然青翠。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很多时候,草木只是草木,相视只是相视。时光带走了一切,只有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们才可能发现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对比、比喻、对偶、排比B拟人、比喻、借代、对比C
6、借代、比喻、对偶、夸张D排比、夸张、借代、拟人答案A解析“雨季来临,夹竹桃在一夜之间,将颓废之美写到了极致。而构树这满枝头的小小绿叶,依然青翠”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我喜欢端详那一片片汉服自然是指它的叶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判定修辞手法应注意两点:1注意区分易混修辞手法。(1)比喻与比拟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
7、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2)借喻与借代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不同点:a.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b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处;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c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3)对偶与对比基本特征不同。对偶重“偶”,基本特征是对称;对比重“比”,基本特征是对立。表达效果的侧重不同。对偶重结构形式,对比重内容意义。但有的对偶也是对比。(4)排
8、比与反复排比是为了加强语势,反复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感情。排比是把三句或三句以上结构相同的句子连在一起,反复是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两次以上。排比是排比中有部分提示词语相同,而反复则是词语或句子完全相同。2注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同一个句子有时运用了两三种修辞手法,应注意全面判断。二、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1(2021新高考)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汁醇味正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答:_答
9、案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2请从下面一段文字中,找出任意一种修辞手法,并作简要分析。一场疫情,让我深刻领悟了家国情怀;一场疫情,让我汲取了国人聚沙成塔的团结力量;一场疫情,让我为之骄傲的“中国精神”传扬世界。这场战疫,我们受到震撼:爱国,不只是“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壮志,不只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爱国更是一种最美逆行。国家有难,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答:_答案(示例一)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10、。开头连用三个“一场疫情”,构成排比,表达了对中国抗疫的深刻领悟和感动。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强烈深挚的思想感情,加强节奏感,感召力强。(示例二)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两句诗词,阐述了“爱国”的内涵,为最美逆行也是爱国做铺垫。使用引用的修辞手法,使内容丰富,富有感染力。在语段中考查修辞手法,除了判定所用手法外,还着眼于手法的运用与分析。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着眼于重要词语的修辞,如包含比喻、借代、反语、双关等手法的特殊词语;二是着眼于重要句子的修辞,尤其是修辞手法突出的句子。对于这类试题,答题步骤同文学类作品、古代诗歌表达技巧赏析一样:先点明所用修辞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解说修辞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6837686.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