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高三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21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
《2019年人教版高三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21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人教版高三生物大一轮总复习:第21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考点一基因突变1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1)病因图解如下:(2)病因分析图示中a、b、c过程分别代表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基因突变发生在a(填字母)过程中。患者症状:红细胞呈镰刀状,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直接原因:多肽链上的一个谷氨酸被一个缬氨酸替换,即血红蛋白结构异常。根本原因:基因中碱基对由替换为,即发生了基因突变。2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3时间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4原因(1)内因:DNA分子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2)外因(连线):5结果可产生新的基因:(1)发生在配子中:可遗传
2、给后代。(2)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6特点(1)普遍性类型:基因突变包括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表现:所有生物均可发生。(2)随机性时间上: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均可发生。部位上:任何细胞的任何DNA分子的任何部位。(3)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4)低频率性:由于DNA分子具有稳定的双螺旋结构,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5)多害少利性:多数基因突变可能破坏生物体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对生物有害。少数基因突变,也可能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适应改变的环境,获得新的生存空间,对生物有利。7意义(1)新基因产生的途径。(2)生物变异
3、的根本来源。(3)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必修2 P81“学科交叉”)具有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的个体(即杂合体)并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因为该个体能同时合成正常和异常的血红蛋白,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主要流行于非洲疟疾猖獗的地区。请根据这一事实探讨突变基因对当地人生存的影响。提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这说明在易患疟疾的地区,镰刀型细胞的突变具有有利于当地人生存的一面。虽然这个突变体的纯合子对生存不利,但其杂合子却有利于当地人的生存。1分析基因突变的发生机制2理解基因突变的本质和时期(1)基因突变的本质:基因突变不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
4、,只改变基因的结构而产生新基因,即由A突变成a(隐性突变)或者由a突变成A(显性突变)。(2)基因突变的时期: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细胞分裂间期发生DNA复制时双螺旋结构被解开后,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但是在其他时期也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只是基因突变的概率相对较小。3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对生物的影响4.基因突变未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1)从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分析: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2)从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分析:由纯合子的显性基因突变成杂合子中的隐性基因。(3)从突变的位置分析:突变发生在不编码蛋白质的碱基序列中。【误区警示】基因突变的
5、两点认识(1)基因突变的时间:主要发生在DNA复制时期,但在其他时期也有可能因为外界环境因素而发生基因突变。(2)基因突变的利与害:决定于环境或研究对象的不同,如小麦的高秆对小麦本身有利,但对增产不利。1(2016天津高考)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1)表格信息:野生型和突变型的S12蛋白中只有第56位一个氨基酸的差异。(2)关键知识:转录与翻译的场所、缺失与替换
6、的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遗传信息的表达、自然选择。A项,表格中突变型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为100%,则说明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故正确;B项,翻译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只能抑制翻译功能,故错误。C项,野生型和突变型的S12蛋白中只有一个氨基酸(第56位氨基酸)有差异,这是由于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替换所致,而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缺失位置后的氨基酸序列均改变,故错误。D项,枯草杆菌对链霉素的抗性突变早已存在,不是链霉素诱发的,链霉素只能作为环境因素起到选择作用,故错误。【答案】A高考母题变式变式1判断基因突变的类型若题组练1中野生型核糖体S12蛋白的氨基酸数目增
7、加,不能(填“能”或“不能”)判断一定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所致。理由是若碱基对的缺失导致终止密码子改变,也会导致氨基酸数目的增加。变式2判断基因突变的位置若另有一种突变型枯草杆菌,其核糖体S12蛋白突变位点,如下图所示,链霉素仍能与核糖体结合:(1)据图推测,由于碱基对的替换引起的突变型有、。突变型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碱基对的增添。(2)进一步研究发现,只有突变型中链霉素不能与核糖体结合,另两种突变型中链霉素均能与核糖体结合,可推测位点的突变导致了该蛋白的功能异常。2下图表示基因突变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核酸链,c是肽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表示基因的复制和转录B图中由于氨基酸没有改变
8、,所以没有发生基因突变C图中氨基酸没有改变的原因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D除图示情况外,基因突变还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增添 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性状的改变。(2)明确简并性是指多种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的现象。【解析】由图可知,abc表示基因的转录和翻译,A项错误;只要DNA中碱基对发生改变,该基因就发生了基因突变,B项错误;图中氨基酸没有发生改变,是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C项正确;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增添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项错误。【答案】C3(2018昆明模拟)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引起基因突变的机制是有区别的B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
9、起遗传信息的改变C碱基对的缺失、增添、替换中对性状影响最小的一定是替换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有明确的因果关系,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解析】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引起基因突变的机制有所不同,如物理因素可损伤细胞内的DNA,化学因素能改变核酸的碱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等,A正确;遗传信息是DNA上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基因突变必然会引起其改变,B错误;一般来说,碱基对替换引发的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小,但对生物的性状影响不一定最小,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就是由一个碱基对替换引起的,C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虽然受到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但是与环境变化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D错误。【答案】A【
10、解题归纳】基因突变类型的“二确定”(1)确定突变的形式:若只是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则一般为碱基对的替换;若氨基酸序列发生大的变化,则一般为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2)确定替换的碱基对:一般根据突变前后转录成mRNA的碱基序列判断,若只相差一个碱基,则该碱基所对应的基因中的碱基即为替换碱基。考点二基因重组1基因重组的概念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基因重组的类型(1)自然基因重组(2)人工基因重组:转基因技术,即基因工程。3基因重组的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导致重组性状出现。4基因重组的意义(1)产生多样化的基因组合的子代,其中可能有一些子代会含有适应某种变化的、生
11、存所必需的基因组合。(2)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1)自然条件下,原核生物能发生基因重组吗?提示:一般不能。但是特殊情况下可以,如肺炎双球菌的转化。(2)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属于基因重组吗?为什么?提示:不属于。基因重组的实质是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时,由于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故精子与卵细胞的随机结合不会导致基因重组,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发生的时间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重组发生在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比较【误区警示】基因重组易错易混问题汇总(1)染色体片段交换不一定是
12、基因重组。如果染色体片段交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叫基因重组;如果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叫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2)精卵结合并没有发生基因重组。来自父方、母方的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每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都有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4如图是某个二倍体(AABb)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A甲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基因突变C丙细胞表明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交叉互换D甲、乙、丙所产生的变异均可遗传给后代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正确判断甲、乙、丙的细胞分裂方式。(2)根据染色体颜色及其上的基因判断变异类型。【解析】据题干中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人教版高三 生物 一轮 复习 21 基因突变 基因 重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