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东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2.doc
《湖北省襄阳市东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襄阳市东风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2.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北省襄阳市东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3月月考试题注意:本试卷包含、两卷。第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第I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 读下图,某“古代农业展”中有一幅图片,对它的评述中,正确的是:它是汉代发明的农具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定型是古代生产力的象征,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是一个近代化的工具()A. B. C. D. 2. 如图描绘的是魏晋壁画中常见的生活情景。此图可以用来说明()A. 个体农户的生产发展B. 精耕细作的不断发展C. 庄园经
2、济的生产经营D. 商品经济的生产交换3. 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 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 B. C. D. 4. 如图是战国水利工程图。春秋战国时期,孙叔敖治楚,西门豹治邺,颇有成效;秦“渠就,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这一现反映了()A. 水利兴修影响地方治理B. 区域位置决定经济水平C. 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D.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发展5. 据史载,屯田制始自西汉文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连续不断的战乱使中原大片耕地成为无主荒地,为新的
3、国家政权所占有,屯田制逐渐流行开来,屯田一般分为军屯、民屯两种,各有不同的组织和管理系统不属郡县统辖。据此可知,屯田制的流行()A. 使被抛荒的土地与劳动者重新结合B. 促进了井田制的恢复C. 目的是抑制封建庄园经济的扩张D. 加速了自耕农的破产6. 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A. B. C. D. 7. 丝织业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手工业部门。下列项中有关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叙述错误的有()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人工育蚕技术 汉代提花技
4、术相当成熟唐代中期后,官营丝织业作坊兴起 元代丝绸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A. B. C. D. 8.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内,官营手工业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 主要生成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交流A. B. C. D. 9. 某同学的论文涉及“宋代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的重农抑商政策”这一论点,下面能作为他写作的论据的是()A. 商业场所的时空限制由严格到弱化B. 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C. “工商皆本”思想出现,出现著名的商帮D. 离城镇较远的地方民间集市开始形成10
5、. 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下列史实不能够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A. 交子的出现B. 坊市界限的突破C. 商帮的形成D. 官营手工业的发达11. 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能证明宋代“市”发展状况的诗句是A.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B. 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C. 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 D.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12. 北宋时许多京城文人、市民都喜欢到樊楼这座酒家饮酒作乐,享受时光。下
6、列叙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有樊楼旁便是开封城的商业区市,定时开市,定时闭市北宋京城文人在樊楼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开封市民喜欢在深夜里结伴上灯火辉煌的樊楼喝酒看戏紧邻樊楼不远处便是京城中心的草市,居民稠密,商铺店肆林立A. B. C. D. 13. 吕氏春秋上农中记载:“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抑商”的主要原因是 ( )A. “事末”不利于国家安全B. “重农”便于对百姓管理C. “事末”会阻碍粮食生产D. “重农”可维系安土重迁14. “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A. 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 B. 中国一向具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C. 中国
7、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D. 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5. 中国传统上经商被视为末业,商人社会地位最低。但在明清之际出现了“良贾何负闳儒”、“贾何后于士”的言论。这说明当时A. 传统价值取向出现变化B. 商人政治地位跃居首位C. 重学风气已被社会抛弃D. 自然经济受到商业冲击16. 明清时期,苏州、杭州和景德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共同标志是()A.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B. 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非常细密C. 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迅速发展D. 商品生产过程中劳资双方雇佣关系的确立17. 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
8、它是 A. AB段B. BC段C. CD段 D. DE段18. 19世纪60年代,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70年代,该厂有了较大发展,80年代因受外商排挤而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发昌机器厂的兴衰说明了()A. 外来列强的压迫和剥削直接威胁民族工业的生存B. 中外合资才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唯一途径C.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昙花一现D. 近代民族工业只在19世纪获得发展空间19.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荣氏企业发展的一些史料,来探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其中将时代环境与发展状况对应 错 误 的同学是 A. 甲同学B. 乙同学C. 丙
9、同学 D. 丁同学20. 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被称为“黄金十年”。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是()A. 国内政治局势的稳定B. 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推动C.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 国民政府的政策支持21.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民族资本主义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一战”是“经济奇迹”的主要原因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
10、济发展的程度很高D. 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毫无益处22. 下表反映了19371942年国民党统治下的西南、西北地区工矿业的发展状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年代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设厂总数 63 209 419 517 866 1138 国营厂数 3 27 73 111 128 61 民营厂数 60 182 346 406 738 1077 A. 民营资本主导工业生产 B. 发展源于日本放缓了对华经济侵略C. 官僚资本日益走向萎缩 D. 实业发展为抗战胜利提供物质条件23. 1949年春节,在昆明一家大门上贴了这样一对春联:薪如桂,米如珠,问君何以卒岁
11、?庖有鱼,樽有酒,在我即是过年。此对联反映的社会背景很可能是A. 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B. 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即将结束C. 民族工业普遍进入困境D. 美国大规模经济侵略24. 下表是19361942年间中国煤炭生产情况统计表(部分)。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936年1942年全国总产量(万吨)3990.36595.2外资产量所占比例(全国为100%)55.790.4A. 日本加紧掠夺中国资源便于持久侵略中国B. 中国着力发展重工业以持久抵抗日本C. 日本侵略中国致煤炭行业生产遭受重创D. 国共合作抵制西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25. 大生纱厂的创办,是张謇“舍身饲虎”的第一步。它的诞
12、生,使一方原本荒芜冷僻的乡野,很快转变成一座举国瞩目的近代化工业城镇;经济史学家们所称的“南通模式”,也由此而奠定基础。张謇的一生不可能经历()A. 鸦片战争B. 庚子赔款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26. 清朝末年清政府对工商业的限制政策与清朝前期相比有了明显变化,其调整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 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B. 鼓励民族企业与外国企业展开竞争C. 挽救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危局D. 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史实 结论 A 鸦片战争后中国丝、茶大量出口 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开始起步 C 19121919年新建企业
13、470多家,投资近亿元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D 20世纪30年代初,国产纯碱出口国外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初见成效 27. 上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A. AB. BC. CD. D28. 1871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较10年前增加了50%。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种植其他作物,如平江“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地区“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出口获利多B. 两湖地区的茶叶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 列强侵略的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D. 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9. 18581911年间中国民族资本
14、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共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其中在19011911年间设立的民用工矿企业达650家,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 A. B. C. D. 30. 据统计,中国在18421894年间,新建的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仅为144家,占46而在18951916年间,新建民营企业达到877家,占同期新建企业的81。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一战爆发导致国际市场需求大增 B. 外国资本主义放松
15、了对中国的掠夺C. 政府对民营企业管理政策的变化 D. 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热情的推动第II卷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31. 读图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官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史记平准书(1)材料一四幅图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存在过的哪几种经济形式?(8分)(2)说说图一所示的经济形式的特点?鸦片战争后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3)材料二、三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
16、策?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材料二,材料三体现这一经济政策的具体规定?(不得摘抄原文)(8分)来源:学科网3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33. 材料一: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分布示意图:材料二:一些主要行业中,1912年至1919年资本万元以上的新设厂家及投资数额,分别超过以前数十年的总和。行业 厂数 投资额 (万元) 行业 厂数 投资额 (万元) 纺织 27 2998.4 面粉 91 1459.1 染织 47 564.8 火柴 50 342.5 缫丝 96 798.5 烟草 12 601.9 材料三:民国初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例一览表(%)年产量(万吨) 100 1099 19 1 外商企业
17、100 88.5 41 0 华商企业 0 11.5 59 100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请回答: (1)请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有什么特点?(8分)(2)材料三实际上反映出在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着什么问题? (2分)(3)为什么一战后不久中国会出现“铁厂积货如山”、“(纱厂)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的现象? (2分)(4)以上材料说明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因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8分)历史答案和解析【答案】1. C2. C3. D4. A5. A6. D
18、7. D8. B9. A10. C11. A12. D13. A14. A15. A16. D17. D18. A19. B20. D21. B22. D23. A24. C25. A26. C27. D28. A29. C30. C31.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所涉及的经济形式分别为:自然经济、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经济的特点为自给自足。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导致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3)第一小问的政策,依据材料二、三的内容可知,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第二小问的规定,依据材料二“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
19、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可以得出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者免除徭役;从事商业而致贫者,罚为官奴婢;依据材料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可以得出汉代不准商人穿丝绸衣服;课以重税;商人子弟不得为官。 故答案为: (1)自然经济、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自给自足;开始瓦解。 (3)重农抑商政策;具体规定: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者免除徭役;从事商业而致贫者,罚为官奴婢;汉代不准商人穿丝绸衣服;课以重税;商人子弟不得为官。32. 33. 32. (1)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结构不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襄阳 东风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 月月 考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