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简短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简短5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简短5篇“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简短1 来麻邛乡的第一年,乡上的百姓都称沈富琼是“加莫门巴”,就是“汉族医生”的意思。“他们以为我是从大城市来的年轻女孩。”沈富琼回忆,最初出诊的时候总是有人会问她,“你这么年轻,怎么会选择来这种地方工作呢?” 沈富琼确定要留下来的一个主要缘由是当地淳朴的百姓。沈富琼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出诊,是为一名70多岁得肺结核的老人输液,连续去了一周。她至今还记得老人家松软而期盼的眼神,“麻邛乡的老百姓很淳朴,他们总是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款待。” 除了受到热忱款待,出诊的时候,沈富琼总能听到这样一句话:“这是沈门巴,人好得很,你们要好好读书,以后
2、成为像沈门巴一样的人。” 高原的夏季常常下暴雨,骑摩托车很简单在草地上打滑。沈富琼记得自己和同事,最远一次出诊骑了2个多小时摩托,又步行3个多小时,从早上走到了下午,才到牧民家里。看病后,回去已经天黑了,两个人打着电筒摸黑穿梭在树林里,走到大路上又骑摩托车,回到卫生院已是次日凌晨1点。 从皮肤白皙到又黑又瘦,牧民们对沈富琼的称呼也从“加莫门巴”“沈门巴”变成了“黑门巴”。2013年,卫生院院长和助理医生先后调走,换来几个新的医生。人来人往,不变的是始终坚守的沈富琼,2016年,这位“黑门巴”成了卫生院院长。 “以前牧民们只知道喊疼,不知道自己生病了。找医生时,经常已经危重了。”已经和牧民们打成
3、一片的沈富琼起先思索,怎样才能驾驭每个人的健康状况,让每位病人都刚好吃上药? 相比医生来说,沈富琼的作用更像是一个“指南针”,她会告知病患须要留意什么,该吃什么药。为了精准驾驭大家的健康状况,沈富琼和同事每月分区域,通过骑行、徒步等方式深化偏远村组、牧民游居地,摸清了全乡人的健康状况,为200余名慢性病人建立起健康档案,保障了医生们刚好跟进治疗。 如今,每家每户谁有什么病,到什么时间该吃什么药,沈富琼了然于胸。须要重点关注的病人,她和同事一个月入户随访数次,每个病患家门口都贴上了健康明白卡。牧民们有须要的药品,她拿着小本本登记来。每次下村前,她还自掏腰包,买些常用药品带在身上。每次出诊,无论路
4、程多远,她也只收药品的费用。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简短2 2009年,刚毕业的康巴姑娘沈富琼坐了整整两天车抵达她的工作地点麻邛乡卫生院。 麻邛乡海拔超过4000米。彼时,乡上没有水、电,做饭要用钢炉,取水要到河沟,晚上要点蜡烛,没有信号和网络。卫生院由又矮又旧的木瓦房组成,只有两个医生。“一个人睡觉还是有点怕,点了蜡烛,但又怕把房子燃起来,只能渐渐入睡。”人生地不熟,思家心切,艰苦的环境让这个年轻姑娘犯了难。 苦闷时刻,乡上出现了个贴心“姐姐”。沈富琼回忆,姐姐是半脱产的当地工作人员,热忱好客,经常照看20岁出头的她。有文凭、有实力,却甘愿留在当地,做一份工资低、服务老百姓的工作。“但她
5、很有激情啊!总说工作很有成就感,经常晚上回来就跟我摆,那种快乐真正感染了我。” 让沈富琼渐渐挂心的,还有淳朴乡亲们对医疗的渴盼。麻邛乡患多医少,尤其是牧民,山高路远,难以得到刚好的医疗救治。在一次次出诊中,患者脸上的渴望、信任以及出现的笑容,让沈富琼真正坚决了扎根麻邛、服务群众的信念。 路远,就学骑摩托、学开车;语言不通,就向双语干部请教练习当地藏语;医技不熟,就向老医生学习提高医疗技术和实力;山高,就背上厚重的大包一步步迈上去,不管风吹雨淋。 到后来,一个从高校时代就背起的书包也“背烂了”,沈富琼已经能用一口“牧区话”和群众沟通沟通,而且能够独立骑摩托、开车完成健康义诊、出诊等工作。 “最美
6、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简短3 2012年,南京高校毕业的袁辉放弃了城里的工作机会,只身来到湖北巴东县清太坪镇姜家湾教学点支教。 在课上,他让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课外,他将自己微薄的补助用到最须要的孩子身上;坚持6年,每周三次翻山越岭十多公里,为特别孩子送教上门 心中有爱,眼中有光。2009年从四川省泸州医学院毕业后,沈富琼奔赴甘孜藏族自治州麻邛乡。 这里海拔约4000米,取水要到河沟、晚上要点蜡烛、下村要走路骑马,更谈不上信号和网络。但面对牧民群众期盼的眼神,沈富琼将全部困难抛之脑后。 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在山东烟台,因见义勇为右腿高位截肢的龚钰犇在艰苦创业、独立自强的同时,主动帮助自闭症
7、儿童走出逆境; 在河南西华县孙庄村,驻村第一书记、海归硕士秦倩抓支部、建工厂、惠民生,带领贫困村彻底变模样; 河北张家口市太平庄中心学校的特岗老师杨晓帅走遍太平庄乡的每个村庄,确保“控辍保学”不落一人 多数新时代的青年人将“小我”融入“大我”,用爱与才能倾情奉献、造福人民。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简短4 28岁的张可主动请缨,先后担当陕西汉中市南郑区佛头山村和沙坝村驻村第一书记。“我生长在汉中农村,家境贫寒,靠着乡亲们帮衬才走出大山。”张可说。 7年来,他冲在一线,带领村民建茶厂、种猕猴桃。村民们走上了脱贫致富路,张可也收获了最美的青春。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这是吴书香践行的人生方向。
8、2008年,23岁的吴书香成为一名高校生村官。她扎根辽宁沈阳苏家屯区官立堡村十余年,带领村民创办专业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实现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面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历史重任,青年一辈敢攀最高的山、勇走最险的路。 1989年诞生的魏静,将福建南平市政和县念山村梯田、茶山资源活化利用,让贫困山村变身旅游景区; 安徽濉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郭慧慧,发挥专业所长,帮扶14000余名贫困劳动者就业; 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土地局职员刘攀飞,带领贫困村创办首个村集体经济公司,实现“一年摘帽,两年提质”。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在偏远乡村、大山深处,一群年轻人正在谱写
9、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事迹简短5 瘦小、白净,假如不是一身警服,很难看出不满29岁的戴贝贝已是一名阅历丰富的刑警。 从西南政法高校毕业后,戴贝贝进入湖南常德市鼎城区斗姆湖派出所工作。6年来,以她为主勘查现场333起,利用指纹比中32起、提取DNA比中49起、利用踪迹等痕迹物证串并案件30余起,帮助破获两起数十年前的命案积案。 回想28岁第一次下乡给鸡采血,赵剑至今记忆犹新。一针下去,鸡翅静脉立即鼓包,养殖户心疼得始终叨念。可赵剑坚持留在山西太原市尖草坪区动物疫病防控一线。经过多年打磨,成为实操高技能人员的她,获得了众多专业奖项。 基层天地广袤,青年大有可为。 2022年2月2日,北京冬奥会火炬在首钢园传递,作为火炬手的史晓刚在火炬传递中。新华社记者李鑫摄 历时5年,“90后”史晓刚创办的北京枭龙科技有限公司,取得AR核心专利110余项,已成为全球极少数驾驭衍射光栅波导工艺的公司之一; 在一线摸爬滚打,32岁的苏州长风航空电子有限公司工艺员陈玮,成为精通工艺与加工操作的复合型人员,每年为公司节约费用数十万元; 甘肃兰州市红古区司法局法律救济中心工作人员高承龙,9年来办结各类法律救济案件近2000件,累计为群众挽回损失3000余万元 扎根基层、砥砺奋斗,他们用热忱和实干书写精彩的人生篇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