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图象(2)教学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次函数图象(2)教学设计说明.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二次函数4.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二)广东省深圳市罗湖中学 邓继梅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已经能够正确说出y=ax2、 、y=ax2+c 、y=a(x-c)2 、y=a(x-h)2+k图象的开口方向、增减性、对称轴和顶点坐标,特别是对y=a(x-h)2+k形式的函数有感性认识,知道特定的形式反映特定的几何特征.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画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学生能够根据以往画y=ax2、 、y=ax2+c 、y=a(x-c)2 、y=a(x-h)2+k图象的经验理解y=a(x-h)2+k与y=ax2、的图象的关系。 二、教学任务分
2、析进一步对a、h、k响影二次函数图象产生感性认识,进一步体会建立y=a(x-h)2+k形式的必要性,能够利用二次函数顶点式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利用类比等方法探究数学问题,认识到真理来源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具体地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2推导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3能利用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解决一些问题。过程与方法1体会建立二次函数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的必要性;2在学习的性质的过程中,渗透转化(化归)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小组活动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2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
3、的重要工具,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教学重点:推导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并利用此解决一些问题。教学难点:用配方法推导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公式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分为五个环节:复习练习、引入课题学习的顶点坐标公式并加以练习、链接生活解决问题、小结、布置作业第一环节 复习练习活动内容: 说出y=ax2、 、y=ax2+c 、y=a(x-c)2 、y=a(x-h)2+k图象的开口方向、增减性、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活动目的:对前面知识作回顾,温故而知新,为后面学生学习的顶点公式作铺垫。实际教学效果: 学生知道特定的函数形式反映特定的几何特征。第二环节 引入课题学习的顶点坐标公式活动内容
4、:1提供素材:北京时间2007年6月1日零时零八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鑫诺三号”通信卫星,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一百次飞行。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完成一百次航天发射,其发射记录由两位数步入三位数,中国也成为继美、俄、欧之后世界上第四个主力品牌火箭执行航天发射达到百次的国家。2提出问题:当一枚火箭被竖直向上发射时,它的高度 h (m) 与时间 t (s) 的关系可以用公式 h = - 5 t + 150 t +10 表示,经过多长时间,火箭到达它的最高点?最高点的高度是多少?3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从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出发,要求学生求y=3x2
5、-6x + 5的顶点坐标、开口方向、坐标轴等。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a(x-h)2+k的形式,则可以很快知道它的顶点坐标、开口方向等。于是用配方的方法计算出该函数的顶点式,根据配方式(顶点式)确定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4要求学生利用配方法做P50随堂练习1(原题指定用公式)5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每道题的思路都是一样的,解决这样的问题所经历的步骤和过程类似,能否一般化?让学生尝试完成例题:求二次函数y=ax+bx+c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6小结: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7练习:学生用顶点公式做P50随堂练习1: 活动目的: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实际教学效果:
6、 学生通过先计算有具体参数的二次函数的顶点式,再尝试计算出比较抽象的二次函数y=ax+bx+c的顶点式,无疑是降低了难度,得出结论后反过来再应用于一般情况。在求顶点坐标时,可能会有学生结合图象,如练习(3)指出:对称轴为xM,其中M为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两个坐标的平均值,在(3)中对称轴为,应予以鼓励。第三环节 链接生活, 解决实际问题:活动内容:1提出问题:两条钢缆具有相同的抛物线形状.按照图中的直角坐标系,左面的一条抛物线可以用y=0.0225x+0.9x+10表示,而且左右两条抛物线关手y轴对称2解决问题: 钢缆的最低点到桥面的距离是少?两条钢缆最低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与
7、同伴交流.活动目的: 从模仿到活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渗透 ;另外,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数学修养。实际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自主学习,开动脑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想一想你知道图中右面钢缆的表达式是什么吗? 活动目的:通过对课内知识的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解决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当一枚火箭被竖直向上发射时,它的高度 h (m) 与时间 t (s) 的关系可以用公式 h = - 5 t + 150 t +10 表示,经过多长时间,火箭到达它的最高点?最高点的高度是多少?第四环节 课堂小结活动内容:1,二次函数y=ax+bx+c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2,总结函数y=ax2+bx+c和y=a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活动目的:通过总结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和性质 ,与y=ax2图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归纳能力,得出的理论可再重新指导实践。实际教学效果:让学生谈收获 ,分享学习成果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看书:P50-P54,尝试利用Z+Z智能教育平台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四、教学反思1要发掘教材,参照课本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所教学生使用的材料;2坚持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 3加强教学的计划性;4,多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效果好。5
限制150内